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天后,面對火鍋,我總會想起飛機降落雙流機場的那個遙遠的晚上。
雖然祖籍在成都,但我從小生活在北方,工作后也一直在杭州和北京。清明前夕,我在北京的出租屋里收拾行李,一邊期待著和姨媽、表姐們的見面(吃什么),一邊又有些躊躇——腸胃炎剛好,這次到底怎么吃,才能不竄稀?
我悟到避免竄稀的精髓,在于及時認慫——辣椒堅決不多吃,乳糖不耐受的我堅決不喝一口牛奶。出發前我跟成都的親朋好友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不行我拿水涮涮!”
但flag倒得比火鍋里的牛油化得還快。第二天早晨馬桶上的我明白了,川菜的攻擊是立體的多維的——對于二荊條和豆瓣醬來說,我的腸胃就像三體人的思維一樣直接、透明。
我說吃不了辣,四川的家人們帶我吃的格外清淡,但是成都版的清淡。例如鹵菜端上來時干干凈凈,一個辣椒都沒有,吃起來竟然是辣的。還有火鍋,家人們點的是微辣鴛鴦鍋,但這“微辣”和我在其它地方吃的微辣可完全不一樣。
吃辣會拉肚子的原因,主要是因為辛辣食物會引起腸胃刺激、炎癥和疼痛。我們的身體可能會把辣椒素視為“毒素”,試圖盡快把它排出去[1]。
現在一個人如果完全不吃辣,可能很難找到合適的食物。之前我腸胃炎發作時,打開外賣app發現基本沒什么能點的。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大部分人其實都能吃點辣,理論上也是這樣:
辣椒從16世紀傳到浙江,之后逐漸傳入其他地區。中國除了沿海地區的人(可能因為當地食物和調味品種類豐富,而且當時生活相對富裕),其他地區的人多少都能吃點辣[2]。
△長江中上游地區嗜辣地區的人均辣椒消費量最高(>75公斤),包括湖南?。?11.57公斤)、貴州?。?8.5公斤)、江西?。?7.6公斤)和重慶市(95.6公斤)(圖/圖蟲創意)
不過到了四川,大家都會變得格外謙虛。畢竟去過的人都知道,四川的微辣和其它地區的微辣,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有比較早的研究(2001年)對比了不同地區飲食的辛辣指數(包含辣、麻、胡辣的綜合指數),結果顯示,四川和重慶的辛辣指數是最高的——總辛辣指數高達151,湖南為59,浙江為13.5,廣東只有8.84[3]。四川省辣椒年消費總量約為604萬噸(湖南省最高,為757萬噸)[2]。
在這種背景下,(其實不需要)研究(也能)發現,那些更喜歡辣的人,味覺敏感度和感知度往往比喜歡微辣的人低得多[4]。
這主要是因為,口腔中的辣椒素受體(比如TRPV1熱痛受體)如果反復受到刺激,神經細胞會給它們添加一些物質(磷酸基團),從而降低它們與辣椒素的結合能力,讓人對“辣”的敏感度降低(另外,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味覺也會變得不那么敏感)[5][6][7]。
我來北京工作之前,在杭州待了4年,吃辣能力早就退化了。比如去寧波玩,有的飯店甚至沒有辣椒油可以加。來北京后,我的飲食清淡得像一只熊貓。
△浙江菜系四大流派之一的杭幫菜,口味以咸甜為主,基本不吃辣(圖/圖蟲創意)
因此我這次對辣椒的態度格外謹慎:到成都的第一天晚上,我在酒店點了兩份外賣——一個兔頭、一份大約170克的單人份自貢冷吃兔、冰豆花和鍋巴土豆。量不多,看起來很完美。但吃完第二天就開始拉肚子。主要還是在吃的選擇上,我有點大意了。
好不容易來一次成都,肯定得把那些出名的小吃都嘗一嘗。所以在三天里,我吃了不少東西(接下來是一段報菜名):酸辣肚絲、肘子、火鍋、醪糟湯圓、辣子雞、甜燒白(糯米豆沙搭配肉,非常香)、鹵菜,還有各種奶茶......都特別好吃,要不是拉了三天肚子,我會更快樂。
現在回想起來,其實有不少“雷點”。
大家都知道,我們吃進去的食物,會被胃消化成“食糜”,然后進入腸道。小腸和大腸都有吸收液體的能力,所以正常的大便在排出時,通常是類似熱狗的固體狀[8][9]。
但如果腸道受到刺激(食物、病毒、藥品等),它會“拒絕好友申請”并快速蠕動,把那些“臟東西”趕緊排出去[10]。
當你在四川被辣得說不出話的時候,四川的友人會說:“來,喝點豆奶。”這么做其實是有道理的,一般來說,奶制品里的酪蛋白和脂肪可以溶解口腔中的辣椒素,幫助解辣。植物蛋白也能稀釋辣椒素,但效果不如酪蛋白好[11]。
