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跑車心里沒底,現在加入了工會,有事找組織,干活也有底氣!”四川省樂山市26家運輸公司的貨車司機代表齊聚一堂,通過手機掃碼完成入會流程,司機劉林激動地將工會稱作“娘家人”。這不僅是工會數智化的生動實踐,更是樂山工會服務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一個縮影——通過“重點建、行業建、兜底建”三種建會模式,針對貨運司機、快遞員、網約配送員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精準發力。自2022年成立貨運行業工會聯合會以來,會員規模從5000余人躍升至1.5萬余人。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新就業形態工會270個,覆蓋全市663家新業態企業,吸納7萬余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加入工會大家庭,他們在維權服務、心理關愛、職工普惠等方面感受到了工會溫度。這場從“組織覆蓋”到“服務扎根”的深刻變革,正書寫著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建會入會的樂山答卷。
樂山市總工會慰問貨車司機
創新機制織密組織網絡
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大多用工形式多樣,勞動關系認定困難,建會入會工作一度成為工會工作重點難點。“樂山工會根據‘重點建、行業建、兜底建’,分類施策,多措并舉,在持續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建會工作的同時,努力提升已建工會組織的會員人數和覆蓋水平。”樂山市總工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按照“資源整合、以點帶面、分類施策”的思路,因地制宜探索建會模式,形成“指導建、示范建、覆蓋建”的新就業形態組織建會模式:
——對主管部門力量較強的新就業形態組織,依托主管部門,指導建立工會,如依托市郵政管理局,推動建立市快遞行業工會聯合會,依托市交通局,推動成立市貨運行業工會聯合會。
——對網絡平臺類企業,以推動同類企業建會,示范引領其他企業建會,如市中區總工會通過推動外賣公司“餓了么”建會,引導美團建會。
——不符合單獨建會的小微新就業形態組織,如小型房產中介企業、家政中介企業等,則依托鄉鎮(街道)工會、村(社區)工會,進行覆蓋式建會。
“以前對工會了解太少,總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對企業建立工會組織采取回避態度。”正是通過參加在縣交通局召開的一場例行會議,讓夾江縣龍泰汽車運輸有限公司負責人轉變了想法。會上,工會宣講員對工會組織的作用、意義,對職工和企業的好處等內容作了詳細解讀。最終,企業負責人決定成立工會。
夾江縣目前已有46家貨運行業企業完成單獨建會,大中型企業均已建立工會組織。針對縣域內小微運輸行業企業眾多的特點,縣總工會聯合縣交通局成立了夾江縣物流運輸行業工會聯合會,實現了對全縣相關行業企業及4000余名貨車司機的全覆蓋。
然而,這并不是這項工作的結束。縣總工會將建會重點放在廣大小微運輸行業企業,持續加強宣傳和指導,力爭做到成熟一家,建立一家。工作中,充分利用工會聯合會這個平臺,實現“工會+交通局”的建會新模式,借助交通局每月召開一次的全縣交通類企業例會,將例會開成工會推進會、建會政策宣講會。截至目前,包括龍泰汽車運輸有限公司在內的11家小微運輸企業已經單獨建立工會。
正是這種不斷創新,持續發力的工作機制,樂山新就業形態企業建會入會工作再上新臺階。截至目前,全市231家企業單獨建立工會;建立行業或者區域工會39個,覆蓋企業432家。累計發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會員7萬余人,其中,貨車司機2萬余人,快遞員4000余人,網約送餐員3000余人,網約車司機4600余人。
樂山市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工會工作鞏固提升行動工作推進會
構筑全周期服務生態
3月21日,樂山高新區尚緯股份廣場上人頭攢動。一場由工會組織的“送法進基層”活動,吸引了外賣小哥、家政服務員、貨車司機和快遞員等數百名職工參與。“育兒假期間被要求居家辦公合理嗎?”“單位拒繳公積金怎么辦?”面對勞動者的急切追問,工會法律顧問團隊現場解答疑問,并發放勞動法、《工傷保險條例》等宣傳冊數百份。
這是樂山工會立體化服務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一個縮影——從權益保障到暖心關懷,從矛盾化解到普惠共享,樂山工會正以系統性服務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織就“防護網”。
近年來,樂山工會以服務為先導,秉持“先服務后入會、先工作覆蓋再組織覆蓋”工作思路,推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建會入會工作取得實效。
通過“送法進基層”活動,累計發放法律讀本6000余冊,深入貨運物流等行業企業開展“法治體檢”5次、現場接受法律咨詢1200余人次,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提供了精準法律服務。
