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日報”
塞上春日,片片林海綠意正濃。4月11日,沿黃河西岸行至神木市馬鎮鎮張家墕村,隨處可見的樟子松、側柏、五角楓郁郁蔥蔥,黃河彎道滿是深深淺淺的青綠。
這里是陜西“三北”工程區成千上萬個村莊中的一個,這里也是沿黃防護林提質增效和高質量發展工程項目試點。項目實施以來,神木市98公里黃河西岸裸露坡面得以全方位綠化,200萬株樟子松、側柏、雞心果、五角楓、黃刺玫等樹木林立黃河沿岸,如風景一般漸次鋪展。
2024年6月5日,張應龍在陜西神木市毛烏素治沙造林基地內展示林下種植的赤松茸。新華社記者邵瑞 攝
“這幾年,黃河邊越來越綠,一年到頭都有游客來打卡。我們在山上種紅棗、山下開民宿,增收的路子多了,大伙不出遠門就能掙到錢。”站在黃河岸邊,村民張大治高興地說,“守好綠水青山,不愁沒有‘金山銀山’。”
奔騰的黃河水從府谷流入神木,流長98公里。近年來,神木市以黃河為主線、各大支流為延伸,科學規劃布局營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養林、特色經濟林,采用喬灌草結合、針闊葉混交的栽植模式,全力打造科學、合理、健康的黃河綠色廊道。同時,創新國有林場育苗機制,實現了“用苗保數量、造林保質量、苗價保穩定、群眾保增收、政府降成本”的多重效果。
府谷縣黃河入陜第一灣(資料照片)
榆林市毛烏素沙地南緣,是陜西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的主戰場。今年,榆林市全面部署沙地治理、白于山區“綠色斷裂帶”治理、飛播造林等十項重點生態建設工作,并明確全年完成營造林及種草189萬畝。連日來,在榆林市各個植樹點上,干部群眾揮鍬填土種下了樟子松、紅松、油松、側柏等適生樹種數十萬株;在沙地治理現場,工作人員栽植了沙地柏、樟子松、紫穗槐等喬灌樹種,有效固定沙塵流動,提高林草植被蓋度。
資料圖
黃沙披綠裝,戰鼓震三秦。入春以來,陜西緊抓黃河“幾字彎”攻堅戰關鍵期,以“三北”工程建設為重要抓手,全面鋪開沙化土地全面治理攻堅戰、荒漠化土地綜合治理攻堅戰、渭北旱塬植被恢復攻堅戰“三大標志性戰役”,統籌推進荒漠化綜合防治、防沙治沙、綠色廊道建設、濕地保護修復等生態建設工程,在毛烏素沙地、黃土高原等陜西“三北”區域掀起了防沙治沙、國土綠化新高潮。
位于黃河“幾字彎”東側底端的渭南市大荔縣,在這場攻堅戰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近年來,大荔縣聚焦沙化土地全面治理、提升區域生態質量,持續推進南部沙化土地治理、北部臺塬植被恢復、沿黃區域綜合治理和中部灌區森林質量提升四大工程。目前,全縣流動沙地已治理完成2883畝,剩余流動沙地區域正全力推進治理。
樹木,一棵一棵增加;綠色,一片一片蔓延。今年1月,陜西省總林長令《關于加強全省荒漠化綜合防治和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的令》正式發布,明確年底前實現全省剩余5.13萬畝流動沙地全面治理。接下來,陜西將全力以赴推進“三北”工程建設和流動沙地治理,認真執行《“三北”工程項目全過程管理辦法》,確保高質量完成“三北”工程建設340萬畝、防沙治沙93萬畝的年度目標任務,在西部地區率先實現流動沙地全面治理。同時,加快構建防風固沙、生態治理、產業發展、富民增收等多位一體的綠色發展模式,努力讓黃河“幾字彎”變成綠水青山的同時,收獲更大的金山銀山。
來源:陜西農村報
編輯 謝婷 校對 秦學 責編 李治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