2025年4月13日,《檢察日報》第2版“檢察新聞”報道《成都金牛:“懲治+預防”雙管齊下促進蟲草買賣亂象治理》。
蟲草買賣竟成洗錢通道
成都金牛:“懲治+預防”雙管齊下促進亂象治理
查洪南 楊菁菁 王晶
“我知道卡里的錢來路不明,但對方說不會出事,而且會給我購買蟲草總價款的1%作為報酬,我就答應了。”近日,在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區檢察院檢察官的訊問下,李某道出了替他人代購蟲草換取高額費用的事實。2024年10月起,李某在上家的引導下,多次使用他人銀行卡在金牛區某中藥材交易市場購買大量蟲草,并將購買后的蟲草放到上家指定位置,以此完成代購工作,直至兩個月后案發,共有500萬元左右的電詐資金通過他的幫助在這個市場內被成功“洗白”。
在深挖個案的過程中,承辦檢察官發現,部分蟲草店主明知交易存在異常,仍為洗錢團伙提供“配套服務”。蟲草店主羅某經朋友阿黃(化名)牽線參與洗錢鏈條——由“客戶”以每斤溢價數千元的價格刷卡購買蟲草,資金到賬即取現轉交上家,再由他人取回蟲草循環使用,通過虛假交易套取涉詐資金,類似交易在這個中草藥交易市場里并不罕見。
“犯罪嫌疑人利用蟲草單價高、交易頻次低的特點,常偽造單筆數十萬元的大額交易記錄進行洗錢。”金牛區檢察院第三檢察部主任杭志帶領團隊迅速行動,今年以來,該院接連辦理了5起通過中草藥交易洗錢的案件。經調查,犯罪分子通過資金拆分、現金回流等手段代購蟲草等名貴中藥材,實現涉詐資金的快速流轉,嚴重擾亂了市場正常交易秩序。
針對中藥材市場頻發的洗錢犯罪亂象,金牛區檢察院迅速啟動類案監督專項行動,堅持“懲治+預防”雙管齊下,聯合市場監管、公安、街道辦等部門成立專項小組開展動態檢測,細化賬戶巡查機制,實現“精準識別、動態預警、閉環治理”,全面筑牢反詐防火墻。同時,深入中藥材市場開展反詐宣傳,組織百余家商戶簽署誠信經營承諾書,明確交易核驗、資質審查、銷售憑證留存等規范,并組織商戶觀摩庭審,通過體驗真實判決讓警鐘長鳴。
“以前只想著多賣藥材,現在每筆交易都嚴格核驗,賬戶安全了,心里也更踏實!”商戶心態的轉變,正是檢察履職助推行業治理躍升的注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