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富國被中央授予“排雷英雄戰士”榮譽稱號,榮立一等功一次,榮獲“最美奮斗者”“時代楷模”“全國自強模范”稱號。
1991年杜富國出生于貴州遵義湄潭縣,離家門口不遠的縣道,是當年紅軍長征強渡烏江,保衛遵義會議召開時走過的路,也是杜富國從蹣跚學步到投身軍旅,走過的19年的路。
小時候,杜富國的父親常常給他說紅軍的故事,英雄,是故事里的主角,那時候他就在想,也許有一天他也能成為一個英雄。
2010年12月,杜富國在湄潭縣的紅九軍團司令部舊址旁邊,穿上綠軍裝,戴上大紅花,來到了云南,正式政委一名邊防戰士。
2015年6月,邊境第三次大面積掃雷任務下達,杜富國正在原邊防某團教導隊擔任炊事員,得知掃雷大隊組建的消息,第一時間向連隊黨支部遞交申請,主動請纓參加排雷。
在連隊黨支部遞交的請戰書上,杜富國寫道:“怎樣的人生才是真正有意義,有價值的?衡量的唯一標準是真正為國家做了些什么,為百姓做了些什么,一個聲音告訴我,我要去掃雷,這是我的理想抱負和人生追求!”
進入掃雷大隊后,杜富國先后進出雷場1000余次,累計排除爆炸物2400余枚,處置各類險情20多起,他將使命和責任樹立在麻粟坡縣老山西側的壩子雷場。
2016年11月,杜富國光榮入黨,從這天起他就告訴自己,要用生命擔當使命,用立足本職作奉獻的行動來顯示對黨的絕對忠誠。
掃雷作戰3年,杜富國出入雷場千余次,累計排除爆炸物2400余枚。在掃雷大隊,杜富國干的活最多,背的裝備最沉。掃雷大隊四隊隊長李華健說:“杜富國”這3個字,是對講機里呼叫頻率最高的。他總是忙不完,大家都叫他‘雷場小馬達。”
2018年10月11日下午,南部戰區陸軍云南掃雷大隊四隊正在位于中越邊境的云南文山州麻粟坡縣夢桐鄉老山西側進行掃雷作業。
14時38分,杜富國和戰友在一棵大樹下發現了一枚67式炸彈,“轟”的一聲巨響,一朵黑色的爆炸云在山間彌散。“不好,趕快救人!”當戰友們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時,身受重傷的排雷組長杜富國已是血肉模糊。經過搶救,杜富國的命保住了,但雙手因受傷嚴重被截肢,雙眼眼球也因被炸傷而摘除。
杜富國的父親杜俊得知兒子在排雷時為保護戰友而負傷,連夜從貴州趕往云南。面對兒子的傷勢,杜俊心痛而平靜。杜俊有四個兒子,杜富國排行老大。
之后一個多月,杜富國躺在病床上,堅強面對失去雙手的現實,家人,部隊,醫院因為擔心影響康復進程,遲遲不敢告訴他雙眼球已經被摘除的實情。但最終還是被杜富國知道,得知一切后,杜富國心態平和,不僅心理醫生準備的好幾套心理疏導沒能用上。
他還反過來安慰心理醫生,負傷住院后,杜富國依然堅持軍營一日生活制度,起床、學習、體能訓練一如往常。在跑步機上,他3000米跑的最好成績達到13分08秒,殘臂完成平板支撐能堅持1分20秒。
如今,杜富國成了軍隊廣播節目《南陸之聲》的一名播音員。因為眼睛看不見,他經常要花費大量時間背誦稿件、用心準備,但錄音成功播出后他既開心又知足。
面對全新的生活,杜富國堅定地說:“我的新長征路才剛啟程,請大家放心,我會永葆黨員初心、軍人本色,永遠以戰斗的姿態追夢圓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