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開打關稅戰,中國強硬反擊,雙方針尖對麥芒,沖突越來越激烈。
事情發展到現在,已經不是關稅多少的經濟問題了,而是誰先讓步誰就是認慫的政治問題。
國家尊嚴這玩意兒,對每個國家都至關重要,為了維護它,別說付出點錢了,哪怕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問題來了,既然中美都不肯輕易讓步,那接下來是不是要搞軍事較量呢?
雙方的局部沖突、全面戰爭甚至第三次世界大戰,會不會因此而起呢?
這可不是杞人憂天,就在這幾天,中美已經有軍事動作了,只是很多人沒有關注到而已。
4月3日,特朗普突然放出狠話,要對全世界加關稅,中國立即發聲反駁,絕不屈服于美國的壓力。
4月6日,中國轟-6N戰略轟炸機,進行空中發射大型彈道導彈的實戰演習;
4月9日,美國三叉戟洲際戰略導彈,從本土直接打向萬里之外的關島靶場。
這還只是開胃菜,接下來一段時間,中美很可能會有更大規模的軍事演習。
除了看現在之外,想要回答三戰是否會爆發的問題,我們還必須了解歷史,了解一戰、二戰是怎樣打起來的。
簡單來說,前兩次世界大戰,有三個主要特點:
第一個特點是,當國家矛盾尖銳到無法解決時,戰爭就是擺在政客面前的選項之一,沒什么太特殊的。
德國之所以成為歐洲的二戰策源地,原因其實非常簡單,就是一戰戰勝國對德國的剝削實在太狠了。
割地賠款、軍備限制、資源掠奪、生存空間被壓縮,這每一項剝削,都是在往德國人心里捅刀子。
同時,德意志又自詡是日耳曼高等級民族,全民吃草的忍耐力不足,憑什么美英法可以吃香的、喝辣的,德國漢斯卻只能啃面包?
群情悲憤之下,德國民眾迫切希望能有一位強人出現,帶領他們重新走向輝煌,帶給他們更好的物質生活。
希特勒正是迎合了德國民眾的這種情緒,才有機會上臺并穩固政權的。
短短幾年時間里,德國民眾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改善,據說,大眾汽車公司就是希特勒準備讓德國每家每戶都開上汽車而成立的。
要知道,那可是1930年代啊,如此高質量生活,肯定需要天量的財富來支撐。
但沒有財富咋辦?那就只能全民族拿起槍桿子向外搶了。
因此,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可以說是整個德意志民族的集體意志,軍隊支持,民眾也支持,希特勒就是個臺面上的執行者而已。
日本的情況則與德國完全不一樣。
那個年代的日本,國力增長速度很快,也沒有德國在一戰后的屈辱,更沒有哪個外部大國對日本虎視眈眈。
日本的主要問題是統治階級實在太不做人了,國家發展得來的絕大部分利益,都被皇室、貴族、官僚、大資本家拿走了。
至于日本普通民眾的生活,別說比西方國家了,就算比起中國民眾,也強不了多少。
女孩長大了,有組織地跑到東南亞去賣淫,史稱“南洋姐”;
男孩長大了,最好的出路就是去軍隊,很多人到了軍隊之后,才第一次吃到白米飯和肉。
哪怕今天,日本人也是很好養活的,隨便搞點飯團、味增湯,一天就能打發了。
如此好養活的民眾,還能搞得民不聊生,可見日本統治階級是多么反動腐朽。
按照日本統治階級的本意來講,他們其實是不想發動戰爭的,原因也很簡單,剝削國內那群牛馬多舒服啊,干嘛要到海外打死打活。
問題就出在軍隊那群少尉、中尉、大尉、少佐、中佐身上了。
妹子正在南洋賣肉,爹媽在家鄉吃不飽飯,軍銜要是升不上去,就得退伍接爹媽的班。
災難正在全國爆發,東京的達官貴人依舊紙醉金迷,國家就是被這群蛀蟲搞壞了,天皇就是被這群人蒙蔽了。
為了南洋的妹子,為了家鄉的父母,為了自己的前途,拿起手中的槍,向東京進攻,向大臣進攻,向首相進攻。
于是乎,經典的“下克上”,無數次在日本上演。
發展到后來,這群少壯派完全是瘋了,天誅國賊喊得震天響,人擋殺人佛擋殺佛,日本的政府高官也被殺怕了,只能將國家政策轉向,以迎合這些少壯派。
像九一八事變、一二八事變、七七事變,都是由下層軍官主動挑起來的,然后東京予以追認。
日本的國家政策完全被少壯派軍人綁架了,最終與納粹德國殊途同歸。
第二個特點是,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是在最開始就想打世界大戰的,它們全都是一步步身不由己,一步步見招拆招,最終走向不可收拾。
比如說一戰,誰能想到斐迪南大公在塞爾維亞被刺這個突發事件,會導致7000萬人口傷亡的一戰爆發?
即便是奧匈帝國的鐵桿盟友,德皇威廉二世命令德軍進入全面總動員時,也根本沒想過戰爭會打得這么慘烈。
無非就是各國政客誰都不敢輕易讓步,你進一尺,我就進一丈,你加碼,我就再加碼。
各方無限制加碼下,臨界點最終被突破,那就更沒有回旋余地了,不是你弄死我,就是我弄死你。
再比如說二戰,難道希特勒1933年就想著打世界大戰嗎?不可能的。
無非就是萊茵河拿點好處,英法不管;蘇臺德拿點好處,英法也不管;既然如此,那我在波蘭拿點好處,你們肯定也不會管吧?
哪曉得這次英法不忍了,直接宣戰,傷亡上億人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就這么打起來了。
軍國主義日本也是同樣的道理。
侵略東北,中國人忍了,偽滿洲國,中國人忍了,侵略華北,中國人也忍了,那再來一次盧溝橋事變,有什么好奇怪的?
哪曉得這次中國不忍了,全面抗日戰爭開打。
即便戰爭爆發了,日本其實也有機會控制戰爭規模,只要稍微做出點讓步,以常凱申政府的買辦本質,也不會打到后面那么大。
這時候,日本人特殊的腦回路就壞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