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級大風,吹不滅中產的戶外夢。
前幾天,北京一組20人的登山小隊頂著狂風都要去爬山,結果成功被請走喝茶。
就算成功上山,山頂上的大風也能分分鐘讓身上的始祖鳥真的“飛起來”。
人們越狂熱,戶外領域就有多吸金。
不過,就在戶外領域狂歡的同時,一位戶外圈的老炮,卻在悄悄賣身求救。
前幾天,在中國耕耘將近20年的戶外老牌狼爪(Jack Wolfskin)以2.9億美元的價格完成了賣身。
買家不是別人,正是運動圈的“買買買狂魔”安踏集團。
相信有不少消費者,都曾在自己老家的購物中心里見過這個顯眼的黃色狼爪Logo。
巔峰期的狼爪,曾在中國各地開店700多家,不少消費者都是在商場接觸狼爪之后才入坑戶外運動的。
如果沒有安踏的收購新聞,想必很多人都會把這個戶外老炮慢慢淡忘。
對安踏來說,繼始祖鳥、迪桑特和薩洛蒙等品牌后,狼爪的加入剛好能補齊安踏在500~1500元左右的戶外品牌空白。
而對于“過氣明星”狼爪來說,安踏也是自己可以重回巔峰的一次最好機會。
只不過,這場看似“狼才女貌”的收購,卻遠遠不會像想象中那樣輕松。
德國“直男誘捕器”
慘遭山寨圍剿
直男最愛的狼爪,如今已經有40多歲了。
它誕生在多山多樹林的歐洲腹地德國,為了能拿捏當地熱愛爬山遠足的老炮,狼爪可沒少下功夫。
和所有的戶外品牌一樣,狼爪也有自己看家的面料:Texapore防水透氣膜。
當年沖鋒衣領域還不是很卷,狼爪很快用自家獨有的面料+戶外遠足的品牌定位,成功立下“專業大眾戶外”的人設,在歐洲立足。
2006年,狼爪開始籌備走出歐洲,走向世界。
除了找機會進軍美國市場外,狼爪還非常大膽地瞄準了中國市場。
盡管戶外運動仍然小眾,但2007年可謂中國的“戶外運動元年”,除了狼爪外,沖鋒衣代表北面,以及始祖鳥等品牌,都在同一年進入中國。
相比于專注攀巖和極寒環境的始祖鳥、主攻滑雪和登山領域的北面,狼爪明顯更休閑、更全面。
狼爪涉獵的戶外運動范圍十分廣泛,無論滑雪、攀巖還是徒步、露營,基本有對應的產品。
在廣告語方面,狼爪的Slogan“專業裝備,無需負重”也把重點放在了產品的輕量化,而非硬核功能方面。
開店時,狼爪也學習了主流運動品牌的打法:廣撒網,多斂魚。
靠著代理模式,狼爪很快就把店面開遍了全國各地,在2015年時,狼爪已經在全國各地開設了700多家專柜和門店。
要知道,時尚品牌匡威直到2021年才開出700家門店。
廣撒網的好處,就是能夠迅速在專業品牌看不上的角落迅速打出聲量。
靠一款經典的“三合一”外套,狼爪很快就成為不少人的戶外啟蒙。
但狼爪成也廣撒網,敗也廣撒網。
隨著電商興起,狼爪開通了自己的直營電商店鋪。
不過由于銷售網絡鋪的過于廣泛,狼爪的中國代理之間關系錯綜復雜,很難管理。
很快,消費者就發現,狼爪同樣的產品,在不同的線下專柜和網上旗艦店都有不同的定價,自己莫名其妙就成了怨種。
樹大招風的狼爪也是國產山寨品牌的重災區。
隨便在一家商場的打折促銷區,都能看見各種胡亂拼寫的Jack Wolfskin。
為了整治山寨和雜亂的代理,狼爪在2015年后干脆回收了代理權,砍掉了不少雜亂的代理商門店,把門店數控制在了500家左右。
但即品牌已經很小心了,但假裝狼爪的“狠瓜”,如今依舊遍地開花。
狼爪的頹勢遠遠不限于中國市場,在美國等地,狼爪也賣不過北面和哥倫比亞等競品。
到了2024年,狼爪干脆退出了美國、俄羅斯等市場,把銷售重心放在中國和歐洲。
安踏收購時,狼爪的市場估值為2.9億美元。
相較于2018年狼爪易主時美國Callaway集團開出的4.18億美元,相當于品牌價值縮水了60%左右。
安踏的收購,對郁郁不得志的狼爪來說無疑是一顆定心丸。
但想讓這個“德國硬漢”重新振作,安踏需要開出什么藥方?
