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際在線報道,美軍正于太平洋區域開展大規模兵力集結行動 。此舉動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背后所蘊含的戰略意圖值得深入剖析。
軍艦(資料圖)
美軍此次集結涵蓋海軍、空軍、陸軍、海軍陸戰隊、海岸警衛隊及太空軍六大兵種,規模空前。據五角大樓透露,演習預算達數十億美元,約 300 架戰機將分散部署于 25 個戰略要地 。太空軍首次參與大規模實戰演練,預示未來戰場將向近地軌道拓展。先進武器裝備紛紛亮相,俄亥俄級核潛艇搭載的 “三叉戟 Ⅱ D5” 型潛射導彈,射程可達 12000 公里,每枚導彈能攜帶 8 枚 47.5 萬噸當量的分導式核彈頭,其強大威懾力不言而喻。
回顧歷史,太平洋區域一直是軍事沖突的重要舞臺。二戰期間,塞班島戰役中美軍經過激烈戰斗,成功奪取關鍵據點,為后續軍事行動奠定基礎,極大地改變了太平洋戰場的戰略態勢。沖繩島戰役同樣慘烈,雙方投入大量兵力,戰斗過程異常艱苦。這些戰役不僅展現了美軍在太平洋地區軍事行動的戰略目標 —— 通過控制關鍵島嶼來獲取戰略優勢,同時也揭示了該地區軍事對抗的殘酷性與重要性 。當前美軍的大規模集結,與歷史上的軍事行動存在相似之處,均是為了在太平洋這一重要戰略區域鞏固自身地位。
航母(資料圖)
近年來,中美關系在貿易、地緣政治等多方面出現摩擦。從貿易領域來看,美國不斷對中國商品加征高額關稅,試圖通過經濟手段壓制中國發展,但效果不佳,其貿易逆差問題并未得到解決。在南海、臺灣等地緣政治問題上,美國頻繁制造事端,干涉中國內政。此次美軍在太平洋大規模集結,很大程度上以中國為假想敵。美國軍事專家宣稱此類演習能讓中國 “知難而退”,阻止所謂 “軍事冒險” ,這無疑暴露了其通過軍事威懾遏制中國發展的戰略意圖。
對比中美軍事力量,中國在面對美軍威脅時具備充足應對能力。在武器裝備方面,解放軍火箭軍的東風 - 21D 反艦彈道導彈、海軍 055 型萬噸大驅、空警 - 500 預警機等構成 “反介入 / 區域拒止” 體系,已形成覆蓋第一島鏈的立體防御網。在軍事戰略層面,中國堅持積極防御戰略,注重軍事斗爭準備的科學性與針對性。在戰爭潛力上,中國擁有龐大的人口基數、完整的工業體系以及深厚的戰略資源儲備,為應對軍事沖突提供堅實支撐 。
面對美軍威脅,中國在多個維度積極采取應對策略。軍事上,借助天基衛星系統、預警雷達網絡、電子偵察等手段,對美軍演習區域實施全時段、多維度監控,實時掌握動態信息。外交上,中國始終秉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積極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通過外交渠道向國際社會闡明立場,爭取國際支持。在輿論方面,中國通過官方媒體、專家解讀等方式,及時向國內民眾和國際社會披露美軍行動動態,展示中國軍隊專業、負責的形象,同時揭露美國軍事威脅行為的本質 。
航母(資料圖)
美國盟友及周邊國家對此次美軍集結態度不一。部分盟友在美國的影響下,配合參與相關軍事活動,如提供軍事基地等支持。然而,也有不少國家對美國在地區制造緊張局勢的行為表示擔憂,他們深知軍事對抗升級不利于地區和平穩定與經濟發展。這種分歧的態度反映出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軍事行動并非得到一致擁護,地區國家在中美戰略博弈中,正謹慎權衡自身利益與地區穩定的關系 。
在當前復雜的國際形勢下,美軍在太平洋的大規模集結雖制造了緊張氛圍,但中國有足夠的實力與智慧應對挑戰。軍事對抗并非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通過對話與合作化解分歧,才是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的正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