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護民生 法治為橋
——以檢察力量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
信訪工作是法治建設的“晴雨表”,更是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解憂站”。近年來,倉山區檢察院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楓橋經驗”,以最高檢《人民檢察院信訪工作規定》為指引,全面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通過機制創新、源頭治理、多元共治,切實將矛盾化解在基層,讓公平正義可感可觸。
一
機制先行 構建全流程法治化體系
根據最高檢發布的《人民檢察院信訪工作規定》要求,建立“黨組領導、部門協同、齊抓共管”的信訪工作格局,明確受理、辦理、答復、監督追責等各部門權責。推行“一案一卷”模式,對群眾信訪統一受理、分類導入,確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2024年以來共妥善處置信訪案件371件,回復率100%。
二
領導包案 推動疑難矛盾實質化解
領導干部帶頭接訪、包案辦理,是檢察機關化解信訪積案的關鍵舉措,以“一案解多憂”為目標推動實質性化解。近年來院領導共包案辦理疑難信訪案件14件,包案后均按期辦結,化解率100%。
三
多元共治 織密矛盾化解“聯動網”
主動融入社會治理大格局,充分利用信訪工作聯席會議機制,與區委政法委、區信訪局、區公安分局、區法院等單位構建矛盾糾紛同化解機制,有效處置重復信訪積案。派專人與各聯席單位加強溝通聯系,實現無障礙對接,保證信訪信息更加準確、矛盾化解工作更加及時、信訪隱患穩控工作更加到位。去年以來,共發送信訪專報12份,協調信訪聯席會議成員單位派員處置信訪事項5次。
四
普法強基 筑牢法治信仰“防火墻”
法治宣傳是信訪工作法治化的重要抓手。倉山區檢察院在12309檢察服務中心設置“依法信訪路線圖”展板,印發《信訪法治化工作指南》,將普法融入接訪全流程。通過社區普法、法務驛站,依托“法益延年”“暖陽翼站”等品牌建設,增強群眾依法維權意識。
五
司法為民 主動履職傳遞法治溫度
倉山區檢察院將工作理念從“依申請救助”向“依職權主動救助”轉變,提升司法救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主動聯系擬救助對象進行資格核實;建立國家司法救助告知制度,向救助申請人提供國家司法救助申請須知,明確申請程序,理性提出救助申請,有效準備證明材料;加強與偵查機關的溝通、與鄉鎮府核實等,對符合救助條件的群眾,按程序作出司法救助決定等舉措,傳遞司法溫度。去年以來,倉山區檢察院共辦理司法救助案件14件,發放救助金13.6萬元,如我院主動為一起交通肇事案的5名農村傷殘婦女申請司法救助,提供就業指導、生活補助等,解決群眾燃眉之急,獲得群眾廣泛認可。
信訪法治化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檢察機關將繼續以“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為價值追求,深化領導干部接訪下訪、多元共治、源頭治理等機制,讓人民群眾在每一起信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力度與司法為民的溫度。
策劃丨吳昌峰 黃亮
素材丨陳彩鳳
編輯丨鄭云龍 雷潤穎
關注我們查看最新動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