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9月14日,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楊尚昆,在北京與世長辭。
臨終前,楊尚昆給中央遞上了一份報告,上面只提了兩點要求:“關于我的后事,一定要向中央表示要求從簡,今年遭了大災更要從簡;二是火化,火化以后送回我的老家潼南縣去,同哥哥楊闇公埋在一起。”
一、
楊尚昆是1998年6月7日,因病情惡化住進解放軍三〇一醫院的。住院期間,正好趕上那場史無前例的大洪災。這場席卷了長江、嫩江、松花江等流域的大洪水,是一次罕見的全流域型特大洪水,全國共有29個省(區、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受災面積3.18億畝,成災面積1.96億畝,受災人口2.23億人,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685萬間,直接經濟損失達1660億元。
楊尚昆從電視上看到洪水肆虐給老百姓帶來的災難后,禁不住老淚縱橫。當他看到廣大解放軍指戰員和人民群眾日夜戰斗在抗洪第一線,全國人民踴躍支援災區的熱烈場景后,又激動地說:“洪水無情黨有情,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啊!”
由于病情嚴重,再加上掛念災區的群眾,楊尚昆的身體狀況越來越糟。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他還非常掛念老百姓,每天都會問身邊的工作人員:“這次發了大水,不曉得群眾搬出來沒得喲?谷子收了沒得啊?災民有沒有吃的哦?!”
8月7日,是長江抗洪形勢最危急的一天。這天下午,九江長江大堤4號閘與5號閘間決堤50米,洪水剎那間涌入九江城區,九江400萬人的生命財產面臨嚴重威脅。
大堤決口后,所有搶險人員兵分兩路,一路在24小時內筑起一條寬4米、長4公里的防洪標準的第二道防線;一路在一線實施堵口,一艘載有1600噸煤炭的駁船被沉在決口處,趁著水勢減緩,抗洪人員又接連沉下7條船,形成一個半圓形,水流終于得到控制,為封堵決口贏得了時間。
在接下來的兩天中,8條民船沉于決口之下,不計其數的碎石煤炭投入水中,圍繞著沉船構筑成新的圍堰。8月9日清晨,由北京趕至的增援部隊開始在決口兩側搭起鋼架,投放碎石。24000多名官兵共填筑土石方12萬立方米,筑壩用鋼材80噸,終于堵上了決口,令九江轉危為安。
當在電視中看到滾滾長江收斂兇焰,九江戰役大獲全勝的消息后,病床上的楊尚昆只說了這樣一句話:事實證明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這是九江的勝利,也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勝利!
二、
8月13日和14日,李鵬同志也趕到東北察看水情,慰問抗洪搶險軍民,指導抗洪斗爭。
千里大堤千里兵。英雄的人民子弟兵,頭頂烈日、身擋激浪,日斗洪魔,夜臥長堤,肩負人民的重托,在各個個戰場同時與特大洪水殊死搏斗,上演了抗洪搶險中最動人的壯劇。
由于一直關心救災情況,病中的楊尚昆吃不下,睡不著,人也很快消瘦了下去,體重也從原來的70公斤,下降到了不足50公斤。這也就出現了一個新問題:他僅有的幾件睡衣都太肥大了,穿上去就像套了塊布一樣。
身邊的工作人員眼見他原有的睡衣實在太不合身,準備為他買兩件小一點的,可楊尚昆堅決不讓:“現在全國都鬧著災,國家正處在困難期,處處都要節約啊!你們誰會縫衣服,替我把腰收收就行了。”
舍不得買新睡衣的楊尚昆,隨后把的子女叫到病床前,讓他們把自己存在銀行的兩萬元存款取出來捐獻給災區。這筆錢,是他和夫人平反后補發的部分工資,已經存了20多年了。看到孩子們拿著存單去辦理捐款后,他如釋重負地說:“這筆錢沒白存,今天總算派上了用場!”
三、
1998年8月19日,剛從湖北抗洪前線回京不久的中央領導,親自來到301醫院看望楊尚昆。雖然醫生告誡楊尚昆要安心休養,不能憂慮,但在大災面前,他還是詳細地向中央領導就抗洪救災問題談了很久。
中央領導告訴楊尚昆,在這次抗洪搶險中,中央派出了30多萬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同時從各省市抽調了800多萬名干部,加上其他直接提供服務的部門和地區的干部群眾,總數達上億人。在最危險的1557公里的湖北長江干堤上,每30米就有一名干部,每10米就有一名黨員。有了他們,我們一定能取得抗洪救災的最終勝利。
楊尚昆也感慨地說道:“在災難面前,我們的解放軍和人民群眾展現出了強大凝聚力和服從大局、堅韌不屈的品質,這也證明我們不僅有著一流的軍隊,我們還擁有最好的老百姓!”
