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仁懷市魯班街道黃家田社區盤龍水鄉一期拆遷安置點,一棟棟嶄新的高樓、一條條寬敞平坦干凈的水泥硬化路、一片片生機勃勃綠意盎然的綠化展現在面前。4年前588戶約3000名拆遷安置群眾,從就近的尚禮社區、陶家寨社區、雙龍社區搬遷到魯班街道黃家田社區盤龍水鄉小區開啟了新生活。
盤龍水鄉小區。
魯班街道黃家田社區盤龍水鄉一期拆遷安置點是仁懷市征地拆遷安置點之一,有住宅樓9棟21個單元,占地面積約72,000平方米,距縣城中心11公里,附近幼兒園、小學教育機構、藥房、金融網點、便民超市、菜鳥驛站、餐飲店、大型商超等教育醫療生活基礎設施一應俱全,交通便利、生態宜居、治理有效。近年來,魯班街道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持續激發發展動力,高質量推進拆遷安置后續扶持各項工作,實現拆遷群眾安居樂業。
小區樓下的商店。
“拆遷前從未參加過文化活動,拆遷后,小區逢年過節都會開展系列活動,如端午節包粽子、中秋節猜字謎、重陽節打糍粑、元宵節送湯圓等,讓我們不僅提高文化修養,而且真真實實地融入集體生活。”安置點居民王永茂說。
黃家田社區盤龍水鄉一期拆遷安置點堅持以“黨組織+群團部門+社會愛心人士”的模式帶領群眾積極參與社區管理。通過開展政策宣講、“積分制”兌換、環境衛生整治等活動,將鄉風文明培育融入搬遷群眾生活各個方面。2024年,共計開展活動10余場,參與群眾500余人,切實增強了拆遷群眾的道德修養和文明素質。
養老服務站。
同時,仁懷市政協、人大在安置點設有“工作站”,政協委員和人大代表不定時與群眾面對面協商,了解社情民意,在群眾中完成好委員的“履職作業”。同時,積極動員青年志愿者以新文明實踐站為依托,開展課后輔導、特色課堂等活動,積極發揮群團組織及社會人士等組織在社區治理中的作用。
人大代表接訪室。
“以前為了繳納水電費和辦理申請這些業務我都要來來回回跑幾趟,一天時間還辦不下來,現在好了,不管是繳納水電費,還是繳納合作醫療、養老保險等都非常方便,只要拿上相關證件到小區便民服務中心就會有專門的同志幫助我們完成辦理。”拆遷群眾歐占偉開心地說。
便民服務中心始終堅持群眾辦事“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趟”的服務理念,為提升群眾滿意度打下了堅實基礎。黃家田社區盤龍水鄉一期拆遷安置點便民服務中心建有綜治服務窗口、物業管理服務窗口、就業創業服務窗口、民生保障服務窗口等8個窗口,接待、辦理、反饋“一條龍”。
社區綜治中心。
就業是民生之本,更是群眾的生存之本。為不斷滿足入住居民多層次、多樣化生活需求,魯班街道黃家田社區聯合物業創辦黨群服務站,從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加大搬遷群眾就業技能培訓、強化社區治理等方面,多措并舉讓拆遷群眾搬進來、留下來、富起來。
小區物業服務中心。
“搬到新家后,我自己開了一家副食煙酒店,讓我實現了‘樓上居住、樓下就業’,真的很幸福很滿足。”福匯副食煙酒店老板袁發珍說。
拆遷安置,不僅讓拆遷群眾實現了從“憂居”到“優居”的轉變,更讓他們在物質與精神層面都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與滿足。(文/圖 韋芬芳、游正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