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膽囊炎、膽結石、膽囊息肉,就一定要把膽囊切掉?
近日,一名年輕的患膽囊炎膽結石患者在某醫院求醫過程中,就得到醫生“需要做手術切掉膽囊”的治療建議。不過,該患者最終并沒有聽從上述建議。經多方打聽,他了解到威海市中醫院將邀請外地專家來威海為膽結石膽囊炎膽囊息肉患者微創手術保膽取石切息肉的消息后,便迅速與中醫院外一科取得聯系,確認可以接受此類手術。4月11日上午,在外科樓一病區手術室,來自喬鐵教授團隊的廣州市番禺區第二人民醫院普外科主任、肝膽病專家王興強成功為該患者實施了膽道鏡下取石的微創手術,不僅保住了膽囊,患者當天下午就可以下地活動。
“傳統的膽囊手術,面對結石、息肉等病癥,往往采取‘一切了之’的辦法,雖能解決一時的病痛,但隨之而來的是諸多后遺癥。”威海市中醫院外一科相關負責人介紹說。膽囊作為人體消化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并非簡單的"膽汁儲存罐",而是人體重要的消化與免疫調節器官,它能將肝臟分泌的稀薄膽汁濃縮10倍,助力脂肪消化 膽囊在餐后規律收縮,可精準調控膽汁排入腸道,同時,它還負責分泌免疫球蛋白(IgA),抵御腸道細菌逆行感染。當結石或息肉形成時,膽囊壁反復受刺激,導致收縮功能減退、黏膜萎縮,最終可能發展為慢性炎癥甚至癌變。傳統"一刀切"手術雖能快速祛病,卻會影響脂肪的消化與吸收,患者易出現消化不良、腹瀉等癥狀,長期來看,還可能增加膽管結石、結腸癌等疾病的發病風險。
為滿足我市膽囊炎膽結石患者治病保膽要求,提高治療質量,威海市中醫院外一科一方面立足自身特色不斷提升醫療水平,一方面與國內知名醫院專家建立合作關系,采取讓專家動,患者不動的方式,邀請外地專家來威海開展手術,免去患者赴外地治療的舟車勞頓,也節省了時間和費用。
本次應邀專程從廣州來威實施微創保膽取石切息肉的王興強,是我國著名肝膽外科專家喬鐵教授門下弟子,深諳"保膽取石"技術的精髓。喬鐵團隊曾開創性提出"膽囊功能至上"理念,首創國內領先的“三鏡聯合微創保膽技術”,為患者提供更科學、更人性化的選擇——保膽取石、保膽取息肉,讓患者在祛除病痛的同時最大限度保留膽囊的生理功能。作為嫡傳弟子,王興強在十余年的臨床實踐中,將這一理念與微創技術深度融合,成功完成保膽手術近萬例,技術實力備受業界認可。
在當天的手術過程中,王興強在威海市中醫院外一科多名骨干醫生的協助下,采取 “三鏡聯合微創保膽技術”(腹腔鏡+膽道鏡+超聲內鏡),在一天的時間里共成功實施了8臺微創保膽取石切息肉手術。手術過程中,王興強利用硬質膽道鏡一次性精準地取出膽囊內的結石、切除膽囊息肉,取石、切息肉效果更為徹底,用時短則十來分鐘,長則半個多小時,不但可將膽囊壁間結石實現完全清除,對嵌頓在膽囊管、用常規手段難以取出的結石,也可使用鈥激光打碎結石后取出。而上述手術的成功實施,不僅為患者保留了膽囊功能,同時,這一突破性技術的落地也標志著醫院在肝膽疾病診療領域邁入精準化、微創化新階段。術后采用中醫特色診療技術,中醫及辯證論治,結合西藥口服,中西醫綜合治療,改善膽汁成分,促進膽囊功能恢復正常,減少膽石及息肉的復發。
“這場跨越山海的醫療合作,無疑是一次醫療資源優化共享的成功實踐,也為解決更多醫療難題提供了可借鑒的范例。”威海市中醫院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繼續深化與像王興強這樣的外地專家的緊密合作,定期邀請專家坐診、手術、講學。讓更多患者能夠在本地接受前沿、高效的醫療服務,為廣大患者解除病痛,為威海地區的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來源:威海市中醫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