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的進步,不是守住基本底線,而是領軍品牌一次次提出更嚴格的標準,提升市場競爭水平。
如果你的愛車在桑拿天經過一番暴曬,坐進去的時候,記得散散味兒。
沒準致癌物正在你的副駕瘋狂蹦迪。
最近知乎整了一波活兒,找來一批頂流車型,囊括豪華傳統品牌到新勢力品牌,把它們關進65℃高溫立方倉烘烤了四個鐘頭。
結果呢?面對極限環境和武裝到牙齒的檢測,參與實驗的車型一一敗下陣來。
這就很神奇了,都是豪車,哪個不是身經百戰,哪個不是久經考驗,哪個不是深受消費者信賴?
況且,但凡能在國內上市銷售的產品,必然是滿足國家標準,甚至被各種團體標準、行業標準篩了一遍又一遍的。咱們消費者這么多年,早就學會了「買東西先看國標」,怎么這回就翻了車呢?
一切的話題,都要從「國標」這個概念開始談起。
這期內容,我們來聊聊「國標營銷」背后的門門道道。
01
先說結論,如果你是個消費者,那國標只是及格線,照著國標買東西,大概率會中了商家的營銷陷阱。
因為國標從誕生第一天起,就不是為了指導消費而存在的。
制定國標的大背景,是新中國建立初期,工業化基礎一窮二白,標準化更是無從談起,工業生產標準只能照搬蘇聯。
一五計劃期間,中國翻譯并使用了4500多項蘇聯標準。
有現成的標準當然是好事,只不過當年咱們制造業底子薄,技術差,管理弱,產品質量按照蘇聯標準,十件產品五件得送去報廢。
另外,像汽油柴油這些產品,冷凝點指標按照蘇聯冬天的標準來,成本實在太高了,咱們上海廣東,永遠也到不了零下二十度。
這就好比給一個還沒開始長個子的小男生,按照NBA球員的尺寸定制XXXXXL號的西裝。不是不能穿,就是有點浪費。
那么,制定一套符合咱們自己國情的標準體系,就很有必要了。1957年,國家科委成立標準局,次年起草了第一份國家標準《標準的格式與幅面尺寸(草案)》(GB 1-58)。GB就是國標的拼音字母,在國內簡單易懂,也方便對外推廣。
如今咱們消費者津津樂道的國標,就從此誕生了。
02
從這段故事就能看出,咱們國標制定的初衷,是為了輔助生產,促進不同地區間標準化水平一致的。比起高標準嚴要求,能夠廣泛適用才是最重要的。
至于指導消費,國標表示,那不是我本職工作。
真正更有指導意義的,應該是后來的幾位小兄弟。
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推出。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這部標準化法具有歷史級的意義。
它把國家標準分成了強制性和推薦性(GB/T)兩類,推薦性國家標準里面這個T就是「推」的意思。
非強制化標準的存在,既讓企業和產品有標準可依,也為企業和產品自由競爭留出了梯度空間。
更重要的是,在國標基礎上,又新增了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三項。
到了2018年,《標準化法》再次修訂,增設了團體標準一項。
至此,咱們消費者最熟悉的,幾大標準體系就都出現了。
但熟悉,不意味著真的了解。
在網上存在著兩種很常見的認知錯誤。
一是「以國標為最高標準」,二是認為存在一條「國標<行業標準<團體標準<企業標準」的鄙視鏈。
但事實上,這兩種認知多少都有些問題。
如何從消費者的角度去理解這些標準呢?其實還是從標準制定者的角度來看會更合適。
我們可以想象B站是一個賽博國家,而我,館長,知名UP主,被叔叔委以重任,牽頭制定一款「B站up主操作技術規范」。
一開始,我野心勃勃,要制定一個「國家強制性標準(GB)」,讓所有UP主都能按照我的設想創作視頻。于是我高標準嚴要求,要求每個出鏡UP主都要衣冠整潔,所有視頻投幣數不得低于5萬,清晰度不得低于4K。
這么一份標準,如果執行下去,那么99.99%的視頻恐怕就要從B站消失了,從此B站成為了一片沒有內容存在的荒原。那叔叔可能就要派人追殺我了。
最后我只能按照現有大部分視頻的標準,把搬B站社區公約里類似「不造謠傳謠」、「不違法違規」之類的條款拿來,復制黏貼一通,一個GB-UPZHU-2025就完成了。
這就是強制性國家標準。
標準有了,但是叔叔不滿意,表示能不能有一個更嚴格的標準,引導大家去生產質量更高的視頻。
我吸取了之前的經驗,告訴他說:可以,但是不能強制,水至清則無魚。