△相比于水、飲料、啤酒,牛奶的解辣效果會更好。成都的唯怡豆奶也是四川特色火鍋搭子(圖/圖蟲創意)
但對于我來說,冰的甜飲料只能暫時“止痛”,沒辦法舒緩我脆弱的腸胃。
因為奶茶、咖啡里的咖啡因會讓腹瀉加重;如果含糖量比較高,糖會刺激腸道排出水分和電解質,讓大便變?。ǘ腋篂a會讓人暫時乳糖不耐受,我本來就不耐受)[12]。
第一天吃了兔兔后,其實我的腸胃已經有問題了。后面吃的那些東西,更像是在給拉肚子這件事“添磚加瓦”,形成一個完美閉環[10]。
我吃的東西除了辣,還有一個問題,可能就是太油了。吃過油魚或刷到過相關帖子的朋友可能知道,油的“威力”真的很大。
△一些“腸易激綜合征”患者,吃到平時就容易不耐受的食物,例如牛奶(乳糖不耐)、無糖飲料(對糖醇類敏感)或高油食物,拉肚子的可能性會大大增加。中國腸易激綜合征IBS患病率大約2.3-15.8%之間。(圖/圖蟲創意)
這是因為消化脂肪需要多個器官的協作——小腸通常負責脂肪分解和吸收,但它需要胰腺分泌的消化酶和肝臟分泌的的膽汁來幫助分解脂肪[13]。
當你吃了太多油膩食物,身體無法正常吸收時,這些脂肪就會進入結腸,在那里被分解成脂肪酸,導致結腸分泌液體并引發腹瀉[12]。
同時,像辣火鍋、缽缽雞這類食物,辛辣的醬汁可能會掩蓋高脂肪的問題,buff疊滿,讓你在不知不覺中吃進去過量的油。
2023年中國居民人均食用油消費量為10千克,食用植物油9.4千克,糖1.2千克;重慶分別為14.9,13.6和2.2kg;四川為11.5,10.4和1.5kg[14]。飯店的飯菜可能用油更多。雖說“油多不壞菜”,但確實會壞肚子。
對于我這種剛得過急性腸胃炎,腸胃還比較脆弱的人來說,還有一個大的雷區就是,從到成都的第一天開始,我就一直在點外賣或在飯店吃飯。
這會帶來什么問題呢?簡單來說,我們外食吃得越多,就越容易拉肚子。
2022年有一項針對8個城市重點疾病流行因素的專題調查,總樣本量達到了14000人。研究發現:除了家庭自制食物以外的就餐行為,都會增加腹瀉的患病風險。而且,一日三餐在外就餐的次數越多,腹瀉的風險就越大。
具體來看,如果早餐吃外賣、街邊攤或快餐店,風險會增加38%。如果晚餐選擇外賣、街邊攤或快餐店,患腹瀉的風險會增加44%。其中,三餐都靠外賣、街邊攤或快餐店解決的人,風險最高,腹瀉的患病風險會增加28%[15]。
△大部分食源性疾病發生在夏秋季這種溫度更高的時候,肉類食品因儲存不當出現問題的更多,外食要更加小心。(圖/圖蟲創意)
另外,當你去另一個地方旅游,遇到氣候、飲食和原來地方差別很大,或者有旅行壓力時,大約有30%到70%的人會在兩周內出現“旅行者腹瀉”這種情況[16]。
比如,同樣是去四川,來自中國西南地區“強辣區”的人,和我這種從北京“微辣區”來的人相比,同樣是吃(令人驚喜的)麻辣味兒的紅燒牛肉面,更可能拉肚子的肯定是我[17]。
這時候如果還出現睡眠不足或疲勞的情況,會增加人的壓力和焦慮,進一步影響我們腸道的正?;顒覽16]。
如果在旅游路上像我一樣遇到急性腹瀉,因為它是“自限性疾病”,一般自己會好。但如果你拉的次數特別多(超過每天3次),就要小心脫水了(可以喝一些電解質水)并及時就醫[18]。
另外,我其實應該在第二天吃一些清淡并能幫助形成大便的食物(這時候才知道一條成型的大便有多可貴),例如香蕉、白米飯、白面包(比雜糧飯和粗糧面包更容易消化)、麥片、土豆、雞肉等[19]。
一定要避免像我這樣,已經拉肚子了,卻還在吃那些會進一步引發胃部不適或讓病情惡化的東西。除了前面提到的辣、油、糖,還要避免吃柑橘類水果、牛奶和乳制品(無糖酸奶可以喝)、咖啡或含咖啡因的飲料、碳酸飲料和酒精[19]。
△香蕉、麥片這種簡單易消化的食物可以助力腸胃生成漂亮的粑粑。(圖/unsplash)
我四川的親戚們對于這次只有3天的旅程表示頗為遺憾,她們說下次時間充裕的話,一定要帶我去歌樂山吃更正宗的小吃。有了這次的經驗,別的不多說,我只希望公共衛生間可以好找一點。
參考資料
[1]ClevelandClinic. (2023). The Health Risks of Eating Extremely Spicy Foods
[2]Zou, Z., & Zou, X. (2021). Geographical and Ecological Differences in Pepper Cultivation and Consumption in China. Frontiers in nutrition, 8, 718517. https://doi.org/10.3389/fnut.2021.718517
