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深刻把握塑造立德樹人新格局之“新”

0
分享至

◎摘 要 “塑造立德樹人新格局,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是《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的重要專章,也是貫注于、鋪展于《綱要》全篇的核心要義。塑造立德樹人新格局關乎教育根本問題的回答,關乎教育強國核心功能的實現,關乎教育強國的建成。我們要塑造的立德樹人新格局,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根本思想引領的育德育人格局,是與新時代同行、為新時代助力的育德育人格局,是由一系列遵循教育規律、回應時代呼聲的創新機制支撐起來的育德育人格局,是指向于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的育德育人格局。將《綱要》對塑造立德樹人新格局的規劃與部署落實落細、抓出成效,需要在堅持“一體化”、構建“大格局”、提升“精準度”、激活“創新力”方面下功夫。

◎關鍵詞 《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教育強國;立德樹人;時代新人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以下簡稱《綱要》),把“塑造立德樹人新格局”擺在突出位置,對教育系統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作出了具體部署。我們要全面理解塑造立德樹人新格局的重大意義,深刻把握塑造立德樹人新格局的新內涵新要求,堅持“一體化”、構建“大格局”、提升“精準度”、激活“創新力”,落實好《綱要》對塑造立德樹人新格局的戰略規劃與系統部署。

全面理解塑造立德樹人新格局的重大意義

《綱要》將“塑造立德樹人新格局,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置于第二部分,緊隨“總體要求”之后,其內含條目之多、位置之顯、著墨之重,充分體現了塑造立德樹人新格局在建設教育強國中的特殊意義。需要注意的是,“塑造立德樹人新格局”不僅是《綱要》中的一部分,其精神要義更是貫注于、鋪展于《綱要》全篇。全面理解塑造立德樹人新格局的重大意義,是更好擔負起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扎實落實好《綱要》的重要前提。

1.塑造立德樹人新格局關乎教育根本問題的回答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也是建設教育強國的核心課題”[1]。《綱要》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和效果導向,突出強調塑造立德樹人新格局,對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進行系統規劃和部署,是對教育根本問題旗幟鮮明的回答。

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建設教育強國的目的,就是培養一代又一代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一代又一代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才,確保黨的事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后繼有人”[2]。落實好教育的根本任務、回答好教育的根本問題,必須始終將立德樹人擺在教育工作最重要的位置,傾心聚力、抓緊抓實。正是從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的戰略高度出發,《綱要》強調要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確保廣大學生始終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忠于社會主義,對塑造立德樹人新格局作出了系統規劃。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廣大學生成長的外部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對立德樹人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特別是針對各種敵對勢力的西化、分化戰略和“爭奪青少年的斗爭”,我們必須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堅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動搖。《綱要》應對新形勢新變化,提出打造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品牌、落實教材建設國家事權、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等一系列舉措[3],也都是要教育引導青少年學生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信心,立報國強國大志向、做挺膺擔當奮斗者。

2.塑造立德樹人新格局關乎教育強國核心功能的實現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育強國要“以支撐引領中國式現代化為核心功能”[4]。塑造立德樹人新格局,是為支撐引領中國式現代化標定價值坐標、培育時代新人、厚植文明底蘊的立本之舉,是彰顯教育強國作為先導任務、堅實基礎、戰略支撐的應有之義。

一方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需要的是能夠把愛黨報國、敬業奉獻、服務人民作為自覺追求的時代新人。《綱要》將塑造立德樹人新格局置于突出位置,明確提出“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健全德技并修、工學結合育人機制”[5]等要求,重視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和大國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更注重引導廣大學生自覺將黨的主張、人民訴求、國家意志轉化為自覺追求,將個人之小我主動融入社會之大我,成長為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