于是我們定了個比上一個更高的標準,加入了「保持文明禮貌」、「杜絕抄襲捏造」之類的標準。UP主可以自行選擇是否執行,如果能做到,可以在視頻底下標個GB/T-SUPERUPZHU-2025。
這么一來,B站用戶們開心了,他們可以根據標準,選擇那些相對更優質的UP主了,而UP主也卷起來了,紛紛用更嚴格的標準要求自己,否則視頻沒人看了。
這就是推薦性國家標準(GB/T)。
有了這兩個標準,知識區的負責人也找到我,讓我給知識區牽頭,制定一個針對知識區UP主生產的標準,這就是一種地方標準。
中國的地方標準代號以DB為開頭,加上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劃代碼前兩位數加斜線組成。一般情況下,是在沒有相應國標的情況下,規定區域內生產制定的。如果是在有國家標準的情況下制定,或者之后有了國標,那地方標準不得低于國標。
于是我針對知識區的特點,提出了「引用內容要有出處」、「不得傳播反智內容」之類的,于是知識區就有了自己的地方標準,比整個B站的「國標」要嚴格。
結果當然是知識區含金量大幅攀升,榮登B站最活躍分區,我作為知識區UP,自然與有榮焉。
連續三次成功,讓館長我「B標maker」聲名在外,一群知名的頭部UP主也找到我說:
阿館啊,咱們也都是做了三五年視頻的老UP了,承蒙大家厚愛,關注數也不少。那些通用的標準,對咱們來說太容易達到了,咱們自己得卷起來啊。
我想想,既然在座各位如此上進,我就給這批UP主單獨制定了一個團體標準。
所謂團體標準,一般由行業里的頭部企業集體制定發布的,代號為T/+發布機構。
團體標準沒有強制性,更多是一種「約定」和「承諾」,告訴消費者,我們作為行業領導者,一定會狠狠卷自己,不讓大家失望。因此也帶有一定的營銷屬性。
于是在這份代號T/BILIBILIUP的團體標準里,館長我大筆一揮,什么不得挖坑不填、鴿視頻需要給粉絲抽獎謝罪,男UP主每年女裝至少一次blablabla……
從此,B站用戶刷得更開心了,頭部UP主們的工作強度和脫發率也顯著提高了。
最后,我,館長,在制定了這么多標準,為B站繁榮和諧立下了汗馬功勞之后,多少也得允許我有點小私心吧?
于是我按照自己的視頻標準,定了一個「館標」,哦不,叫企業標準,用來體現我老人家在內容上的用心,在制作上的精益求精,在信息量上的不遺余力。
這個標準包括「視頻長度不少于5分鐘」、「參考資料不少于20萬字」、「對食品行業研究深度不低于麥斯·米科爾森」等等等等。
于是,在IC實驗室的每期視頻右上角,你都能看到一個「Q/ICSHIYANSHI」的代碼,這就是館長的企業標準,IC出品,必屬精品。
03
到這里,前面兩個錯誤的認知就很容易破除了。
國標并不是最高標準,甚至它不適合拿來作為消費參考,它劃定的是門檻和下限,只能為消費者基本的安全和健康兜底。其他所有的標準,也都是以強制性國標為底線的。
凡是不達標的,就該被96315甚至110問候了。
達標了,也沒什么可吹捧的,大家都上過學,沒人會把60分的考卷拿回去和爹媽炫耀。
那么國標就應該待在鄙視鏈底層嗎?當然也不是。
事實上,許多數據證明,中國絕大多數國標相較歐美日韓這些地區,嚴格程度只高不低,之所以不能進一步提高,最重要的原因,還是要讓中低端產品繼續留在市場上。國標過分嚴格,大眾的選擇權,行業的多樣性,低收入人群的消費權,都會受到影響。
另外,國標不過分嚴格,也可以留出空間,讓行業、地區和頭部企業自行制定更高的標準。
相比一刀切的高標準,劃定底線,在底線之上鼓勵充分競爭,鼓勵消費者在信息充足的情況下自由選擇,才是市場經濟的應有之義。
只不過,既然有競爭,有空間,就必然存在一定的亂象,消費者也不可能總是信息充足。
比如我在一開始提出的「國標營銷」。
我們都知道,中國消費者的習慣里,對帶有「國」字的品牌,多多少少會有一些濾鏡。像「國酒」、「國宴」、「國飲」,長期以來都是各大品牌鉆空子搞營銷的慣用概念。
至于「新國貨」、「國家品牌」,就更是市場營銷魅力時刻了。
「國標」也是如此,對大眾來說,當一個標準與「國家」聯系起來,再加上商家有意無意的引導,就會導致消費者把國標解讀為最高標準,從而方便品牌鉆空子減配降本,用消費升級的價格,賣消費降級的品質。
國標營銷最泛濫的領域,就是家裝建筑行業了。
誰不怕自己花了大錢裝修好的房子,甲醛彌漫,苯類濃度爆表呢?