[3]藍勇.(2001).中國飲食辛辣口味的地理分布及其成因研究.人文地理,(05),84-88.
[4]Trachootham, D., Satoh-Kuriwada, S., Lam-Ubol, A., Promkam, C., Chotechuang, N., Sasano, T., & Shoji, N. (2017). Differences in Taste Perception and Spicy Preference: A Thai-Japanese Cross-cultural Study. Chemical senses, 43(1), 65–74. https://doi.org/10.1093/chemse/bjx071
[5]Nolden, A. A., & Hayes, J. E. (2017). Perceptual and Affective Responses to Sampled Capsaicin Differ by Reported Intake. Food quality and preference, 55, 26–34. https://doi.org/10.1016/j.foodqual.2016.08.003
[6]BBC. (2025). Can you learn to like spicy food?
[7]MayoClinic. (2025). loss of taste andsmell.
[8]healthline. (2024). Types of Poop, Color Chart, and More.
[9]Keely, S. J., & Barrett, K. E. (2022). Intestinal secretory mechanisms and diarrhea.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 Gastrointestinal and liver physiology, 322(4), G405–G420. https://doi.org/10.1152/ajpgi.00316.2021
[10]ClevelandClinic. (2023). Diarrhea
[11]Justin Gaiser, John E. Hayes,. (2023). More than fat – Proteins in dairy and plant milks contribute to the reduction of oral burn from capsaicin.Food Quality and Preference. Volume 112,105041, https://doi.org/10.1016/j.foodqual.2023.105041.
[12]Harvard. (2023). Is something in your diet causing diarrhea?
[13]ClevelandClinic. (2023). Steatorrhea
[14]國家統計局. (2024). 中國統計年鑒.
[15]莫雯雯,楊鈞媚,秦文霞,等.中國8城市15歲及以上人群在外就餐與腹瀉的相關性研究[J]. 中國食品衛生雜志,2022,34(6):1330-1335. DOI:10.13590/j.cjfh.2022.06.034.
[16] Felkai, P., & Kurimay, T. (2017). Patients with mental problems - the most defenseless travellers. Journal of travel medicine, 24(5), 10.1093/jtm/tax005. https://doi.org/10.1093/jtm/tax005
[17]成令茹.中國地域性膳食特征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D].華中農業大學,2018.
[18]WHO. (2017). Diarrhoeal disease.
[19]ClevelandClinic. (2023). What To Eat When You Have Diarrhea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