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時間4月12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突然宣布對價值1800億美元的中國輸美機電產品豁免"對等關稅",這枚"關稅炸彈"的拆除讓全球市場為之一振。然而不到48小時,白宮發言人卻在14日向媒體放風稱"豁免可能只是短暫措施",將這場精心設計的政治博弈推向了戲劇性高潮。
很顯然,特朗普還是不甘心“認輸”,而在這場突如其來的"關稅變臉"背后,是美國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經濟困局。4月第二周,美國金融市場上演了驚心動魄的"三殺"場面:道瓊斯指數單周暴跌3.2%,10年期的美債收益率也下降至4.5%,在國際貿易結算中,美元指數的份額更是持續走弱、跌破47%。特朗普團隊精心策劃的"股債匯三重收割"策略——通過打壓股市迫使避險資金流入債市壓低利率,進而緩解政府債務壓力——在現實面前徹底破產。
當白宮宣布豁免中國機電產品關稅時,這個看似慷慨的讓步實則暗含玄機。中國機電設備占據對美出口的"半壁江山",僅2023年出口額就達4387億美元,占中國對美總出口的41.6%。特朗普政府試圖用這個關鍵領域的讓步換取中國在戰略產業領域的妥協,但北京顯然看穿了這套"以退為進"的把戲。商務部發言人在回應時一針見血地指出:"這是美方修正錯誤經貿政策的必要步驟,但距離真正解決問題還有很大差距。"
值得玩味的是,這場關稅鬧劇的背后正在上演白宮內部的權力洗牌。曾經主導對華鷹派政策的貿易顧問納瓦羅和商務部長盧特尼克逐漸失勢,取而代之的是財政部長貝森特主導的務實派。這位前高盛銀行家說服特朗普暫停90天"對等關稅"的舉措,本質上是對沖基金式的風險管控——用戰術性撤退避免美國金融市場徹底崩盤。但顯然,特朗普的政治本能最終戰勝了經濟理性。
這種朝令夕改的政策風格正在摧毀美國的商業信譽。在4月12-14日的48小時內,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波動率指數(VIX)從15.3飆升至19.8,美債期貨市場出現30年未見的多空踩踏,甚至國際清算銀行都罕見發聲警告"美元資產正在失去避險屬性"。更嚴峻的是,美國經濟已出現多重"信號紊亂":3月核心PCE物價指數同比上漲2.8%的同時,非農就業人數增幅卻創下2020年以來新低;美聯儲維持高利率政策下,美元匯率反而持續走弱——這些經濟規律的集體"失常"暴露出美國經濟政策的系統性危機。
反觀中國,在這場持續六年的貿易博弈中展現出驚人的戰略定力。當美國還在為是否加征關稅爭論不休時,中國早已完成從"被動應對"到"主動布局"的轉變。2018年至今建立的"不可靠實體清單"制度、不斷完善的《阻斷外國法律與措施不當域外適用辦法》,以及覆蓋32個重點產業的供應鏈安全預警系統,構成了立體化防御體系。更關鍵的是,中國對美出口結構已發生質變:機電產品中高技術含量產品占比從2018年的37%提升至2023年的52%,跨境電商等新業態對美出口年均增速保持在28%以上。
當特朗普團隊還在用關稅手段進行零和博弈時,中國已在三個維度構建起競爭優勢:依托全球最大單一市場的虹吸效應,通過《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深化區域經濟整合;借力"新三樣"(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重塑全球貿易格局;憑借體制優勢保持政策連貫性。這種戰略定力在4月10日中美商貿工作組第三次會議上展現得淋漓盡致——當中方代表重申"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原則時,美方談判代表竟出現罕見的集體沉默。
這場持續48小時的"關稅過山車"暴露出美國經濟政策的深層次矛盾:既要維持全球霸權又缺乏戰略耐心,既想遏制中國發展又離不開中國市場,既需要美元霸權又不斷透支信用。當白宮還在玩弄"打一巴掌給個甜棗"的傳統戲碼時,世界經濟格局早已發生根本性轉變。
在這場世紀博弈中,真正的勝負手或許不在于關稅清單的長短,而在于誰能為全球經濟提供確定性。當美國還在用20世紀的霸權思維解決21世紀的經濟問題時,中國正在用新發展格局書寫國際貿易的新范式。歷史的鐘擺從來不會為某個國家的意志停留,那些試圖逆轉經濟規律的政治操弄,終將在時代的洪流中顯露出其荒誕本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