特別是有孩子的家庭,孩子對甲醛的敏感度更高,根據去年發布的《托育與孕嬰居所內環境安全防控規范》,孕嬰安全級的甲醛釋放限量值,遠低于絕大多數國標所標注的濃度,只有GB/T 39600-2021中,滿足ENF級的人造板及其制品甲醛釋放量,才是相對安全的。
但幾乎所有的裝修公司都會和消費者說,我們的材料是環保的,我們交付標準是符合國標的,然后模糊概念,將國標中的低等級等同于安全和達標。
所以說這幾年,很多消費者也學精了,會在小紅書上搜索國標含義,甚至自己打開國家標準全文公開系統,自行搜索國標文件,作為裝修參考了。
這才是國標的正確打開方式,國標從來不該是商家營銷的工具,而是消費者拉平信息差的武器。
比如很多消費者很關心家庭的空氣質量是否達標,有哪些揮發物會危害健康,但忽略了另一個每天都可能接觸到的場景——車內。
事實上,國內也有專門的《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GB/T 27630-2011),其中規定了甲醛、苯類在內的8種有機物濃度標準。
在國內能夠正常上市銷售的汽車產品,也都是滿足這8項指標的。
但歸根結底,國標依然只是一個門檻級的標準。
真正的行業領軍品牌,并不會止于國標,而是以自身技術實力,重新定義行業標準,不斷給自己出「超綱題」。才能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價值,帶動整個行業一起進步。
就像這次,知乎就是以汽車界的「安全卷王」、「SUV安全開創者」沃爾沃的車內空氣質量標準為依據,給豪車們出的這道超綱題。
相比國標的8項指標,沃爾沃的企業標準(沃標)多出了11項有機化合物的檢測指標,其中三氯乙烯是1類人類致癌物,四氯乙烯則是2A類致癌物。
這兩項指標,是2022年,新修訂的國家標準《室內空氣質量標準》(GB/T 18883-2022)中新加入的,而在當下的《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GB/T 27630-2011)中,還沒有被納入。
當知乎用常見的甲醛和11項隱藏的危害氣體作為檢測指標,并將國標的25度測試提升到65度烘烤四個小時,對各大品牌旗艦車型們展開嚴苛篩選,對大部分品牌來說,這都不是超綱題了,這是隱藏題,是這些常規卷王們還沒來得及開卷的領域。
因此,這些旗艦車型面對隱藏的危害物質,多多少少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這次實驗的嚴苛測試驗證了一個關鍵結論:車內空氣質量不僅是舒適性問題,更關乎消費者長期健康安全。在高溫極端環境下,豪華品牌紛紛暴露出隱患——即便滿足國標,仍可能因隱藏有害物質超標威脅用戶健康。
例如某一線豪華品牌,在四氯乙烯、二甲基甲酰胺和二氯異丙醇三項上連續翻車。四氯乙烯會影響肝腎功能,提高致癌風險,對有孕婦的家庭影響更大,亟需車企關注。二氯異丙醇則是常用于內飾儀表板、車門內飾板等位置,是神經毒性物質,即使濃度很低,長期暴露也會對肝腎、生殖系統造成影響。
另外,二甲基甲酰胺這一項,在此次實驗中刷掉了三位選手,成為翻車最多的指標。作為2B類致癌物,卻常作為車內皮革和織物的膠黏劑,也會對乘客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這一系列結果,都意味著國標僅僅只是底線,消費者需要的是更高維度的健康守護。
而在眾多旗艦車款中,只有沃爾沃全新XC90一路過關斬將,順利通關。
沃爾沃全新XC90之所以能「通關」,核心在于其自設的「沃標」——禁限用物質清單高達6000種,遠超行業常規。正是這種以企業標準自我施壓的「超綱」要求,讓沃爾沃在安全健康領域始終領先行業,為消費者劃定了真正的安全天花板。
另外,本次實驗采用專業的步入式高低溫艙,對汽車進行65℃高溫VOC全檢。
測試模擬實際夏季高溫暴曬場景,用極端天氣挑戰車內材料是否真正健康安全。
檢測如此嚴格,難怪許多豪車也只能敗下陣來。
盡管這些豪華品牌本身也是「學霸」級別,除了國標,面對歐盟法規和國際環保標準等等,也是穩穩達標。
但證書等身,不意味著面對「沃爾沃健康標準」這樣真正的「超綱題」,就能輕松通關。
04
那么,如此嚴苛的沃標,沃爾沃自己又是如何達成的?