另一方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必然會遇到各種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越是艱難險阻甚至驚濤駭浪,就越要靠黨的創新理論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綱要》高揚思想旗幟,把加強黨的創新理論體系化學理化研究闡釋和成果應用作為塑造立德樹人新格局的重要內容,要求“全面推動黨的創新理論研究成果轉化為相應的學科方向和課程教材,將新時代偉大變革成功案例及其蘊含的道理學理哲理融入學校思想政治教育”[6],就是要打牢學生成長成才的科學思想基礎,進而堅定投身中國式現代化的信心和決心。塑造立德樹人新格局,也是厚植中國式現代化文明底蘊的內在要求。《綱要》堅定文化自信,提出深入實施國家語言文化傳承發展系列工程,加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加強青少年學生網絡安全意識、文明素養、行為習慣等教育系列舉措[7]。

3.塑造立德樹人新格局關乎教育強國的建成

《綱要》深刻把握教育強國的“六大特質”和“五個重大關系”,將塑造立德樹人新格局作為建設教育強國的首要工程,體現了對教育強國建設本質規定性的透徹理解、自覺遵循。教育強國之“強”,歸根到底體現在教育的質量上,而教育質量最顯著、最根本的標識,就是人才培養的質量。《綱要》強調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堅持思政課建設與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同步推進,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改革創新;提出要深化教育評價改革,樹立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防止和糾正“分數至上”等偏差[8]。這些內容,都體現了對塑造立德樹人新格局的明確要求和系統設計,是我們在推進教育強國建設進程中必須始終有效作答的核心課題。

深刻理解塑造立德樹人新格局的新內涵新要求

塑造立德樹人新格局“新”在哪里?對這一問題的回答,關系到對塑造立德樹人新格局目標任務的理解把握,關系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具體成效。

1.“新”在以新思想引領

《綱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充分彰顯了教育的政治屬性、人民屬性、戰略屬性。我們要塑造的立德樹人新格局,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根本思想引領的育德育人格局。

塑造這樣的新格局,要以黨的創新理論為核心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綱要》第一條就明確指出要“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加強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的學理闡釋”[9]。我們要以開好講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為重要抓手,堅持思政課建設與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同步推進,加快構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內容的課程教材體系,充分發揮思政課鑄魂育人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

塑造這樣的新格局,要加強黨的創新理論體系化學理化研究闡釋和成果應用。《綱要》高度重視黨的創新理論的體系化學理化研究闡釋,強調要“深入闡釋黨的創新理論科學內涵和實踐要求,建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構建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10];同時強調要“以黨的創新理論引領哲學社會科學知識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11],要求實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專項,推進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平臺和創新團隊建設。我們要聚焦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構建以各學科標識性概念、原創性理論為主干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

塑造這樣的新格局,要積極構建“大思政”工作格局。《綱要》提出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是在深入實施“時代新人鑄魂工程”取得的一系列顯著成就的基礎上進行再深化再升級,更加強調要把學校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各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識、社會實踐教育,打造一批“大思政課”品牌[12]。

2.“新”在與新時代同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成教育強國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夢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是實現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先導任務、堅實基礎、戰略支撐,必須朝著既定目標扎實邁進”[13]。我們要塑造的立德樹人新格局,是與新時代同行、為新時代助力的育德育人格局。

塑造這樣的新格局,更加強調以時代發展成就豐富育人素材。《綱要》提出要“將新時代偉大變革成功案例及其蘊含的道理學理哲理融入學校思想政治教育”[14],這就要求我們以新時代生動實踐和偉大成就作為鮮活案例,通過增加實踐教學比重,支持學生參加紅色研學之旅等方式,將紅色資源轉化為育人資源;要“深入總結新時代偉大實踐,推出‘中國系列’原創教材”[15],加強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建設,推進思政課教材建設,講深講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

塑造這樣的新格局,要更加突出以時代發展需求強化育人導向。《綱要》堅持以教育強國為主題、以全面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為重要任務,明確提出“教育布局結構與經濟社會和人口高質量發展需求更加契合”“教育服務國家戰略能力顯著躍升”等戰略目標,從辦強辦優基礎教育、增強高等教育綜合實力、培育壯大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完善教育對外開放戰略策略等方面,作出了“建立科技發展、國家戰略需求牽引的學科設置調整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完善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適配機制”[16]等一系列部署,這些都是對塑造立德樹人新格局的系統謀劃和有力推動。

