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前言
最近,美國參議院以60票贊成、25票反對的結果,批準退役空軍中將凱恩出任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
這位被特朗普稱為“真正的將軍”的鷹派人物,一度表示“美軍未做好與中國持久戰的準備”,此話與王毅外長的“8字箴言”遙相呼應。
美國為何會選這位“不夠格”的中將來掌握美軍?而他對華“服軟”的態度又出自哪般?
當全世界都將目光集中在中美“經濟斗法”,其實在軍事策略上,美方同樣沒有停下遏華的腳步。
從本月7日美菲兩國正式開始所謂的“雷霆對抗2025”聯合軍演,我們就能看到這一趨勢。這場軍演不僅選在離臺灣很近的呂宋島北部,更是為接下來的“肩并肩”打好前站。
對于特朗普來說,在地緣戰略方面不止要保持行動,在國內也需要有適當的人選來組織這樣的行動才更加穩妥。
所以在公布各個職位提名名單時,特朗普將“名不見經傳”的丹·凱恩提名為了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
說起這一職務或許很多人都不解其意,不知道其對于美國的重要性。
但若是說這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不僅是美總統和防長的首席軍事顧問,還是美軍最高級別軍職,就能明白了。
如果單從凱恩的履歷來看,他本來沒有太多“資格”來勝任這一職務,為何特朗普要提名他呢?
首先丹·凱恩雖然曾經作為美國的“空軍戰士”,但實際上最高也就是中將軍銜,這與該職位的“慣例需求”——上將或作戰司令部指揮官,差別較大。
其次凱恩在38年的軍旅生涯里,雖然也獲得過多次榮譽與獎項,像是“國防部卓越服役勛章”。可他又違背了該職位的“現役規則”,因為去年年底凱恩已經退休。
那么特朗普做出所謂“破格”提名或許就有一些其他的目的了,經過分析來看至少有這“三大原因”。
第一來自特朗普的“任人唯忠”,甚至可以說“忠于自己”是他最大的選人標準,而凱恩曾經堅定的追隨他對“伊斯蘭國”的態度,足以讓特朗普認為他就是“自己人”。
第二個原因則是“消除黨派斗爭影響”,因為凱恩是一個“無黨派人士”,這種身份足以讓特朗普洗清“為共和黨造勢”的“嫌疑”。
當然還有第三點,特朗普的“新班子”需要緊密配合。
本身特朗普提名的防長赫格塞思就是一個“主持人轉行”的“新人”,如果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是個“老將”,那么很可能出現“本末倒置”的情況。
所以凱恩就在這重重考量中“應運”成為了提名人,不過對于他究竟能否通過投票,當時很多人還抱有疑惑,可近來的結果卻出乎“所有人”意料。
美國參議院對于凱恩出任一事進行了投票,并且順利通過。不過投票結果卻足以引人思考,因為在當天的投票中,足足有60票贊成,卻只有25票反對。
須知參議院60票的“兩黨共識”背后,飽含著15位民主黨議員選擇支持的現狀,盡管民主黨領袖舒默投下反對票,仍然不能改變結果。
如今在整個美國的“對華態度”中,這些人不希望被人貼上“對華軟弱”的標簽,所以選擇“鷹派”凱恩就成為了一種“政治正確”。
事實上,凱恩確實多次試圖渲染“中國威脅”來獲得國會的認可和支持,甚至他還表示過認為解放軍有“缺乏現代戰爭經驗、后勤保障能力不足”等缺陷。
但就在日前凱恩也發表過另一番言論,算是給很多“美國政客”當場打臉,因為凱恩明確表示目前“美國防工業基礎仍有缺陷”,所以美軍還沒做好與中國進行“持久戰”的準備。
這一番大實話也算是真正揭開了美國的“遮羞布”,如果與近期事件結合來看,更能看出美國“紙老虎”的真面目。
3月底,美方泄露了一份由美防長赫格塞思簽署的機密文件,其中明確指出要聯合菲日等國家來應對“中國步步緊逼的威脅”。
可日本卻在隨后就表示,如今并非美日可以夸耀的“黃金時代”,展現的“退縮”意味十足明顯。
況且該文件也指出美軍在太平洋戰區的彈藥儲備并不算充足,偏偏如今因為特朗普激進的“關稅措施”,中國已經對美進行了稀土限制。
也就是說,不管是軍用高端芯片乃至是軍事武器的直接生產,美方都會面臨供應不足的“大問題”,也證明了凱恩所言不虛。
那么這件事美方知道嗎?答案是肯定的。
否則美國也不會在4月初舉行的“2025年度中美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工作小組會”上表現的如此低調,更對中方提及的“美軍停止危險行為,為和平穩定創造條件”不予反駁。
與之產生鮮明對比的,則是中方越來越明確的“強硬”表態。
面對美國地緣+經濟的組合拳,王毅外長直接在11日直言,“美國不能任意妄為,歷史車輪不能倒退。”
與此同時中方在經濟上對美實施125%反制關稅,地緣上解放軍于臺海周邊展開聯合軍演,深度展現了中國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等兵力的強大實力。
簡言之,“中國不愿打,但也不怕打”。不怕是因為我們有強大的底氣,不愿則是不希望國際社會受到損害。
這一點中方早已經用八個大字予以說明,不久前慕安會上針對中美關系問題,王毅外長直接指出中美不能沖突,“否則世界就有遭殃”。
此話絕非“危言聳聽”,因為若中美真的滑向沖突,凱恩預言的“工業體系崩潰”只是災難的冰山一角,除此之外還會有三大影響。
其一就是“經濟崩塌”,
如今“關稅戰”已經讓全球經濟面臨洗牌,如果中美真的沖突起來,那么全球供應鏈斷裂將直接導致至少30萬億美元市值蒸發,或直接大舉超過2008年金融危機。
其次在于“能源危機”。
日前特朗普對伊威懾的封鎖馬六甲海峽很可能會隨著沖突化作現實,屆時國際油價飆升,發展中國家也將爆發大規模饑荒。
最后,中美沖突將會導致“科技倒退”。
以半導體產業鏈中斷為例,就足以將讓人類信息技術倒退10年以上,所以當下特朗普在“關稅戰”中也對該領域網開一面。
這些都證明了王毅外長“警告”的重要性,也證明了美國新任軍事高官凱恩還沒有被“美國再次偉大”徹底沖昏了頭腦。
至于他接下來會帶領美國軍方如何做,我們一起拭目以待。
參考資料:
直新聞《張思南:“中國站出來阻止強權”!王毅這番表態有深意》
中國新聞《美參議院批準凱恩出任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
中國青年網《特朗普為何提名丹·凱恩接任參聯會主席》
人民網《堅定維護國家利益 堅定維護多邊貿易體制》
北晚在線《王毅:中美不能沖突,否則世界遭殃》
百科《2025年美軍機密文件泄露事件》
聯合早報《美參議院批準凱恩任職 出掌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
央廣網《中美兩軍舉行2025年度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工作小組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