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東鵬飲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港交所遞交招股書,聯席保薦人為華泰國際、摩根士丹利、瑞銀集團,展現其在功能飲料行業的地位與發展潛力。
早年間,東鵬特飲以 “累了、困了、喝東鵬特飲” 這句朗朗上口的廣告語打開市場,主攻需要長時間重體力勞動和精神高度集中的藍領群體,如長途司機、快遞小哥、外賣騎手以及建筑工人等。彼時,市場上功能飲料競爭雖不算白熱化,但巨頭紅牛已占據大量市場份額。2012 年紅牛全國銷售額突破 100 億元,市場占有率超 80%。東鵬飲料憑借高性價比突出重圍,以 250ml 規格為例,紅牛售價約 6 元,而東鵬特飲價格僅為 3 元;500ml 的東鵬特飲價格不到 4 元,凈含量是紅牛的兩倍,價格還便宜 2 元 。同時,獨特的 PET 塑料瓶包裝和防塵蓋設計,PET 瓶造價更低且打開后易攜帶,防塵蓋解決罐裝口易落灰問題,甚至能被貨車司機當煙灰缸二次利用,大大提升了產品實用性與好感度。
從 2022 - 2024 年的財報數據來看,東鵬飲料呈現出強勁的上升勢頭。2022 年 - 2024 年,其收入分別為 85 億元、112.57 億元、158.3 億元;年內利潤分別為 14.41 億元、20.4 億元、33.26 億元 。2024 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 158.39 億元,同比增長 40.63%;歸母凈利潤 33.27 億元,同比增長 63.09% 。
在產品營收構成上,2024 年能量飲料代表產品東鵬特飲營收為 133.04 億元,同比增長 28.5%,占總營收比例高達 84% ;運動飲料代表產品東鵬補水啦營收為 14.95 億元,同比大增 280.4%;其他飲料產品營收 10.23 億元,同比增長 103.2% 。從這些數據能明顯看出,除了核心產品東鵬特飲持續穩定增長外,新品類如電解質水等增長迅猛,為公司貢獻了新的營收增長點,東鵬飲料正逐漸構建起多元產品矩陣驅動業績增長的模式。
與行業巨頭紅牛相比,在市場占有率方面,近年來紅牛收入停滯,市場份額由 2013 年的 72.9% 持續下滑至 2023 年的 53.2% ,而東鵬飲料則一路高歌猛進,2024 年在中國能量飲料市場的銷量已連續四年位居榜首,市占率攀升至 47.9%,成功超越紅牛。
產品結構上,紅牛長期以經典款產品為主,產品結構相對單一;東鵬飲料則在穩固東鵬特飲核心地位的同時,大力拓展電解質水、茶飲料等新品類,產品結構更加多元化。
營銷戰略上,紅牛早期憑借強大的品牌力和市場推廣,占據高端商務等場景;東鵬飲料則精準定位藍領群體,通過高性價比產品、實用包裝設計以及深度下沉的渠道網絡進行推廣,并且近年來也在積極拓展消費場景,走向年輕化,如贊助電競活動等。
功能飲料市場:蓬勃發展與競爭加劇
據歐睿數據,2023 年我國功能飲料市場規模達 668 億元,2019-2023 年的年復合增長率(CAGR)為 10%,遠超軟飲行業整體 2.2% 的平均增速 。中國功能飲料市場規模按零售額計,從 2019 年的 1,119 億元增長至 2024 年的 1,665 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約為 8.3%,(數據來源:沙利文《中國功能飲料行業藍皮書》)由此可見,國內功能飲料市場近年來增速有所放緩,從 2019-2023 年的 10% 的年復合增長率,降至 2019-2024 年的 8.3%。眾多品牌紛紛布局,競爭愈發激烈,除了紅牛和東鵬特飲,樂虎、戰馬等品牌也在不斷搶占市場份額。
東鵬飲料赴港上市動機明顯。國內市場雖已取得顯著成績,但競爭愈發激烈,通過赴港上市可以借助國際資本市場力量,提升品牌國際影響力,為開拓海外市場奠定基礎。在產品方面,雖然東鵬飲料在能量飲料領域表現出色,且新品類增長迅速,但產品研發創新能力仍有待提高,產品差異化還不夠明顯。東鵬飲料雖在穩固東鵬特飲核心地位的同時,大力拓展電解質水、茶飲料等新品類,構建起了 “東鵬能量 +” 品牌矩陣,然而,從營收占比數據來看,產品結構單一問題依舊突出。2024 年能量飲料代表產品東鵬特飲營收為 133.04 億元,占總營收比例高達 84% (數據來源:東鵬飲料 2024 年年報)。此前 2023 年上半年,東鵬特飲的銷售收入為 51.35 億元,銷售收入占整體營收比重更是高達 94.13%(數據來源:東鵬飲料 2023 年半年報)。盡管新品類增長迅猛,但東鵬特飲在營收中仍占據絕對主導地位。從研發投入來看,2024 年研發費用僅 0.63 億元,占營收 0.4%,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快速推出豐富且差異化產品的能力,不利于改善產品結構 。
招股書中也提到,募集資金將用于拓展海外市場業務,探索潛在投資及并購機會。上市能夠進一步提升公司資金實力,完善產能布局和推進供應鏈升級,持續推進全國化戰略,拓展、深耕和精細化運營渠道網絡 。
從未來走向看,東鵬飲料有望憑借現有優勢繼續鞏固國內市場地位,尤其是在能量飲料領域保持領先。新品類如電解質水等,隨著市場培育成熟,有望成長為新的支柱品類。在國際化方面,若能借助港股上市東風,合理利用資金與品牌影響力,或許能在東南亞、非洲等對功能飲料需求逐步上升的海外市場分得一杯羹,向多元化、國際化飲料集團穩步邁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