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在擔心,中美關稅大戰,會導致物價的各種上漲,其實對于老百姓來講,影響并沒有想象當中的那么大,尤其是在食品領域,因為可替代性太強,我們不一定要進口美國商品,像東南亞,歐洲其它國家,也能進口。
這次關稅大戰爆發,外部形勢雖然嚴峻,但是內循環發力,國貨崛起有望。內需拉動經濟,出口轉內銷無疑也是一條好的路子。所以,關稅大戰之后,有些商品可能會出現降價,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盤點一下,可能會出現降價的6樣商品,早知道早受益。
第一樣:中低端手機
像華為、小米等國產手機品牌通過芯片國產化降低生產成本,中端機型價格或下探10%-15%,這個也比較好理解,出口轉內銷之后,像手機這些電子產品,必定會過剩,尤其是中低端手機,那么價格可能會更低,而且疊加各種補貼,會特別的實惠。
第二樣:自貿協定受益的進口商品
像中國-馬爾代夫自貿協定生效后,當地特色商品(椰子制品、金槍魚罐頭)將實現零關稅。還有43個最不發達國家享受零關稅的工藝品、農產品(如非洲手工藝品、柬埔寨香米)等,這些價格也會比較低,甚至會迎來大降價。
第三樣:能源結構調整受益品
像俄羅斯進口天然氣因替代美國貨源增加,終端燃氣價格或回落5%-8%,還有國產光伏組件因本土化率提升,價格較2024年下降10%,這些也會導致價格的下降,也有利于降低生活成本。
第四樣:區域供應鏈替代品
像東南亞家具(越南胡桃木制品)因替代美國家具進口,價格優勢達25%-30%,另外年巴西大豆油因替代美國貨源,5L裝零售價或跌破50元,這些都能帶來大幅度的降價,人們的生活成本,也會進一步降低。
第五樣:本土化生產的汽車
隨著汽車本地化進程的加快,比如特斯拉上海工廠本土化率達92%,Model 3/Y也存在降價空間,另外,比亞迪刀片電池因規模效應,配套電動車價格或下探8%,其它的電車因為出口減少,也可能轉內銷,那么價格自然也會進一步下降。
第六樣:棉紡織品衣物
像出口的一些棉紡織品還有衣物,隨著關稅大戰的爆發,工廠的訂單量減少,但是為了生存,不得不另找渠道,同時還要關注國內的一個市場,出口轉內銷,可能是最簡單的一個辦法,所以這樣一來,必定會造成過剩的一個的情況。
市場上供大于求的時候,價格自然就會出現降價,反之,供不應求的時候,價格就會上漲,這個是市場規律。
關稅大戰之后,很多出口轉內銷的商品,必定會迎來比較大幅度的一個降價,這里建議結合個人需求,關注政策窗口期。同時部分商品降價可能伴隨規格調整或服務縮減,需綜合比較性價比。然后在選擇自己需要的,切勿盲目跟風,當然,具體情況還要具體分析,我們不妨一起期待一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