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寶馬5系(參數丨圖片)是身份與地位的象征,落地價輕松突破50萬元大關,無數成功人士對這款車趨之若鶩。然而在2025年的這個春天,“寶馬525Li裸車價跌破29萬”的消息如同一記驚雷,震撼了整個汽車市場。曾經高不可攀的“藍天白云標”,如今在價格戰的泥潭中,連尊嚴都顯得廉價。這一現象背后,不僅是一個車型的價格調整,更是傳統豪華車品牌在中國市場面臨的前所未有的挑戰,以及整個汽車行業格局的深刻重構。
2025年4月,中國汽車市場再次迎來價格震蕩。寶馬旗下中大型轎車5系的525Li M運動套裝車型,官方指導價43.99萬元,如今在北京多家4S店的裸車底價已跌破29萬元,部分區域甚至報出28.7萬元的成交價,優惠幅度接近15萬元。銷售人員直言:“現車充足,價格還能再談。”這意味著消費者通過分期購車方案,實際落地價可控制在36萬元左右,與兩年前的寶馬3系價格基本持平。
這一價格并非噱頭或限時促銷。北京亦莊一家寶馬4S店銷售人員證實,目前只有寶馬5系525車型最終優惠后的裸車價格可以做到29萬元左右,但需滿足特定條件:選擇分期貸款模式,即首付10%、分期貸款90%,選擇5年貸款但需2年一次性還清。北京朝陽區一家寶馬4S店的銷售人員也提到,符合要求的分期貸款條件下,裸車價格29萬元,包括保險、稅費等最終落地價格不到34萬元。
寶馬中國官方對此的回應耐人尋味:“寶馬官方近期沒有對建議零售價做任何調整。授權經銷商根據市場情況自主決定銷售時的終端零售價格,最終成交價受具體交易情況影響,如有波動,屬于市場調節的正常現象。”這種表態既保留了品牌的面子,又默認了市場價格崩塌的現實。
寶馬5系價格腰斬并非偶然現象,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首當其沖的是庫存壓力。2025年1-2月,寶馬5系銷量同比下滑35%,其中2月銷量驟降至6576輛。經銷商庫存系數高達2.8,部分4S店甚至出現“車庫停滿現車”的景象。北京某4S店現車存量超200臺,河北滄州庫存周期達98天,遠超行業45天的健康線。為緩解資金鏈壓力,經銷商不得不采取“以價換量”策略,部分車型的優惠幅度甚至超過廠商返利,陷入“賣一輛虧一輛”的惡性循環。
更為根本的原因是新能源汽車的沖擊。2025年第一季度,國內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突破45%,特斯拉Model Y、蔚來ET7等車型在30-40萬元價格區間占據主導地位。寶馬i5作為純電版車型,盡管起售價與燃油版持平,但2月銷量僅358輛,不足燃油版的5%。自主品牌的崛起同樣不容忽視,比亞迪漢EV、吉利極氪001等車型憑借超500km續航、L3級輔助駕駛等配置,在30萬元價位形成“油電同價”競爭。
寶馬的降價行為迅速引發豪華車陣營的連鎖反應。奔馳經銷商推出“買GLC送A級車”活動,相當于6.3折;沃爾沃S90限時優惠價跌破28萬元,凱迪拉克CT5起售價21.59萬元。奧迪方面,Q4 e-tron可優惠近15萬元,奧迪A4L的優惠近16萬元;奔馳GLC目前可優惠近19萬元。
這場看似讓消費者受益的價格狂歡,實則暗藏諸多隱患。對經銷商而言,持續的價格戰意味著利潤空間被極度壓縮。寶馬經銷商北京星德寶因“賣一臺虧一臺”于2024年10月倒閉,母公司旗下9家4S店授權被終止。2024年寶馬沈陽工廠因需求疲軟多次減產,工人月均工作時長縮減至15天。
品牌價值稀釋是另一個嚴重后果。寶馬5系二手車殘值率從2023年的65%跌至2025年的52%,三年車齡車型貶值超20萬元。這種貶值不僅影響現有車主利益,更會削弱潛在消費者的購買信心——誰愿意購買一款可能迅速貶值的豪華車?
更為深遠的影響在于消費者心理預期的改變。當豪華品牌的價格與主流品牌趨同,其象征身份與地位的傳統價值主張將受到根本性質疑。有網友犀利評論:當29萬的寶馬5系與國產新能源車貼身肉搏,我們看到的不只是價格數字的變化,更是汽車產業話語權的徹底轉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