左右為難的狼爪,迎來“白衣騎士”
不少人看來,狼爪已經“虎落平陽”。
山寨泛濫、競品崛起,讓這個曾經開店700家的戶外老炮,如今只能在奧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但收購了頑疾纏身的狼爪,卻讓安踏的股價應聲上漲了2.82%,說明狼爪和安踏的“天作之合”,還是很被市場看好的。
原因很簡單,狼爪最欠缺的解藥,正是安踏最擅長開的藥方。
首先,安踏能幫狼爪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重塑品牌形象。
比起有科考、極限運動等硬核出身的加拿大鵝、始祖鳥等品牌,狼爪雖然不缺乏核心技術,但從誕生起,就主打一個“什么運動都能上”。
但由于技能樹過于寬泛,再加上高層的頻繁變動,狼爪的定位一直也在搖擺不定。
比如,在2018年被Callaway集團收購后,狼爪一度把重心轉移至高爾夫球領域,和過去的硬核戶外風格格不入。
想要在如今的市場重新立足,狼爪需要一個“看家本事”。
而提煉品牌亮點,正是安踏最擅長的。
比如,安踏接手的韓國品牌可隆,此前也被稱為“韓國始祖鳥”,產品同樣又多又泛,沒有突出標簽。
在安踏手里,可隆卻劍走偏鋒地打出了自己的獨特標簽:都市休閑+戶外。
雖然經常被調侃為“年輕人的第一件體制內戰袍”,但很快用自己的獨特定位打開了市場,也和“同門師兄弟”們打出了差異化。
而狼爪身上,可有太多值得安踏發揮的點了。
不管是德國出身,硬核戶外科技,抑或者中國戶外的啟蒙品牌等等標簽,都能成為安踏手中的一副好牌。
此外,狼爪在營銷方面,也需要找安踏補補課。
在營銷方面,狼爪的做法和品牌形象一樣“直男”:投放最直觀的廣告,找最“意料之內”的代言。
2012年前后,狼爪在各大電視臺投放了多組廣告,想必不少人也是通過這個廣告入坑的。
狼爪的廣告雖然拍得夠帥,但甚至連一個朗朗上口的中文譯名和口號都沒有。
“Jack Wolfskin”的英文名過于拗口,“專業裝備,無需負重”的Slogan也過于硬核,大部分人看完之后只記住了“帥”,卻連品牌名都記不住。
到了互聯網時代,狼爪也在找代言人方面十分保守。
在2023、2024年,狼爪找來張震岳和莫文蔚作為品牌代言。
這兩位代言人雖然情懷滿滿,但是在年輕人群體中卻缺乏知名度。
品牌在選擇代言人方面,不但要契合品牌,最重要的還是得超出預期。
比如在去年,長期被認為是“窮鬼羽絨服”的鴨鴨,就斥巨資找來了王一博作為代言,為自己提升了不少品牌形象。
而形象一直很硬核的迪桑特,也找到了“顏值常青樹”吳彥祖,把自己打造成了年輕直男的“夢中情服”。
在營銷嗅覺方面,狼爪還得多多取取經。
當頑疾纏身的病人,遇到剛好對癥的醫生,一樁看似“瞌睡來個枕頭”的交易,似乎早就自帶了成功光環。
但是狼爪的頑疾,即便對“名醫”安踏來說,也是不小的挑戰。
安踏的一手妙棋,要小心兩處暗傷
安踏收購狼爪,幾乎是在打明牌。
如今的安踏,已經靠著始祖鳥、薩洛蒙和迪桑特等品牌,包圓了中國的高端戶外場景。
而在500~1500元這個更加大眾的價位區間,安踏還缺乏一個能和北面、哥倫比亞、探路者等中外品牌正面對抗的猛將。
在中國市場扎根近20年的狼爪,似乎就是安踏的“命中注定”。
這二者過于契合,以至于不少消費者似乎都能預見到“安踏化”的狼爪會是什么模樣。
不過對于安踏來說,明牌打法看似簡單,但難度可不小。
在狼爪“安踏化”之后,面對的第一大難題就是:認知同質化。
其實,對于安踏系的品牌來說,同質化已經是擺在明面上的難題了。
就拿“戶外三劍客”始祖鳥、可隆、迪桑特來說,這三者在路人消費者看來,確實有點難以區分。
比如可隆和迪桑特,雖然一個主打滑雪硬核,一個主打休閑露營,但在消費者看來,二者畫風接近、產品類似,區別似乎并不大。
而即將加入安踏大家庭的狼爪,就和安踏的多個品牌有產品上的重合。
雖然狼爪的定位是大眾專業戶外,但狼爪的旗艦產品,也和可隆、迪桑特的入門產品產生功能和價位上的重疊。
其實,有不少消費者都在擔心“安踏化”的狼爪,會不會緊隨可隆和迪桑特的腳步,成為下一個“中產品牌”,成為普通人“高攀”不起的品牌。
但對于安踏來說,一個新的“中產品牌”不但不會讓狼爪重現輝煌,還有可能進一步分走迪桑特和可隆的蛋糕。
所以說,想要讓狼爪躲過內卷,不如提前對狼爪“修枝剪葉”,讓大眾牌打得更明確、更直接。
其次,狼爪在中國發展20多年,積攢下來不少口碑危機。
近些年安踏捧紅的品牌,不管是始祖鳥還是可隆、迪桑特,其實過去都在中國存在感并不高。
安踏對他們的改造,與其說是“本土化修改”,不如說是“重造一個新品牌”。
但是“從零打造”新品牌的難度,其實要比“扭轉大眾印象”要簡單不少的。
狼爪在國內發展20多年,雖然影響了不少消費者,但本身口碑卻是一言難盡。
在不少“沖鋒衣避雷指南”中,狼爪都位列其中。
倒不是因為狼爪的產品力又多么差勁,而是在中國混亂發展多年,被混亂的價格和滿地的山寨產品中傷的消費者,其實不在少數。
安踏目前的當務之急,不是提升狼爪的品牌調性,而是盡可能地讓狼爪的品牌形象重新清朗起來。
在如今的市場,比起好產品,一個好的標簽可能更容易成就一個品牌。
但再巧的標簽,也需要過硬產品作為底氣。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