事實上,作為「安全卷王」,沃爾沃的日常,就是拿最后一道大題當常規題來練手的。
為了維持空氣清新,沃爾沃聯合頂尖空氣凈化企業Blueair,共同研發了雙效增強型空氣凈化系統,搭載在沃爾沃全新XC90上。
雙效增強,指的是物理阻隔(濾芯)+靜電吸附。沃爾沃采用的濾芯,重量是普通濾芯的1.4倍,甚至能達到某些同級品牌的兩倍以上。疊加靜電發生器7000伏的超強靜電發生電壓,更容易被濾芯捕獲吸附。
為了驗證這套空氣凈化系統的有效性,沃爾沃又卷了自己一把。
行業通用的檢測方式,一般使用精細粉塵(80微米)和煙霧(1微米),在密閉空間進行內循環測試。
沃爾沃直接采用N95口罩的測試方式,使用氯化鈉氣溶膠(0.3微米),在開放道路進行外循環測試,測試儀器使用檢測精度小至10納米級的寬范圍氣溶膠光譜儀。
在嚴苛的條件下,這套雙效增強型空氣凈化系統依舊能夠達到95%以上的PM2.5去除率,99.9%的花粉去除率,97%以上的空氣傳播病毒去除率。
從1960年起,沃爾沃就開始關注車內健康,至今65年,可能比許多資深主任級醫生的年齡都要大。
這65年里,沃爾沃建立起了一套全場景的健康體系,包括觸摸健康、乘坐健康、生態健康,當然也包括呼吸健康。
你在車里呼吸到每一口清新空氣,背后都是65年的功力。
而這一切,都源自于沃爾沃從來不滿足于國標這條合格線,甚至不滿足于行業和團體標準,而是以更全面更嚴格的「沃標」進行自我要求。
這也是為什么在車迷群體內,沃爾沃有「安全卷王」的稱號。
沃爾沃座艙完全采用健康環保內飾材質,重金屬釋放標準與卡地亞相同,為歐盟珠寶級,皮革標準比愛馬仕更嚴格,織物則是與貼身衣物相同標準。
沃爾沃在安全健康標準上的投入,可謂是不惜成本,不計利潤。
05
當然,作為一個商業觀察博主,我一直認為,企業所有行動都是以利益為導向的。沃爾沃也不例外,它在安全上費盡心思,當然是符合這家公司的長期戰略的。
一個行業的下限,是由它的準入門檻定義的。
而行業的上限,則是由領軍品牌來定義的。行業的進步,不是守住基本底線,而是領軍品牌一次次提出更嚴格的標準,提升市場競爭水平。
如今每輛車都有的三點式安全帶,就是沃爾沃的發明,還有乘用車「乘員安全艙」的汽車結構、主動剎車系統、后向式兒童安全座椅、模擬孕婦的測試假人,行人碰撞保護氣囊等等等等,都是沃爾沃一次次探尋「汽車能否更安全」時,所收獲的成果。
沃爾沃作為安全卷王,一次次挑戰汽車安全的更高標準。
而整個行業,也被沃爾沃帶動,不得不卷起來,以更激烈的方式展開安全競爭。
而最終被守護的,是車里的每一位消費者。
關注IC實驗室視頻號
B站:IC實驗室
微博:IC實驗室
公眾號:IC實驗室
全網同名,歡迎來撩?
商業世界的有趣就在這里。
關注大眾消費,互聯網商業和流行文化,分享拙見與觀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