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推動關稅戰的初衷或在于,集合美國及其盟友的力量,逼迫中國等競爭對手做出妥協,好讓工業和產業回流至美國。未曾想,關稅戰是把雙刃劍,給美國帶來了反噬效應,讓特朗普一時間下不了臺,于是乎,其人不得不做出局部取舍,以平衡內外壓力。
近日,美國除對來自中國的電腦、手機等價值千億美元的電子產品暫緩加征特別關稅,還決定和中國通過“中間人”就關稅問題進行接觸。目的是緩解美國的通貨膨脹,保證美國的供應穩定,讓美國百姓的生活不至于因為中美“大打出手”而出現大的波動。
分析指出,美國針對中國等競爭對手的關稅戰開始發生逆轉,美國首先做出了調整。這或許意味著美國工具箱里的選項已經見底,后期即便有更激進的措施出臺,卻也難改在中美貿易競爭里,中國握有主動權的事實。另外,特朗普倡導的“聯俄遏華”策略或已經破滅,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特朗普重塑全球格局的信心。
有人或許問了,俄羅斯歷來親近西方,只要美國釋放緩和局勢的信號,想必俄羅斯多多少少會有所回應。話雖不錯,但實現起來何其艱難。如果沒有記錯的話,特朗普拿烏克蘭問題和俄羅斯交易,但始終拿不出普京需要的籌碼。
美國缺乏凍結戰爭,創造和平的誠意,俄羅斯自然就不可能按照美國的想法對等配合。至于“聯俄遏華”,讓俄羅斯以結盟美國背刺中國的方式,幫美國維護世界霸權,除非太陽打西邊出來。
因為俄羅斯在過去三年多的戰爭中早就總結出了,凡事都得靠自己的血的歷史經驗,俄羅斯不會輕易將信任給到任何一個國家,何況這個國家還是俄烏沖突的始作俑者,是幫助烏克蘭反攻自己的幫兇。
值得一提的是,中美貿易戰在一定程度上給到了俄羅斯、巴西、沙特、阿聯酋等資源出口大國利好,讓它們能夠快速承接中國針對石油、煤炭、大豆、小麥、玉米等初級資源的天量需求。以中俄合作為例可見端倪。
比如俄羅斯對華石油的出口份額從三年前的19%快速躍升至現在的35%;中俄用人民幣—盧布結算化肥、糧食、日用品、機械、電子進出口貿易,目的是繞開SWIFT體系的束縛;甚至俄羅斯呼吁中國將凍結的進口美國石油這樣的戰略物資訂單全部給到自己。其實,這一系列貿易深化也都說明普京選定中國了。
特朗普到底是將美國看的太高,將中俄等競爭對手看得太低,認為只要自己跺跺腳或者發發令旗,世界就會給自己面子。未曾想,局勢的發展出人意料,廣大的發展中國正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和以美國為主的西方霸權做堅決抗爭。
面對“世界經濟和貿易協同一體”的浩浩大勢,但凡有戰略智慧的國家,都會選擇順勢有為,類似美國這般頭鐵,堅持高舉霸權旗幟的國家,最終可能會被世界孤立和邊緣,成為歷史的棄兒。
所以說,貿易戰打不得也很難打的贏,美國應該放棄和中國極限對抗的想法,回到和中國共榮共存的軌道上來。在這方面,歐盟向美國做出了示范,除引進中國的技術和專利外,歐盟還可能允許以“合理的價格”從中國進口電動汽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