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春夏之際,楊振寧和妻子杜致禮來到美國舊京山旅游,拍了一張珍貴的合影,兩人面露微笑,這張照片拍攝時楊振寧34歲,杜致禮29歲,兩人此時已經結婚六年時間,恩愛有加。
1922年10月1日,楊振寧出生在安徽合肥三河鎮一個書香門第。父親楊克純, 是安慶一所中學的教員,楊振寧出生后不久,楊克純就考取了安徽留美公費生遠赴美國留學。
楊振寧從小就聰明好學, 在母親的細心教導下, 不到6歲時, 就已經認識了3000多個漢字。楊振寧6歲那年,父親從美國芝加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載譽而歸,被聘為廈門大學教授。
楊振寧和母親一同隨父親離開家鄉來到廈門。次年, 楊克純改任清華大學數學系教授, 楊振寧一家又離開廈門搬入幽靜的清華園西院十九號居住。
1949年的圣誕節。楊振寧跟美國一個朋友在普林斯頓一個小鎮的唯一的一家中國餐館用餐,在這里他遇到了一個人,這個人就是杜致禮。
楊振寧做夢也沒有想到會在四年之后的異國他鄉遇到自己昔日欣賞的學生;同樣,杜致禮也沒有想到會在這里遇見自己曾心儀過的老師,當下, 二人一邊吃飯,一邊互相傾訴各自的情況。
1947年, 時任東北保安司令長官的杜聿明獲準赴美治病, 當他帶著在輔仁大學中文系讀書的18歲的長女杜致禮,在上海機場登機時,突然接到蔣介石派人飛車送來緊急手諭,令其在滬治療。
杜聿明無可奈何,只好走下飛機,而倔強的杜致禮卻決心不回頭,只身前往美國,進入由蔣介石夫人宋美齡保薦的“衛理斯學院”,攻讀英國文學。就這樣,杜致禮來到了美國。
楊振寧、杜致禮這次的邂逅,使他們的感情碰撞出絢麗的火花,1950年8月26日,楊振寧與杜致禮在普林斯頓走進了婚姻的殿堂,這一年,楊振寧28歲,杜致禮21歲,婚后,夫妻鸞鳳和鳴,相敬如賓,婚后,他們孕育了三個孩子,都學有所長。
若干年后,楊振寧曾以激動的心情,談到這次相遇:“我并不知杜致禮到了美國,我是無意中走進了那家飯店,我早到或者遲到,都將錯過與杜致禮相見的機會,我們見不上面,也就談不上一輩子的婚姻,可命運之神都安排我們在那一天那個地點相聚,這不能說不是一個奇跡?!?/p>
杜致禮專攻文學,中英文都頗有造詣,學院畢業后留在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教中文。
杜致禮雖然是將門閨秀,但嫁給楊振寧后, 就擺正了自己的位置、明確了自己的責任,她清楚,楊振寧為之奮斗的事業屬于全人類,她只能全力支持而不能絲毫影響他的工作,杜致禮婚后承擔了全部家務和撫育孩子的繁瑣事務,讓楊振寧把時間和精力全部用在科研事業上。
1957年12月10日,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35歲的楊振寧和31歲的李政道登上了諾貝爾獎的領獎臺,全球華人為之驕傲,當時岳父杜聿明作為國民黨43名首要戰犯正在北京功德林戰犯所接受改造。
他的岳母曹秀清和岳母家中其他成員則在臺北,一直到1971年楊振寧攜妻子杜致禮才回到闊別26年的故土,成為美籍華人科學家訪問新中國第一任,在北京他首次見到了自己的岳父杜聿明,并與岳父一家一起受到了周總理的親切接見和宴請。
楊振寧夫婦在幸福地度過了50年金婚之后,杜致禮不幸身患絕癥,于2003年10月與世長辭,2004年楊振寧回到祖國,定居在清華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