在筑牢法律維權屏障的同時,工會同步織密關懷網絡,投入41萬元慰問新就業形態勞動者1400余人次,為10余名新就業形態困難職工提供專項幫扶;成功處理涉及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勞動糾紛、貨物賠償、安全績效等問題25件,協調化解快遞貨款糾紛、車禍事故責任劃分等糾紛;在會員普惠服務中,投入資金100余萬元,開展普惠活動30余場,惠及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逾萬人次,讓“娘家人”的溫暖觸手可及。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關愛月”中,市總工會聯合7家社區食堂、2家快餐店開展“工會愛心餐”贈送活動,每天發放100張愛心餐券,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免費提供愛心餐。同時,全市490個戶外勞動者驛站為外賣小哥、快遞員、網約車司機等提供飲水、充電、休息、如廁、閱讀以及法律宣講、用工信息發布等常規化服務的同時,還不定期開展如勞模工匠宣講、夏送清涼、端午節包粽子、送春聯、送手套、送水杯等特色活動。2024年,市總工會籌集資金20余萬元,對新入會的2000余名貨車司機贈送保溫杯;2025年,市總工會籌集資金30萬元,準備向美團、滴滴、韻達等12家頭部平臺企業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發放“暖新禮包”3000份。
集體協商深化權益維護
四川艾江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是美團在夾江的代理公司,是當地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聚集地。夾江縣總工會以該公司為突破口,成立集體協商專班,歷時6個月開展3輪協商,最終推動企業與200余名騎手簽訂集體合同,明確勞動計件單價上調和每月崗位津貼額度,實現了職工隊伍穩定與企業發展雙贏。
樂山工會將集體協商作為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的核心抓手,針對貨車司機、商場信息員、保安員等群體,圍繞計件單價、抽成比例、勞動保護、社保繳納等焦點問題,聯動行業協會、頭部企業開展專項協商行動。截至目前,全市已簽訂新就業形態集體合同74份,覆蓋勞動者3萬余人。
在解決勞動者 “急難愁盼”方面,樂山工會以“一事一議”機制精準破題---沙灣區外賣騎手陳炳糠通過工會微信公眾號反映“電動車進小區難”問題后,沙灣區總工會迅速聯動市場監管、住建等部門召開協調會,約談物業公司優化管理流程。同時引導騎手遵守交規、文明配送。針對貨車司機長期駕駛易疲勞、情緒焦慮等問題,工會通過線上心理輔導直播和“心理關愛月”活動,覆蓋咨詢150余人次,有效提升司機自我心理疏導能力。
這些工會的專屬服務在切實服務職工的同時,也進一步彰顯了工會的溫度。此外,樂山工會還開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溫暖行動”,結合行業特點定制關懷服務,為快遞員贈送充電寶,為貨車司機配備保溫杯,為家政員發放手套。此外,工會搭建典型選樹平臺,3名快遞員獲評“全省最美快遞員”,10名家政員入選樂山“最美家政人”,營造了尊重勞動、關愛勞動者的社會氛圍。
積極開展面向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勞模工匠宣講
系統保障構建長效支撐
近年來,樂山工會以“全員參與、資源整合、機制創新”為支點,構建起縱橫貫通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建會入會以及服務支撐體系。為加強要素保障,樂山工會專門組建了服務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工作領導小組,結合領導聯系基層、機關干部赴基層蹲點等工作,推進服務工作有序開展。全市89名在編干部、124名社會化工會工作者全員參與,分片包干服務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組織工會干部開展“當一天網約送餐員”等沉浸式體驗,引導干部推動服務方式內容轉變。
在強化服務力量的同時,樂山工會同步夯實經費保障,近三年投入近400萬元建成司機之家、快遞員之家等陣地40個,打造工會驛站490個,舉辦文體活動50余場,讓服務觸角延伸至街頭巷尾。
為進一步加強跨部門合作的協同效應,全市各級工會召開15場協調會,聯動郵政管理部門成立快遞行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協同人社局舉辦線上線下招聘會80余場,聯合交管部門開展安全培訓20余次,累計服務勞動者超萬人次。
在此基礎上,數字化改革打通工會工作“最后一公里”。“川工之家”APP開通網上建會入會通道,多個新就業形態企業通過網上申請建會、數百名職工“指尖入會”,工會工作半徑實現幾何級擴展。
“目前,全市200余家新就業形態工會已完成‘亮牌上崗’,出臺的《基層工會提升三年行動方案》明確“四類三級”建設標準,各地各基層工會對照標準,新就業形態工會建設逐級提升正有序推進。”樂山市總工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樂山工會將繼續以服務為先導,在基礎服務、專屬服務、系統保障上下功夫,通過思想引領、組織覆蓋、規范水平、陣地建設、服務能力等五大提升工程,推動工會服務從“有形覆蓋”向“有效賦能”躍升。
(四川工人日報 楊誠波 圖片均為受訪單位供圖)
來源:中工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