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戰爭中,俄軍嚴重依賴“龍卷風-S”(90公里),它們已落后于中國體系。因此,俄羅斯不得不投入更多的榴彈炮、中程火箭炮,它們拉近了與戰場的距離,受到北約綜合火力的精確打擊,戰術和戰役目標實現受到極大限制;美軍M270/M142射程70-300公里,數量約500門,但是提供給烏克蘭數量及其有限、性能縮水,精確制導彈藥種類單一,而且俄軍獲得戰場火力持續投入優勢,因此,烏克蘭的美制火箭炮損失極大;
作為全球最大的遠火生產、擁有國家,中國外貿遠程火箭炮受到第三世界國家陸軍廣泛歡迎:模塊化程度強、性價比高、彈種豐富。它們在各個熱點戰爭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中國遠程火箭炮(遠火)體系是全球最先進的之一,裝備型號、產能及戰時動員能力涉及敏感信息,公開資料有限,只能根據公開報道和外媒報道、來源情報收集;
中國早期主力遠火以PHL-03式300毫米遠火為核心:
數量:約200門(逐步被替換)
性能:射程70-150公里(增程彈),12管聯裝,配備北斗制導,圓概率誤差(CEP)≤30米。
狀態:部分封存或轉為訓練用途,戰時仍可快速啟用。
目前,中國人民解放路以PHL-191型370毫米/300毫米模塊化遠火為核心主力;
數量:約150-200門(新銳主力,持續擴產)
性能:370毫米彈射程達300公里(外貿版AR-3射程披露推測),CEP≤10米;750毫米戰術導彈(如“火龍480”)射程超500公里;采用模塊化裝填,支持共架發射。
優勢:兼容“衛星+慣導+末端修正”,可打擊移動目標。
外貿衍生型號包括:AR-3(對應PHL-191)、AR-2(PHL-16)等,性能略低于自用版。
由于國際局勢急劇變化,南亞區域陰晴不定,所以,中國陸軍的PHL-03預計剩余約100門待替換(2025年完成),但戰時可通過升級重新服役。而在和平時期,中國年產能約50-80門(PHL-191),主要受高端部件(如制導系統)供應鏈限制;如果進入戰時生產,我國軍工企業通過三班倒和簡化工藝,產能可提升至150-200門/年(參考中國火炮工業歷史產能)。而且,我國遠火和其他火箭炮儲備豐富:常規火箭彈擁有數十萬發(含庫存老式彈藥);精確制導彈藥推測擁有數萬發(高價值裝備,需戰時擴產);
中國擁有可靠的工業鏈條,所以,遠火在戰時量產能力與效率很強:中國擁有全球最完整火工產業鏈,關鍵材料(推進劑、鋼殼)產能充足;戰時可通過“民轉軍”快速擴充產能(如汽車企業轉產底盤)。盡管如此,中國還是需要盡快解決芯片/慣導系統可能依賴少數供應商,需優先保障,發動機固體燃料生產線需提前預熱等瓶頸。
參考二戰美國“戰時經濟”模式,中國遠火產能可在6-12個月內翻3-5倍,但精度可能因簡化工藝略降。
中國遠火部隊正以PHL-191為核心構建“區域拒止/反介入”火力網,老式裝備替換接近尾聲,戰時可通過成熟工業體系快速擴產,但需解決高端部件供應鏈韌性。具體數據以官方披露為準。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告知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