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見過整條街的商鋪一夜之間集體消失嗎?4月8日的牡丹江街頭,就上演了這樣魔幻的場景。往日熱鬧的萬達商圈周邊,如今放眼望去盡是緊閉的卷簾門,連個買包煙的地方都找不到。有居民拍下視頻吐槽:"這陣仗比疫情期間還嚇人,午飯都沒處解決!"
從網友拍攝的畫面可以看到,商鋪關門潮波及了市區多條主干道。最讓人費解的是,緊挨著萬達廣場的黃金地段也沒能幸免。餐飲店、便利店、服裝店全部門窗緊閉,空蕩蕩的街道上只有零星行人,這種反常景象讓不少市民直呼"瘆得慌"。
"聽說要搞大檢查,不合格就要挨罰!"在當地商戶的微信群里,這樣的消息傳得沸沸揚揚。開面館的老王告訴記者,4月7日晚上,同街區的五金店老板突然在群里提醒:"明天都別開門,躲三天檢查!"雖然沒人說得清具體檢查內容,但聽說有同行被罰過款,大家寧可信其有。
記者走訪發現,這種恐慌情緒像病毒般蔓延。經營奶茶店的小劉坦言:"現在生意本來就難做,要是再被罰款,兩個月都白干了。"開超市的張大姐更是一臉無奈:"我們這條街關了八成店鋪,我要是不跟著關,不是等著被查嗎?"
面對商戶的集體"躺平",監管部門卻給出了截然不同的說法。市監局工作人員明確表示:"最近沒有組織任何專項檢查,商戶營業情況屬于自主行為。"街道辦也澄清從未下發停業通知,工作人員苦笑著說:"我們也是看到視頻才知道街上店鋪都關了。"
這出"羅生門"讓人看得云里霧里。開餐館的李老板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每天房租加人工成本將近2000元,停業三天就是白扔6000塊。"要不是被逼急了,誰會跟錢過不去?"他的疑惑道出了眾多商家的心聲:"要真沒檢查,大家為啥都像約好了似的關門?"
有意思的是,類似的劇情去年11月曾在廣東潮汕上演。當時也是傳言檢查將至,商戶集體關門躲避,最后證實是場烏龍。如今這陣"關門風"從南海之濱刮到北國雪鄉,相似的劇情在全國兩端反復上演,背后的深層原因值得深思。
從事餐飲加盟的趙先生分析,現在實體店經營確實舉步維艱。"電商搶走大半生意,還要應付房租、人工、原材料各種成本。要是再來個突擊檢查,稍有不達標就是罰款,擱誰都扛不住。"他的話說出了很多小商家的焦慮。
記者注意到,在各大本地論壇上,商戶們的吐槽此起彼伏。有店主抱怨:"現在各種檢查標準三天兩頭變,今天說滅火器位置不對,明天嫌消毒記錄不全,整改通知像雪花片似的。"也有商家坦言:"我們不是抗拒檢查,實在是經不起折騰。有時候剛按A部門要求改完,B部門又來挑刺。"
值得玩味的是,這次集體關門事件中,商戶們展現出驚人的默契。開服裝店的孫女士透露:"現在商家都有互助群,有點風吹草動就互相通氣。"這種"抱團取暖"背后,折射出的是對營商環境的深度不安。
在商業街做了二十年生意的周老板感慨:"早年開店只要誠信經營就行,現在要應付的'功課'太多。我們這些老商戶都快成'全能選手'了,既要懂食品安全,又要會消防管理,還得研究分類。"他的無奈,正是千萬實體店經營者的真實寫照。
垃圾
雖然這場關門風波終會平息,但它暴露的問題不容忽視。實體店鋪作為城市經濟的"毛細血管",承載著無數家庭的生計。當這些"人間煙火"需要靠"裝死"來自保,是否該反思我們的監管方式?如何在規范市場秩序和呵護小微商戶之間找到平衡點,或許才是解開這串卷簾門鐵鎖的真正鑰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