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和“運”決定人的一生。
對大部分人來講,其實很難一輩子都交好運,當然也不會一輩子總是走霉運,運氣是一時的,具有很強的隨機性;但命卻影響人的一生,起著決定作用。
其實,命也是一個人看問題和做事情的方法。
怎么能擁有“好命”?阿信今天推薦一本看家作品——《見識》。
《見識》是硅谷投資人、文津圖書獎得主吳軍博士首部認知升級類著作。
吳軍認為,與其他外部資源或者個人因素相比,個人的成就首先取決于見識。因此在書中,他將自己的經歷和身邊那些時代先行者的經驗,以鮮明睿智的方式闡述出來,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值得深度思考的看待世界與看待問題的視角。
《見識》首版至今,銷量已逾百萬冊。本次再版升級新增內容篇幅超12%,涵蓋產品、創業、企業管理、技術創新、領導力等方面,為職場進階和創新創業提供了與時俱進的補充。
人生需要做減法
人的天性是喜歡增加而不喜歡減少,喜歡獲得而不喜歡舍棄。但是,很多時候減少和舍棄會讓我們過得更好。
我們把太多的精力花在了選擇上,而不是經營上,導致難以精進。或許少些選擇會更加聚焦,也會讓我們更幸福、更成功。
印度人在美國,乃至全世界跨國公司中擔任高管的人數量較多,也有可能是因為他們缺乏選擇。
印度精英通過讀書或者工作移民到了一個新的國家之后,幾乎沒有可能再回到本國,只好死心塌地在新的國家里經營好自己的工作,在并不寬的上升通道里挖空心思、削尖腦袋往上爬。
非常有趣的是,如果你給印度人非常多的選擇,他們也會和美國人或者中國人一樣犯選擇困難癥,甚至在職業上的表現遠達不到他們應有的水平。
不僅個人如此,一個單位和公司也是如此。
為了吸引客戶,公司推出琳瑯滿目的產品,但是流量和贏利能力非常有限,貢獻的都是一些小芝麻,把它們最后加起來,還不如一個產品帶來的收入高。
蘋果公司的產品線一個巴掌就能數得過來,卻是全世界掙錢最多的公司之一,因為它在撿西瓜。
喬布斯在回到蘋果時,發現公司內一大堆的項目和產品都是小芝麻,他在那些項目和產品上一個個畫叉,直至剩下個位數的產品,再把它們每一個變成西瓜,這才救活了蘋果。
除了眼光和思維方式的不同,撿西瓜更是要有能力,它不能靠運氣,而是需要長期培養才能獲得。
如果一個人不能夠把一件事情做好,他首先想到的就應該是少做事情,而不是讓自己更忙碌。
人生成功的秘訣在于做減法,而做減法的關鍵在于能夠跳出一般人的思維定式,找出那些其實無關緊要的事情,然后下決心把那些事情放棄。
談談見識
很多時候,成敗取決于見識的高低,而不是自己簡單的努力。
長期以來,人們認為聰明是成就一番大事的必要條件,特別是在科學上。但在谷歌內部,成就最大的人并非那些智力最高的人。
一個解釋是,智商在解決難題中所表現出的能力,并不完全是線性正相關的。在解決難題的過程中,每一個階段都有聰明人主動退場,最后的贏家,不是一開始跑得快的人,而是為數不多堅持跑下來的人。
培養對運氣的認同,人就會少一些怨氣,就能更平和地做事,也就更接近成功。
如果我們有足夠的耐心、好的方法和持之以恒的努力,或許好運氣會降臨到我們頭上。但是,如果我們努力了,好運氣依然沒有來,怎么辦?
不妨用約翰·肯尼迪的話安慰自己:“問心無愧是我們唯一穩得的報酬。”因為我們能做的不過是“盡人事,聽天命”而已。
當我們只看到眼前、看到周圍的時候,做了一件好事,受到一些夸獎,就不免沾沾自喜,喜歡拿來顯擺,但如果把它放在一個大時代中,我們做的這一點點事情就算不上什么了。
很多人做的看似重要的事情,如果跳出自己認識的局限,其實是可有可無的。
此外,并不是什么東西都是越大越好,過分追求大、追求長遠,很可能一事無成。如何把握度,讓它們相輔相成,那就是藝術了。
職場的誤區與破局方法
人的第一份工作很重要,它的性質和成敗決定了你此后職業發展的方向和事業起點。
對于第一份工作,年輕人常常陷入一些誤區,尤其是過于看重薪酬而影響了對工作的價值判斷。
誤區一:工作和職業分不清。
工作是謀生的手段,職業是一輩子要從事的事業。如果我們考慮的是一輩子的職業發展,凡是對將來職業有利的事情,不論是否有報酬,也不管報酬是高還是低,都要做。
反之,只是能夠帶來收入的提高,和職業發展沒有必然聯系甚至相矛盾的事情,則盡可能不做或少做。
誤區二:把自己僅僅當作事業的過客,而不是主人。
人一旦覺得自己是過客,常常就對很多該完成的工作視而不見,也懶得建立和維護與同事的關系。
誤區三:被語言暴力激怒后就亂了章法。
語言暴力最大的危害是,打擊你的自信心,引誘你偏離工作重心。判斷是善意的批評建議還是語言暴力并不難,前者你采納后明顯對你工作有利,后者則是無理取鬧。
誤區四:疏于溝通。
很多人因為急于做成某件事,生怕一些相關人士有不同意見,事先不打招呼,自己就匆匆做了主。
在工作中,我們需要有溝通主動性,保持對別人的尊重,聚焦事情本身來解決問題。
怎樣避免陷入這些誤區?根據我的工作經驗可以有這樣4個辦法來破局。
第一,任何時候為人都要謙卑,只有謙卑,才能更有效地溝通;也只有這樣,當別人表達意見時,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事情上,從各種角度去理解。
第二,要用正確的方法對待語言暴力和其他故意傷害。
第三,永遠要明確,工作不是為了公司或者他人,而是為了自己的職業發展這個既定的大方向。
第四,注重長期效益,把一件事放到兩三年的時間周期來看待,這時我們對它的態度就會有所不同。
如何看待職場天花板?
