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有文化工作室】
在飛速更迭的時代浪潮之下,社會的脈動推動著大眾精神需求的變遷。文藝作品作為精神文化的載體之一,起到展示行業風貌、引導審美趨向、推動社會發展的作用。
近年來,不少文藝作品深入現實題材,憑借對特定行業的細膩刻畫,讓觀眾得以了解一些陌生領域。電視劇《以美之名》以女性整形醫生的職業交鋒與成長為主線,毫不避諱地展現了醫美行業的復雜多面,既有高難度修復手術中對生命尊嚴的全力守護,也有對黑醫美亂象的無情揭露。這背后,是社會現實的真實寫照。當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美的追求愈發強烈,醫美行業迅速崛起。但在繁榮背后,黑醫美亂象叢生,給消費者帶來巨大風險。劇中對行業現象的呈現,一方面為觀眾科普了醫美知識、搭建起專業內容與觀眾之間的橋梁,另一方面也讓大家看到中國整形醫生的真實群像,重塑了觀眾對于行業的印象。無獨有偶,文藝作品《裝臺》也通過舞臺搭建行當里裝臺人的視角,呈現了當代中國流動的都市景觀,在熱氣騰騰的市井煙火中上演了一出人間溫情大戲。這些深度挖掘行業實況的文藝作品,使觀眾對陌生領域有了更為全面的認識,促進了社會各行業間的理解。
在文藝作品中,“美”也是無處不在的核心元素,文藝作品對美的呈現會在不知不覺中引導著觀眾的審美觀念。不少優秀的文藝創作者積極通過作品傳播多元的審美觀念,打破傳統固有框架。電視劇《山海情》以脫貧攻堅時期的西北農村為背景,沒有采用“濾鏡化”的鄉村敘事,而是真實地展現了劇中人物的粗糲皮膚、方言對白以及黃土地的質樸風貌,構建出一種貼近生活的“真實美學”,讓觀眾領略到鄉村淳樸之美;《臉龐,村莊》的導演瓦爾達用鏡頭記錄下形形色色的普通人,挖掘他們平凡外表下獨特的美,傳達出美無高低貴賤之分,人人皆美的觀念;《我的阿勒泰》呈現畫卷般的美景,勾勒牧民們在廣袤大地上精彩紛呈的生活,天高地闊、滿眼蒼翠,展現不同于精致都市的自然閑適之美。
除卻對“美”別出心裁的探索,文藝作品在社會問題的解決方面亦起到一定推動作用。比如,針對新時代人民群眾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類法律問題和矛盾糾紛,《鼓樓那些事兒》以社區巡回法官趙曉海為代表,通過話劇形式生動講述了基層法官該如何“入社區千家戶,管群眾身邊事,解百姓心中結”;面對容貌焦慮、網絡暴力等社會痼疾,《以美之名》鼓勵人們摒棄外界標準,回歸內心對真實美的追求,推動社會朝著更加包容、多元的方向發展.....文藝作品創作的過程就是將社會問題具象化的過程,優秀的文藝創作者能夠借角色的遭遇為觀眾打開一扇窺視社會與人性的窗口,通過把社會問題具體化,公開化,吹響推動解決問題的號角。
文藝作品作為展現當代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著社會百態,見證著價值沉浮。期待未來能夠出現更多具有現實意義、思想深度和審美價值的作品,引導大眾樹立正確、多元、健康的觀念,以文藝作品的筆觸,繪就社會擔當的底色。
本文來自【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有文化工作室】,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及傳播服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