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歷時半年多的庫爾斯克戰役實際上已經結束,俄軍不僅收復了幾乎所有被占領土,還反攻進入了蘇梅州,控制了數十平方公里的烏領土。
那么,在這場烏克蘭投入大量精銳力量而發起的戰役中,烏軍的損失究竟有多大?日前,俄羅斯方面就給出了答案。
4月12日,據俄衛星通訊社等外媒的報道,俄軍北方集群公布了一份讓外界矚目的戰報,聲稱自從去年8月份烏克蘭發起庫爾斯克戰役以來的8個月時間里,烏軍在庫爾斯克損失比較巨大,大約損失了5500件主戰裝備。
包括396輛坦克、363輛步戰車、530門火炮、89具多管火箭炮發射器、500多門迫擊炮,以及大量的汽車、指揮車等。
從公開的信息可以知道,西方所援助的坦克,每輛的平均成本是在450萬美元左右,每門自行火炮的成本是約400萬美元,一輛步戰車60萬美元起步,一輛裝甲運兵車30萬美元起步。
所以僅僅是烏克蘭損失的這些裝備,價值就高達78億美元。
但實際上,烏克蘭在這場戰役中的投入,卻遠遠不止78億美元,外媒報道稱,烏方的總投入高達270億美元,如此巨量的投入占到了去年烏克蘭所獲得的所有外國援助總額的一半!
可見,烏克蘭從一開始,就對攻占并持續占領庫爾斯克,抱有非常大的希望。
只是,烏克蘭的這種孤注一擲,終究是沒有換來他們想要的結果,反而白白損失了西方所援助的這些寶貴的裝備,以及多達270億美元總值的各項援助。
當然了,更重要的是有生力量的損失,裝備損失了還可以再造,但這些有生精銳兵力的損失是無可挽回的。
投入到了庫爾斯克戰役中的烏軍,全都是由為數不多的后備機動兵力,甚至是直接從東部一線抽調的精銳老兵組成。
這些精銳力量從一開始就投入了上萬人,形成了一波很大的攻勢,在短時間內就攻占了上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但隨著俄軍迅速反應過來,增援力量不斷投入到阻止戰中,烏軍的攻勢也很快被遏制住了,企圖迅速占領和控制庫爾斯克核電站的這一主要目標之一,也沒能實現。
于是,戰役便進入到了陣地戰、拉鋸戰狀態,這種打法在現代戰爭中是相當殘酷的,尤其是對于火力弱勢的一方,因為現在無人機、遠程火炮都可以精確打擊,只要被鎖定就意味著陣亡。
俄軍依托著自身完善的軍工產業體系,后勤彈藥的供應還是有保證的,根據烏軍總司令瑟爾斯基此前的推斷,每天能夠發射至少2.8萬發炮彈,但相反,烏軍只有幾千發的數量,差距很大。
這就造成了,烏軍的精銳力量損失很大,根據俄方的統計,烏軍僅僅在庫爾斯克的傷亡數量,就高達7萬余人,足以武裝起15個旅。
所以,在俄軍剛公布庫爾斯克戰役的戰報之后,來自英國的防務專家亞歷山大·墨丘利斯就承認了失敗,他從過去的戰役態勢發展,以及當前的外部形勢變化分析稱,俄烏之間的沖突實際上勝負已定,西方在過去三年里持續不斷的大量援助,并沒有能讓烏克蘭戰勝俄軍,反而是俄方贏得了這場持久的沖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