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煙臺毓璜頂醫院運動醫學科成功為一名“巨大不可修復肩袖撕裂”的老年女性患者實施了一項創新微創手術——史賽克InSpace?可吸收植入式球囊技術。該技術為膠東地區首例、山東省第二例,標志著醫院在肩關節疾病治療領域邁入國際先進水平,為復雜肩袖損傷患者提供了更高效、創傷更小的解決方案。
巨大肩袖損傷治療難題迎刃而解
巨大不可修復肩袖損傷是老年人群常見疾病,傳統治療手段如肌腱轉位、上關節囊重建或反式肩關節置換術雖有效,但存在手術創傷大、風險高、恢復周期長、費用昂貴、術后功能受限等問題,對高齡患者尤為挑戰。患者王女士,六十九歲,左肩關節疼痛多年,近兩個月疼痛加重,肩關節主動前屈外展明顯受限,夜間疼痛影響睡眠,不能自己梳頭洗臉,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患者慕名前往煙臺毓璜頂醫院運動醫學科就診,經影像學檢查確診為“巨大不可修復肩袖撕裂”,患者對肩關節功能要求高,拒絕行反式肩關節置換術,針對其年齡及身體狀況,運動醫學科徐強主任團隊經綜合評估,決定采用國際領先的InSpace?可吸收植入式球囊技術。
微創植入“生物支架” 加速功能重建
據手術主刀張祚福主任介紹,史賽克InSpace?可吸收植入式球囊由可吸收材料制成,通過關節鏡微創技術植入肩峰下間隙,球囊植入及釋放過程僅需10分鐘。術中僅需建立數個小切口,具有手術時間短、出血量少的優勢。球囊充氣后可在肱骨頭與肩峰之間形成穩定支撐,替代缺損的肩袖功能,減少組織摩擦并改善關節力學環境。隨著時間推移,球囊逐步降解,同時刺激自體組織修復,最終實現肩關節功能自然重建。目前,該患者已進入系統化康復階段,術后次日即可進行被動活動,肩關節疼痛較術前明顯緩解,結合康復訓練,預計三個月后肩關節活動度及疼痛癥狀將得到顯著改善。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此項技術的推廣應用將為更多肩袖損傷患者帶來福音。
技術優勢凸顯 填補區域空白
徐強主任表示:“史賽克InSpace?可吸收植入式球囊技術顛覆了傳統治療理念,尤其適用于無法通過縫合修復的肩袖損傷及合并關節炎的高齡患者。其核心價值在于以最小創傷恢復肩關節生物力學平衡,避免復雜開放手術的風險。”該技術此前已在歐美國家成熟應用,此次成功落地膠東地區,為本地患者提供了與國際接軌的前沿治療選擇。
打造運動醫學高地 造福關節損傷患者
作為山東省臨床重點專科,煙臺毓璜頂醫院運動醫學科持續引進關節鏡微創等先進技術,年完成運動損傷手術超千例。此次InSpace?球囊技術的成功開展,進一步豐富了醫院肩關節疾病診療體系,彰顯了團隊在復雜骨與關節疾病微創治療領域的創新實力。此次手術的成功開展,為本地肩關節疾病患者提供了與國際接軌的先進治療選擇,未來將繼續探索骨科生物材料與智能微創技術的融合應用,推動運動醫學診療水平持續提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