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美食
穿梭在大街小巷,
只為搜尋當(dāng)?shù)靥厣朗常?/p>
探尋美食背后的飲食文化。
食物與味蕾的每一次觸碰,
心靈與文化的每一次撞擊,
都讓人倍感幸福。
PART 01
葛氏素雞
葛式素雞,在外地人眼里可能會被誤認(rèn)為是某種雞的名字,其實素雞是一種豆制品,原名“汊澗茶干”。經(jīng)天長名廚葛俊改良,制作了這道天長的地方名菜——葛氏素雞,其做工講究,選料精良,經(jīng)十四道工序純手工制作完成,口感柔、嫩、綿、韌、無豆腥味。
如今,呈現(xiàn)在家鄉(xiāng)食客眼前的,是一盤兼具柔、嫩、綿、韌口感和旋轉(zhuǎn)刻花美感的葛氏素雞。葛氏素雞也榮獲“安徽名菜”榮譽稱號。
PART 02
茉莉芬芳水沽茶
天長,是茉莉花的故鄉(xiāng),也是民歌《茉莉花》的發(fā)源地之一,1957年,天長籍著名軍旅音樂家何仿將家鄉(xiāng)民歌《鮮花調(diào)》改編為《茉莉花》。
水沽茶,在天長農(nóng)村盛行了上百年,在很久以前,姑娘們打著油紙傘幫村民們采摘茉莉花,由于中飯與晚飯之間時間較長,村民們怕姑娘餓肚子便安排了晚茶。過去市場上沒有豐富的燒餅、糕點類食品供應(yīng),且經(jīng)濟條件也差,就有了水沽茶。
菱形片狀的面皮和韭菜段、雞蛋、青菜等一起烹飪,這樣一道簡單的晚茶就做好了。
PART 03
葛式素大腸
上世紀(jì)三十年代后期,天長抗日志士葛許光、許明在天長仁和、金集一帶打游擊戰(zhàn),因戰(zhàn)事緊張,常常用百葉或豆腐皮裹菜飯,邊充饑邊討論戰(zhàn)事。
新中國成立后,經(jīng)天長商業(yè)系統(tǒng)第一任廚師協(xié)會會長葛俊的創(chuàng)作,精心設(shè)計制作了這道地方名菜——素大腸。2006年,被安徽省烹飪協(xié)會授予“安徽名菜”稱號。葛式素大腸的傳承,離不開一代又一代的堅守,每道看似簡單的工序,都蘊含著對生活的沉淀與積累。
PART 04
秦欄鹵鵝
說到秦欄,總會想到秦欄老鵝,秦欄老鵝也稱為秦欄鹵鵝,在天長,你可以在所有的大街小巷看到賣老鵝的攤店。賣老鵝的人稱之為“剁老鵝”。
文字上的美味留人念想,那一口伴著花生米充滿鵝肉香的老鵝,不僅是兒時的記憶,也是一段千古佳話的傳承。
朱壽昌生母遭父遺棄,母子分離五十年。宋熙寧二年棄官尋母,歷時14個多月,途經(jīng)3省15地,步行逾千里,終于母子團圓,演繹了一段千古佳話。為讓母親樂享天年,回憶七歲前曾與母牧鵝生活,便研制鹵鵝與母同食。鹵鵝表面光潔發(fā)亮,香氣清新醇厚,油而不膩,爛而不散,美味可口。后鹵鵝的秘制工藝流傳鄉(xiāng)里被譽為“壽昌孝母鵝“,現(xiàn)名秦欄鹵鵝。
???
PART 05
千秋藕夾
藕夾子是天長方言,又名藕合,是天長傳統(tǒng)特色菜肴。藕,出淤泥而不染,象征清廉高尚;“夾子”寓意有子有福。
藕夾色澤金黃,吃起來咸淡適中,油而不膩,酥脆可口,藕香濃郁。
不談風(fēng)月,
只以五味為引
秦欄鹵鵝、千秋藕夾
都是天長為食客精心準(zhǔn)備的佳肴!
不來嘗嘗嘛?
來源:天長文旅
主辦:滁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編輯:張榮蓉,初審:賁方舟
復(fù)審:嚴(yán) 慧,終審:張 繼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