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湖南邵陽發現3個小菇真菌新物種
近日,一篇關于五個小菇屬真菌新物種的研究論文,榮登國際真菌學期刊《MycoKeys》。其中,有三個小菇屬真菌新物種源自南山國家公園候選區黃桑片區,標志著該區域在小菇屬真菌研究領域取得重大進展。
在森林凋落層的枯枝落葉中,生長著一群可愛又有趣的小菇屬真菌,它們有的能清潔森林里的“垃圾”,有的能幫助蘭科植物的種子萌發。
據悉,2021年,在湖南省林業科學院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劉麗娜博士的主導下,吉首大學生物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湖南食用菌研究所、湖南黃桑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等多家單位,聯合組建了一支業務精湛的科研團隊。該團隊在南山國家公園候選區黃桑片區,針對小菇屬真菌的物種多樣性展開了全面深入調查。歷經4年努力,該團隊成功發現并確認了三個小菇屬真菌新物種,分別命名為棕緣小菇、黃桑小菇和近黏柄小菇。
據論文署名作者之一龍景波介紹,科研團隊通過運用基于ITS和LSU序列構建的系統發育分析方法,清晰、確鑿地揭示出這三個小菇新物種各自獨立成支,與表型相似或系統發育關系相近的物種界限清晰,特征鮮明。在發表于《MycoKeys》的學術論文中,已對該三個小菇新物種進行了詳盡、全面的描述,并配以高清、直觀的照片,生動呈現了它們的形態特征。同時,論文還細致地展示了該三個小菇新物種的系統發育分析結果,并與相近物種進行了深度對比。
此次新物種的發現與論文的發表,不僅拓展了人類對小菇屬真菌多樣性的認知,更為生態保護和生物資源研究領域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彰顯了南山國家公園候選區生物多樣性的豐富程度以及生態價值。
南山國家公園候選區,是2016年7月國家批復的全國首批10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之一,也是我國《國家公園空間布局方案》確定的49個國家公園候選區之一,主要由城步苗族自治縣境內原南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和綏寧黃桑、新寧舜皇山、東安舜皇山3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崀山世界自然遺產地、綏寧黃桑省級風景名勝區以及各保護地之間的連接區域整合而成,總面積1303.80平方公里。
來源 | 湖南生態環境
提供環境新聞線索
環境新聞線索征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