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俁祺
導語:看似賠本賺吆喝的零跑,背地里還是能賺得盆滿缽滿。
「價格刀」背后的平衡
前不久,零跑B10靠著9.98萬元的起售價和11.98萬元標配激光雷達+雙芯片的定價策略,可以說對自己又“砍了一刀”。
這也就讓這款緊湊型SUV在上市之后僅1個小時的時間內,就獲得了1萬臺的訂單。
如果你認為零跑這是盈利之后開始“飄”了那可就錯了,低價的背后零跑有自己的底氣。
零跑通過LEAP 3.5技術架構,讓B10和還沒上市的同平臺的B01、B05車型共享了88%的零部件,線束長度從1500米縮短到了996米,ECU數量壓縮到了22個,熱管理模塊集成度也提升了60%。
這種平臺化策略不僅降低了研發成本,還通過規模化生產分攤了單車成本。
除了零件通用之外,零跑自研自造的零部件占了整車成本的65%,通過整合供應鏈,零跑更是把供應商的利潤空間壓縮了10%。
就拿電驅系統來說,零跑自研的八合一電驅總成比行業平均成本低了15%,而CTC電池底盤一體化技術更是在讓續航提升10%的同時,還讓制造成本降低了8%。
對此麥肯錫調查表示,“全域自研模式可使單車成本降低2400美元”。
而零跑通過整合供應鏈和平臺化生產的辦法,已經把這一優勢轉化成了實際競爭力,無論價格怎么刀,也攔不住零跑背后“數錢”。
NAP免費的「頂級陽謀」
零跑在B10的發布會上,高調宣布了高速智能領航輔助(NAP)功能永久免費,并表示還要給已經付費的用戶全額退款。
這一舉動看似是“打臉”了以特斯拉FSD為首的收費模式,但是實際上還是是零跑為自己最近被網友質疑的“硬件預埋+OTA升級”戰略找回場子。
要知道零跑B10全系標配了激光雷達、高通8650芯片和端到端智駕算法,這些硬件不僅支持當前的高速領航功能,還為未來的城市NOA、車位到車位智駕等高階功能預留了升級空間。
但是因為有了之前OTA升級延期以及真正升級時芯片算力不夠的經歷,許多老車主對零跑這種硬件預埋行為的信任度已經越來越低。
而現在零跑通過免費開放基礎功能,將更多的用戶都鎖定在了零跑的智駕生態中,既避免了用戶對初期功能不完善的抵觸情緒,也為后續開放城區NOA收費訂閱打下了基礎。
有行業分析師指出,零跑通過免費開放基礎功能,既提升了用戶粘性,又為后續高附加值服務預留了空間。
雖說理性來看這只能算是一種維穩手法,但是從訂單數量來看,部分消費者還是很吃這一套的。
此外,零跑還為2021-2023款C11/C01用戶補贈了三電終身質保,可以說是在行業普遍“背刺”老車主的背景下,又挽回了一波形象。
高配低價的精準收割
這兩年來,零跑一直以“高配低價”著稱,但事實上這種策略看似是給用戶提供了更多選擇,但其實也就是通過差異化配置和相近的定價,來引導消費者選擇利潤更高的高配版本。
就拿新上市的B10為例,發布的5款車型中,搭載激光雷達的高配版(11.98萬起)占訂單量的70%,而入門版(9.98萬)僅僅也就是作為“價格錨點”的存在。
這種策略的關鍵就在于小梯度差價設計,增程和純電版本差價僅0.6-1萬塊錢,遠低于行業平均的2-3萬,這也就削弱了用戶對能源形式的顧慮,轉而追求更高配置帶來的更高體驗。
與此同時,零跑把15萬級市場細分為面向家庭用戶的C系列和面向個人用戶的B系列。
通過C10(年輕家庭)、C11(務實家庭)、C16(多口之家)和B10(個人SUV)等車型,覆蓋了不同需求的用車場景。
這種精準定位也就使得零跑在細分市場中形成了壟斷,去年C系列就貢獻了零跑77%的銷量,單車型的月均交付就要超過1萬臺。
汽車之家分析師認為,零跑的定價策略巧妙地利用了消費者“買高不買低”的心理,通過小幅差價引導用戶選擇高配版本,從而在提升單車利潤的同時保持銷量增長。
零跑的這“一刀一刀”背后,其實就是一套精密計算過后的商業邏輯。
用看似激進的定價策略打開市場,再通過全域自研和成本控制實現盈利。
這么來看,朱江明提出的“10年后電動SUV僅售5萬元”真的不是瞎說,畢竟就算賣得再便宜零跑也能掙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