塑造這樣的新格局,要更加注重以新技術手段拓展育人路徑。《綱要》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強調要通過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手段拓展育人工作的新空間、新路徑,提出要“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和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打造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品牌”[17]。提出“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要求建強用好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開發新型數字教育資源,建好國家教育大數據中心,推進智慧校園建設,以教育數字化開辟發展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優勢[18]。

3.“新”在促新機制構建

塑造立德樹人新格局必須錨定建設教育強國的總目標,聚焦制約和影響教育事業發展的深層次問題,不斷完善立德樹人機制。《綱要》堅持系統觀念、守正創新,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以一系列創新機制為推動立德樹人高質量內涵式發展提供了強勁推動力。我們要塑造的立德樹人新格局,正是由一系列遵循教育規律、回應時代呼聲的創新機制支撐起來的育德育人格局。

塑造這樣的新格局,在總體布局上,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三中全會關于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加快構建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統籌推進機制,做好政策協調、項目統籌、資源配置,完善科教協同育人機制,加強創新資源統籌和力量組織,強化教育對科技和人才的支撐作用,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塑造這樣的新格局,在教育內容上,要堅持“五育并舉”,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健全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體系,加快補齊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短板,實施學生體質強健計劃,推進學校美育浸潤行動,實施勞動習慣養成計劃,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構建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考試或考核內容體系,重點強化學生關鍵能力、學科素養和思維品質考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塑造這樣的新格局,在實施路徑上,要注重聚焦提升育人工作的整體性、系統性,探索課上課下協同、校內校外一體、線上線下融合的育人機制,堅持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有機融合、有效覆蓋,統籌推動價值引領、實踐體驗、環境營造,不斷拓展實踐育人和網絡育人空間和陣地;要注重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改革創新,系統完善中小學思政課課程標準,整體優化設計高校思政課課程方案,推進思政課教材建設,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著力構建全過程、全方位的“大思政”育人體系。

塑造這樣的新格局,在激勵保障上,要健全教育戰略性投入機制,要搭建高校、企業、社會深度融合的協同育人經費籌措合作機制,發揮各級教育基金會作用,引導規范社會力量投入和捐贈教育,進一步凝聚社會投入合力,持續擴大教育投入來源。

4.“新”在育時代新人

作為與新時代同向同行、共同前進的一代,中國青年的奮斗目標和前行方向歸結到一點,就是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努力成長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我們要塑造的立德樹人新格局,是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的育德育人格局。

塑造這樣的新格局,要堅持以厚植理想信念為魂。《綱要》明確提出要“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開展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教育”[19]。這就要求我們努力推動廣大學生從黨史學習中激發信仰、獲得啟發、汲取力量,樹立起為祖國為人民永久奮斗、赤誠奉獻的堅定理想。

塑造這樣的新格局,要堅持以培育高尚品格為根。《綱要》強調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加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分學段有序融入思想政治教育”[20]。這就要求我們要教育引導廣大學生不斷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

塑造這樣的新格局,要堅持以錘煉過硬本領為要。《綱要》聚焦加強創新能力培養,面向中小學生實施科學素養培育“沃土計劃”;面向具有創新潛質的高中學生實施“脫穎計劃”等;在戰略急需和新興領域,提出要“探索國家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深化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建強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國家產教融合創新平臺等,深入實施國家卓越醫師人才培養計劃,完善拔尖創新人才發現和培養機制;同時注重為青年成長成才搭建廣闊平臺,提出要“搭建校企聯合研發、概念驗證、中試熟化等平臺”“優化技能人才成長政策環境”,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營造鼓勵探索、寬容失敗的良好環境,培養造就一批高水平師資和學術大師,以及大國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21],全面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著力提升塑造立德樹人新格局的新成效

突出效果導向是《綱要》的鮮明特征。將《綱要》對塑造立德樹人新格局的規劃與部署落實落細,抓出成效,需要我們在堅持“一體化”、構建“大格局”、提升“精準度”、激活“創新力”方面下功夫。

