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正好
各地各校將課堂搬進田地
探索勞動教育新模式
北京多所中小學開展春耕勞動活動,讓孩子們在泥土與汗水中,體驗農耕文化,培養(yǎng)勞動精神。
通州區(qū)潞河中學附屬學校在新揭牌的“科學種植基地”實踐區(qū)里,專家、家長輔導員和老師手把手指導同學們翻土播種、澆水育苗。大家小心翼翼地將種子和小苗播入土中,臉上寫滿了認真與專注,展現(xiàn)出對生命成長的深切期待。
在北京市上地實驗學校小學部,同學們走進陽光大棚,感受到科技種植的魅力。在班主任老師和勞動老師的帶領下,大家手持便攜式土壤檢測儀,分小組對4個種植區(qū)的土壤溫濕度、酸堿度及氮磷鉀含量進行檢測,根據數據屏實時顯示的數值,科學調配有機肥與營養(yǎng)液,感受傳統(tǒng)農耕智慧與現(xiàn)代科技碰撞的火花?。
山東
山東省聊城市的東昌府區(qū)張爐集鎮(zhèn)中心小學將傳統(tǒng)農具操作與現(xiàn)代自然教育理念相結合,開啟小學生硬核勞動第一課。學生分組操作木犁、鐵鍬等工具,在教師指導下完成梨樹根系松土、腐殖土覆蓋等工序,共同耕作梨園春色。
勞動教育試驗田
共同耕種的畢業(yè)花海
農耕結合非遺體驗
各高校抓住春日“黃金時刻”
一同下農田、上春山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為進一步把準勞動教育價值取向,提升同學們的勞動意識,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物理學院和退伍大學生士兵同學們,在沙河校區(qū)的花海處,搭建起了北航“耕趣農場”勞動教育試驗田。同學們分工合作,默契配合,一上午時間,就將試驗田的雛形安裝出來,共同收獲勞動的快樂。
最近,來自全校的20余名同學在“耕趣農場”上了第一節(jié)勞動課,拉線、撒石灰、鏟土,共同規(guī)劃場地,為農場建設打下良好的基礎。農場將按照耕種時令,連續(xù)每周開設勞動教育博雅課程,吸引全校同學共同參與勞動。
東南大學
在東南大學“耕讀園”中,第二屆春耕節(jié)暨春種儀式拉開帷幕,講述古代農耕智慧,融入昆曲品讀和非遺體驗,讓同學們在感受田園風光的同時,揮鋤播種,不同學科跨界聯(lián)動,喚醒了大家的“種地DNA”。
自2014年起,東南大學將“耕”與“讀”有機結合,打造“耕讀園”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共有350余個學生團隊進駐。目前,園中共有53個小花園。“耕讀園”將繼續(xù)探索高校勞動教育的新模式、新方法,讓更多同學在這里收獲勞動碩果。
華東師范大學
華東師范大學每年畢業(yè)季的畢業(yè)花,都是給畢業(yè)生的獨特贈禮。華東師大的師生們在后勤保障部綠化師傅的指導下,共同種植寓意著希望與團聚的繡球花 “無盡夏”,鏟土、脫盆、置苗、壓實,為即將到來的畢業(yè)季打造一片美輪美奐的“畢業(yè)花海”景觀。
多位2025屆畢業(yè)生共同參與,親手種下這份對母校的記憶與祝福,在實踐中向下扎根,向上生長,共同期待成片的繡球花將如海潮般綿延鋪展,成為每一位2025屆畢業(yè)生的“專屬紀念”。
春耕正當時
把希望種在春天
感受泥土的溫度
體驗勞動的喜悅
讓勞動教育
在泥土中“生根發(fā)芽”
來源 |綜合自首都教育微信號、齊魯晚報視頻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微信號、東南大學微信號、華東師范大學微信號
更多教育信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