臨走前,總書記給楊尚昆吃下了一顆“定心丸”:“雖然這場罕見的特大洪水,給我們帶來了困難,但黨中央、國務院已采取各種有力措施,我們一定能克服暫時的困難。”聽到這里,楊尚昆露出欣慰的笑容:“你們有辦法就好!”
四、
盡管醫務人員盡了最大努力,但楊尚昆的病情仍在不斷加重。但楊尚昆并沒有被病魔所嚇倒,反而經常幽默地對醫務人員說說:“我的身體現在跟長江大堤一樣,都很危險,正在經受嚴峻的考驗。我相信中央能領導全國人民戰勝這場洪災,也相信我能通過這場考驗!”聽了他的話,醫務人員無不被眼前這位老人的樂觀精神所感動。
為了能戰勝病魔,醫生曾在楊尚昆身上三次進行脊椎穿刺,并伴隨活檢。這種檢查非常疼痛,但楊尚昆每次都強忍著疼痛,積極配合。穿刺時,他疼痛得發抖,卻從不哼一聲。他告訴醫務人員,他只有一個要求,那就是對他的病情不要隱瞞,一定要如實告訴自己,自己也好配合治療。
經中央批準,301醫院將楊尚昆的病情毫不隱瞞地告訴了他。得悉自己的病情,楊尚昆顯得異常坦然:“得了這種病,我很難過,但也很高興,因為你們給我講了實話。請你們大膽治療,我一定全力配合。”
為了恢復體力,楊尚昆每天都會堅持在病房里散步。醫生要求走8圈,他每次都會咬著牙多走兩圈。護士心疼地問他累不累,他總是笑著說:“在病房里走這幾步路,哪里有長征時累?我長征都走過來了,不怕走這幾步嗎?”
五、
楊尚昆住院期間,恰好貴州省的遵義會議會址紀念館完工了。遵義市委的領導當時不知道楊尚昆正在住院,考慮到楊尚昆是當時健在的為數不多的遵義會議參加者,于是想請楊尚昆為遵義會議會址紀念館題一幅字。。遵義市委領導把這個任務,委托給了《少年楊尚昆》的作者、著名作家丁艾的頭上。
丁艾趕北京后,才知道楊尚昆已住院一個多月了。考慮到楊尚昆人在病中,丁艾感覺不方便打擾,于是便對楊尚昆辦公室的工作人員說,等楊尚昆身體好轉后,再將這件事向老人家匯報。
丁艾沒想到的是,楊尚昆很快便知道了這件事,并派兒子楊紹明捎去口信:遵義會議是我黨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一次會議,建一個紀念館很有必要。遵義市委想他題詞,他十分高興,但考慮到自己已經退居二線,是不是等在職領導們題了后再寫比較好?
遺憾的是,由于病情惡化太快,楊尚昆并沒有完成給遵義會議紀念館題字這件事。作為補償,在他逝世后,其子楊紹明代表父親,將父親火化時得到的一塊彈片,送給了遵義會議紀念館。
這塊彈片,是紅軍長征時國民黨留在楊尚昆身上的。那是1935年4月,紅三軍團政委楊尚昆在云南沾益縣白水鎮與國民黨軍惡戰時,被國民黨飛機投下的炸彈炸傷了小腿。
當時紅軍隊伍里的醫療條件很差,由一個俘虜過來的國民黨軍醫為楊尚昆做手術,只取出了兩塊,還有一塊埋得較深,當天沒有來得及取出,第二天那個軍醫就逃跑了。從那以后,這塊彈片便一直留在楊尚昆的腿里,整整留存了63年。最后這塊彈片,成了遵義會議紀念館館藏一級文物。
在最后的日子里,楊尚昆召開最后一次家庭會,安排自己的后事。他平靜地對家人說:“關于我的后事,一是要向中央表示從簡,今年遭了大災,更要從簡。1996年我去太行山看望那里的鄉親,他們希望我將來能回到那里,但那樣花費太大,我還是希望火化后送回老家潼南去,同四哥楊闇公埋在一起……”
楊闇公是楊尚昆的四哥,也是引導楊尚昆走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他于1927年4月被捕犧牲,年僅29歲。兄弟倆感情極為親密,因此楊尚昆才想與這位四哥一起長眠于故鄉。
這場家庭會后,楊尚昆一直處于半清醒半昏迷狀態。清醒時,他仍要求工作人員給他讀報,了解災情怎么樣,大堤有沒有問題。有時聽著聽著就昏迷了,醒來還要讓工作人員讀報,一直到逝世……
參考資料:
人民網:《98年楊尚昆臨終前向中央報告:今年大災 我后事從簡》
《貴州日報》:《一級文物:停留在楊尚昆體內63年的彈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