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湖北鄂州52歲的戴素珍突然遭遇持續腹痛。起初以為是普通腸胃病,但隨著疼痛頻率加劇,家人意識到情況異常。7月12日,在武漢同濟醫院經過心電圖、B超、CT等全套檢查,醫生卻未發現器質性病變。"所有指標都正常,怎么會疼得打滾?"家屬的追問讓醫生也陷入困惑。
為查明病因,7月26日,戴素珍接受左半結腸探查術。當病理報告"結腸腺癌伴淋巴結轉移"呈現在家屬面前時,手術室外等待的丈夫瞬間癱坐在地。這個晴天霹靂不僅意味著癌癥確診,更預示著病情已發展至中晚期。
術后第三周,戴素珍開始標準化療。前三次治療尚能耐受,但第四次化療成為轉折點。2011年9月17日深夜,她突然大口嘔血,染紅了整個枕巾。急診顯示血小板降至危險值,白細胞幾乎歸零,醫生搖頭:"這樣下去,可能撐不過半年。"
絕望中,女婿王強開始全國求醫。在北京腫瘤醫院的候診廳,偶遇食管癌康復患者李金連。"去鄭州找袁希福啊!"這位病友塞來的紙條,成為全家最后的救命稻草。9月30日清晨,全家驅車500公里抵達鄭州希福中醫腫瘤醫院。初診時,戴素珍臉色灰敗,每走三步就要扶住墻壁,體重僅剩38公斤。
袁希福院長根據"三聯平衡理論"開具處方,特別強調:"治療要兼顧扶正與祛邪。"前兩周用藥以調理脾胃為主,輔以止血方劑。11月11日首次回訪,王強驚喜地發現岳母能自己下樓散步:"以前上洗手間都要人攙扶,現在說話中氣都足了!"
2012年3月2日復診,戴素珍帶著親手包的餃子來看診。"現在每天能睡6小時,早上還能去菜場買菜。"她掀開衣袖展示復查報告:腫瘤標志物CEA從189降至23,CT顯示淋巴結縮小40%。這讓同濟醫院當年的主診醫師都感到震驚。
最艱難的考驗出現在2015年。因過度勞累,戴素珍出現肝區隱痛。12月18日緊急復診,袁院長調整藥方,增加養肝護肝藥物。三個月后復查,肝功能完全正常,更神奇的是,原本化療掉光的頭發竟生出細密新發。
2024年5月18日,武漢洪山禮堂掌聲雷動。戴素珍作為抗癌明星代表,在"鄭州希福中醫抗癌明星交流大會"上分享:"得病時小孫子剛滿周歲,現在他都上初中了。"臺下,同濟醫院腫瘤科主任張教授主動握手:"你們創造了醫學奇跡,繼續堅持中醫治療吧!"
如今,戴素珍的日常生活與常人無異。清晨5點起床為家人熬粥,上午在女兒的花店幫忙,下午參加社區廣場舞隊。最近一次復查(2024年4月9日)顯示,腸道病灶鈣化,轉移淋巴結全部消失。"袁院長說我可以再活十年,我要看著孫子考大學呢!"她笑著展示手機里穿著旗袍的近照,臉色紅潤,眼中閃爍著新生的光芒。
從2011到2024,13年抗癌路見證的不僅是醫學奇跡,更是生命不屈的贊歌。當西醫判定"生存期不足兩年",中醫以"帶瘤生存"的理念打開另一扇窗。正如戴素珍所說:"癌癥不是絕癥,找到對的路就能柳暗花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