凡事做到50 分靠常識,從 50 分做到 90分靠技術,從 90 分做到 100 分靠藝術。
每一個階段都是不能跳躍的,做到 90 分我們通過努力都能達到,至于是否能做得更好,就得因人而定,可遇不可求了,所以不必有負擔。
商業與投資
事業成功,掙到了錢,卻不會花、不會理財,可能最后白忙活一場;沒有掙到錢,空有一腔理想抱負,可能也不過是幻想。
經營和管理的秘訣:不給選擇或少給選擇。蘋果產品其實就不給用戶提供什么選項,而它卻在全世界范圍內被很多“果粉”追捧。
不僅在對外經營上不給顧客太多選擇可以增加他們的滿意度,在對內管理上,不給太多選擇通常也有利于提高管理的效率和員工的幸福感。
一個好的產品設計者會想辦法引導顧客,而不會去做迎合每一個顧客的事情。適度的選擇給我們自由,但是過多的選擇會適得其反。
投資大師巴菲特一直在強調長期成功的投資,關鍵不在于是否把握了多少次機會,而在于是否能少犯錯誤。
誤區一:貴重金屬是好的投資。
實際上,買黃金(或者其他貴重金屬)不是好的投資,買債券可以獲得利息,因為使用資本創造財富的人為了擴大自己的生意,愿意付錢給提供資金的人,但是貴重金屬沒有這個特點。
誤區二:專業人士理財一定比我自己做得好。
實際上,理財顧問遠不如大家想象的那么聰明、那么有判斷力,事實上,任何在媒體上講市場趨勢的人,有一半時間是錯的。普通人能夠恪守一些簡單的投資準則,完全可能比那些專業團隊做得更好。
誤區三:在股市上花時間研究得越多,回報就越高。
很多人投資回報不夠高,他們認為是自己努力不夠。其實,很多人的方法根本就有問題,越是努力,越是經常交易,回報越差。
誤區四:只要有人買股票就會不斷漲。
實際上,購買和持有高價股票如同擊鼓傳花的游戲,鼓聲常常會在花傳到你手上時停止。
誤區五:哪怕我買的股票虧了錢,只要我不賣,就沒有損失。
這種是“鴕鳥行為”,擁有股票的人,相應的財富取決于它當下的交易價格,而不是當初購買的價格。
誤區六:一毛錢的股票很便宜。
很多人喜歡買特別便宜的股票,因為花不了多少錢就能買一大堆,一毛錢的股票也許就是丟在地上的煙頭,無法吸上一口。
好好說話
通過講話交流想法的水平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能否成功。
不會演講的人通常會犯幾個毛病:講話缺乏針對性、試圖在有限的時間里講完更多的內容、嘩眾取寵,危言聳聽。
講話做事都要達到目的。很多人講一件事情的時候,覺得把它講完了、告訴別人了,就算完事了,卻忽略了對方可能根本沒有收到信息或者收到信息后忽視了的情況。
任何人講話,都有責任保證信息按時、準確地送達對方,而對方確實明白了他的意思。
再來談談說服的方法。生活中常有這樣的時刻:推行一個新的方法時,它可能在一些方面比原來的好,但是在很多其他方面,卻比不上原來的。
由于人們行為已經固化,大家對它接納度不高。遇到這種情況,不去爭吵,也不依靠巧舌如簧,而是拿出不可辯駁的事實和數據,以一種別人能夠接受的方式去說服人。畢竟,任何人都難以無視事實。
新增12%全新內容,百萬冊紀念版全新升級
《見識》(白金版)為我們提供了與時俱進的補充
-End-
2025.4.14
編輯:孫小悠 | 審核:醒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