1.堅持“一體化”

“一體化”既是育人規律的重要體現,也反映了系統觀念、系統思維、整體性視角的重要方法論。《綱要》明確提出要系統完善中小學思政課課程標準,整體優化設計高校思政課課程方案,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改革創新[22]。“系統完善”“整體優化”也是“一體化”的應有之義和具體要求。

一是要堅持大中小各學段的一體化。在各守一段渠、守好責任田的同時,確保各學段的教育循序漸進、螺旋上升、有機耦合,符合不同層次、不同階段學生的成長發展實際。

二是要堅持強師資與育新人的一體化。強師資是育新人的關鍵,育新人是強師資的價值所在。強教必先強師。要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建設教育強國最重要的基礎工作來抓,健全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系,大力培養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綱要》聚焦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筑牢教育強國根基,從實施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行動,提升教師專業素質能力,優化教師管理和資源配置,提高教師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強師舉措,這是塑造立德樹人新格局的關鍵一環。

三是要堅持立德與樹人的一體化。立德與樹人涉及人才成長的方方面面,人才培養和知識教育都要實現立德與樹人一體化。《綱要》中強調的“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堅持師德師風第一標準,健全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嚴格落實師德失范‘零容忍’”“構建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考試或考核內容體系”[23]等要求,充分體現出立德與樹人在新格局的塑造中是融為一體、合二為一的。

2.構建“大格局”

構建“大格局”,要注重“大思政課”的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24]。這就要求各地各校把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充分結合起來,教育和引導學生了解國情、民情、社情,不斷堅定理想信念,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信心。《綱要》明確提出要打造一批“大思政課”品牌,組織學生體驗感悟新時代生動實踐和偉大成就,增加實踐教學比重,充分發揮紅色資源育人功能,支持學生參加紅色研學之旅。

構建“大格局”,要注重育人場域的有效拓展。《綱要》明確提出要拓展實踐育人和網絡育人空間和陣地。統籌推動價值引領、實踐體驗、環境營造,探索課上課下協同、校內校外一體、線上線下融合的育人機制。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和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加強青少年學生網絡安全意識、文明素養、行為習慣等教育,塑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網絡空間和育人生態。

構建“大格局”,要注重責任主體的廣泛動員。《綱要》第十一部分“加強組織實施”在明確規定了完善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各負其責的教育領導體制的基礎上,明確了多主體的育人職責。比如,將黨風政風、師德師風、校風學風建設作為評價學校領導班子辦學治校水平的重要內容;再比如,明確提出充分發揮中央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作用,推動解決教育強國建設中的重大問題,加強教育強國建設的監測評價;又比如,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切實扛起教育強國建設的政治責任;還比如,明確要營造全社會共同關心支持教育強國建設的良好環境,加強宣傳和輿論引導,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形成建設教育強國強大合力。

3.提升“精準度”

一要注重規律的精準把握。各級各類教育只有更加符合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才能更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綱要》中所強調的“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突出促進公平、提高質量,強化戰略引領、支撐發展,深化改革創新、協同融合,堅持自主自信、胸懷天下”[25],以及要正確處理支撐國家戰略和滿足民生需求、知識學習和全面發展、培養人才和滿足社會需要、規范有序和激發活力、扎根中國大地和借鑒國際經驗等重大關系,都點明了我們所要遵循的基本規律。

二要注重數智的精準賦能。強化數智賦能、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適應數智時代新潮流、塑造立德樹人新格局的應有之義。《綱要》強調要堅持應用導向、治理為基,明確提出推進智慧校園建設,探索數字賦能大規模因材施教、創新性教學的有效途徑,主動適應學習方式變革,打造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建立基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支持的教育評價和科學決策制度等[26],以數智教育驅動教育革新,精準打造數智時代人才培養新范式。

