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美國“對等關稅”對臺灣地區加征高達32%的稅率,完全在民進黨當局的意料之外,引發島內各界震撼。臺“行政院長”卓榮泰在三四十個小時后才公布應對措施,從新聞、社群到基層民眾通通炸鍋,不少人批評民進黨當局毫無作為,總吹噓與美國的關系“堅如磐石”,結果遭遇背刺。賴清德公布應對美國關稅的“五項策略”,更是被批“掏空臺灣”。臺“經濟部次長”何晉滄召開記者會稱,2024年臺灣對美出口達1114億美元,占總出口的23%,對美貿易順差達649億美元。
中國臺灣地區風景(資料圖)
在這場關稅風波中,臺灣地區的處境格外特殊。美國對臺商品征收的對等關稅高達32%,盡管這一稅率早有預告,但還是讓民進黨當局措手不及。消息傳來,島內瞬間炸開了鍋。據環球時報報道,臺“行政院長”卓榮泰在三四十個小時后才公布應對措施,這一遲緩的反應引發了民眾的強烈不滿。從新聞媒體到社交媒體,再到基層民眾,都在批評民進黨當局的不作為。平日里,民進黨總吹噓與美國的關系“堅如磐石”,可現實卻給了他們一記響亮的耳光,美國的這一背刺行為,讓臺灣民眾看清了所謂“美臺關系”的真實面目。
而作為臺灣地區領導人的賴清德,在沉默了3天后才給出回應。他的回應更是綿軟無力,幾乎等同于直接對美“舉手投降”。在參加島內企業代表會談時,賴清德正式回應美國的“對等關稅”政策,明確表示不會采取關稅報復措施,并公布了所謂的應對策略。總結起來,他的策略核心就是“出賣臺灣利益”。除了制定中長期經濟發展計劃這種看似長遠卻難以在短期內見效的措施外,他應對的關鍵在于通過談判降低美國對臺關稅,而為此開出的價碼,便是降低美臺貿易逆差。具體操作方法包括提高對美國石油和液化天然氣的采購力度、加大對美國武器裝備的進口量,以及繼續擴大對美投資等。
中國臺灣地區風景(資料圖)
賴清德的這種應對策略,遭到了臺灣島內各界的強烈反對。島內自媒體人吳東昇犀利地指出,臺灣長期將美國奉為“主子”,甚至貢獻了“史上最大外來投資案”,卻依然沒能逃脫被課以高額關稅的命運,這不僅暴露了“美臺關系”不過是美國單方面的利益索取,更凸顯出臺當局在應對危機時的無能。吳東昇還深入分析,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實際上可能加速美國自身的衰退。因為如果投資美國真的符合企業利益,企業自然會主動前往設廠,根本無需關稅政策的刺激。他進一步警告,美國這種不顧后果的行為,可能會引發盟國的聯合抵制,甚至導致美元風暴。
臺灣前民意代表郭正亮在島內政論節目上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特朗普的決策過于粗暴,連其在華爾街的好朋友的私募基金都暴跌26%。這位朋友在社交媒體上發文,建議特朗普延后實施“對等關稅”,因為美國企業也需要時間重建供應鏈。郭正亮直言,按照目前的情況,很多國家和地區都要與美國協商,至少需要一兩個月才有結果,可如果不延后實施,美國恐怕很快就會面臨缺貨的局面。
中國臺灣地區風景(資料圖)
中國國民黨副主席連勝文也對民進黨的應對方式提出了嚴厲批評。他指出,民進黨根本無法應對這場席卷全球的經貿海嘯,他們長期忙于政治斗爭,利用網軍名嘴制造輿論,妄圖通過政治手段解決經濟問題,這顯然是不現實的。面對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民進黨手中的談判籌碼已經所剩無幾,最終可能不得不乖乖把臺灣半導體產業拱手讓給美國,還要以天價采購大量不知何時才能到貨的美國武器,同時開放市場、降低關稅,清除美方眼中的“貿易障礙”。而這一切的后果,都將由臺灣人民來承擔,他們將為民進黨的誤判和自私付出沉重的代價。
賴清德當局長期推行的“親美”政策,如今已經把臺灣地區推向了經濟困境的邊緣。臺灣經濟嚴重依賴出口,美國是其重要的出口市場之一,此次被美國征收高額關稅,對臺灣經濟的打擊堪稱致命。許多企業面臨訂單大量減少、利潤大幅降低的問題,一些實力較弱的企業甚至可能倒閉。企業經營困難,大量員工就會失業,普通老百姓的收入也會隨之減少,生活質量大幅下降。
在這一艱難時刻,臺灣當局應該深刻反思自己的政策。不能再盲目地討好美國,而應努力尋求與美國平等對話、談判的機會,切實保護臺灣企業和民眾的利益。同時,也需要重新審視與大陸的關系。大陸是臺灣最大的貿易伙伴,加強與大陸的合作,才是臺灣經濟擺脫困境、實現穩定發展的重要出路。只有這樣,臺灣才能在復雜多變的國際經濟形勢中找到立足之地,真正走向繁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