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4月12-13日,由中國醫藥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主辦的第四屆肝病創新論壇在北京盛大召開。與會專家就新型藥物研發和創新生態、倫理審查、病毒性肝炎、肝癌等話題分享討論,共探肝病防治新路徑。
與會專家合影(主辦方供圖)
中國醫藥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邱祥禮副秘書長指出,當前我國肝病防治形勢嚴峻,患者總數已達4.12億,其中酒精性肝病超5000萬例,代謝相關脂肪性肝病患者突破2.03億,這不僅關乎個體健康,更涉及家庭幸福和社會經濟負擔。他強調,肝病防治是“健康中國2030”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多方協作、科技創新與人文關懷并重。他呼吁大家齊心協力,共同推動肝病防治事業發展,基金會將繼續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作為大會主席,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賈繼東教授回顧了肝病創新論壇的發展歷程。他指出,該平臺已匯聚國內外頂尖科研專家、臨床醫師、藥企研發精英及評審專家,在推動肝病科研成果轉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他介紹,本屆論壇在往屆基礎上實現三大創新:增設倫理審查專題,邀請監管部門及倫理專家深入探討政策與實踐;聯合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增設肝癌專題,匯集京滬港三地權威專家分享前沿成果;優化討論環節,促進學術交流與思想碰撞。他強調“創新之路雖遠必達,實踐之途雖艱必行”,并勉勵與會專家攜手并進,共同推動我國肝病防治事業邁向新高度。
在院士講壇環節,針對中國乙肝防治現狀,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醫學部莊輝教授指出,診斷率不足、治療覆蓋率低以及相關死亡率高是目前存在的三大問題,需突破傳統指南限制,大幅擴大治療可及性,通過提高治療覆蓋率有效降低死亡率。
莊輝院士強調“免疫耐受期”和“非活動期”患者雖看似低風險,但實際上存在顯著的并發癥風險。提倡對所有慢乙肝患者進行治療,即“全治”策略,以加速消除乙型肝炎的公共衛生威脅,響應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衛生危害的倡議。
中國科學院院士、解放軍第五醫學中心王福生教授在報告中指出,免疫療法在實現乙肝功能性治愈中發揮著關鍵作用,但目前對其深層機制認識仍存在不足。讓人驚喜的是,兒童乙肝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療有著較高的功能性治愈率,這為探索乙肝功能性治愈提供了重要線索。他強調,未來研究需進一步加強基礎研究與臨床轉化的結合,堅持從患者實際需求出發,將推動乙肝功能性治愈突破新進展。
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樊嘉教授報告中指出,我國肝癌治療仍面臨巨大挑戰,我國新發肝癌占全球45.3%,五年生存率14.1%。他提到肝癌無創檢測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包括新的診斷工具和方法,有助于提高早期檢測的準確性;還探討了肝癌治療新策略,在尋找新的治療靶點方面已初現曙光。
他特別強調,基礎研究就像蓋房子的地基,只有把地基打牢,臨床治療才能有真正的突破。他鼓勵大家深入研究,用新的理論和發現,推動肝癌診療進入“可防、可治、可控”的新階段!
此外,與會專家還圍繞新藥研發、倫理審查、病毒性肝炎、肝癌、代謝相關脂肪性肝病等多個專題展開深入研討,呈現肝病防治領域前沿成果。
賈繼東教授在大會總結中表示,此次會議匯聚基礎研究、臨床醫學、產業轉化及政策監管等多領域智慧,呈現了基因治療、AI、中醫藥創新等突破性進展,展現了我國肝病防治的蓬勃生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