三要注重改革的精準深化。《綱要》中第九部分為“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激發教育發展活力”,除了這一部分,文中還出現了13處“改革”關鍵詞,凸顯深化改革的重要性,目的是推動關鍵領域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綱要》明確提出的“深化博士研究生教育改革”“實施職業教育教學關鍵要素改革”“有序推進中考改革”“深化高考綜合改革”等,反映了深化改革的范圍之廣;明確提出的“實施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點”“教育布局和改革試點緊密對接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等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對接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國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臺建設”[27],充分反映出深化改革由點到面、精準對接的前瞻性設計。

4.激活“創新力”

當前,教育強國建設進入了蓄勢突破、全面躍升的重要階段。建成規模最大的教育強國是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面臨著全新的時代境遇、全新的歷史任務,沒有現成的、可照抄照搬的經驗,基于創新、唯有創新才能搶占先機、實現突破。

一要將創新精神融入立德樹人全過程各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創新教育貫穿教育活動全過程,倡導‘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的教育氛圍,鼓勵學生善于奇思妙想并努力實踐,以創造之教育培養創造之人才,以創造之人才造就創新之國家”[28]。突出“創新”是《綱要》的顯著特征,強調“創新”這一關鍵詞33次,同時,文中述及“新”這一關鍵字67次,這足以體現“創新性”對于塑造立德樹人新格局的極端重要性。我們必須始終葆有守正創新的精神、激發創新創造的活力,將創新精神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識、實踐育人、網絡育人等,才能以“創新”為人才成長發展注入生機活力。

二要將創新能力的培養作為時代新人培養的重要內容。創新能力是時代新人的核心競爭力,也是增強民族復興勝任力的加速器。我們要培養的時代新人,是守正創新之人,既要有守正的堅定和正氣,也要有創新創造的能力和銳氣,這是培養勇于善于創新創造的青少年一代的必由之路。《綱要》從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研究生分類選拔、高校人才評價等方面,提出了創新能力培養、考查、評價等要求。比如,在第十四條“完善拔尖創新人才發現和培養機制”中,首句即強調“著力加強創新能力培養”;還比如,在第三十一條“深化教育評價改革”中,強調 “深化研究生學術學位和專業學位的分類選拔,加強科研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考查”“深化高校人才評價改革,破除人才‘帽子’制約,突出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導向,科學認定標志性成果”[29]。落實這些要求,需要我們積極引導青少年一代增強創新責任感、提升創新思維、強化創新能力,利用所學所知為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貢獻力量。

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切實肩負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大使命,以釘釘子的精神抓好《綱要》貫徹落實,加快塑造立德樹人新格局,把立德樹人融入教育各環節、各領域、各方面,源源不斷地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2][4]習近平.扎實推動教育強國建設[J].求是,2023(18).

[3][5][6][7][8][9][10][11][12][14][15][16][17][18][19][20][21][22][23][25][26][27][29]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N].人民日報,2025-1-20(6).

[13]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 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朝著建成教育強國戰略目標扎實邁進[N].人民日報,2024-9-11(1).

[24]“‘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N].人民日報,2021-3-7(3).

[28]習近平.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J].求是,2024(17).

【作者:沈壯海 范一杰,單位:武漢大學,沈壯海為武漢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

(原載2025年第3/4期《中國高等教育》)

作者:沈壯海 范一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國教育新聞網 incentive-icons
中國教育新聞網
教育部直屬中國教育報刊社主管
56515文章數 12440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專題推薦

強軍之路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景谷| 泗水县| 汝阳县| 延庆县| 平利县| 华坪县| 大城县| 黄梅县| 环江| 胶州市| 福泉市| 武山县| 新宁县| 孝昌县| 安乡县| 永吉县| 翼城县| 鹿泉市| 禄劝| 苍梧县| 宜黄县| 石狮市| 娱乐| 申扎县| 龙口市| 高阳县| 来凤县| 金山区| 清河县| 孟津县| 泽普县| 荣成市| 左云县| 池州市| 温泉县| 宁阳县| 申扎县| 娄烦县| 怀远县| 云浮市| 阜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