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10月中旬,北伐軍攻占武漢三鎮,建立了國共合作的武漢國民革命政府,并決定籌建軍官學校,培養政治、軍事骨干。該校全稱為:國民革命政府軍事委員會中央軍事政治學校,亦稱黃埔軍官學校武漢分校。面向全國各省市招收有進步思想的高中、初中學生。
在此期間,邳縣先后去武漢的,除中共邳縣特支以國民黨邳縣縣黨部名義保送的曹桂峰、索廷珍二人外,尚有李超時、冷啟英、李覺民、宋學珍以及正在徐州第三女子師范讀書的徐林俠(麗芳)等人。
宋綺云只身來到武漢,只見大街小巷都貼滿了歡迎北伐軍的紅綠標語,高大的建筑物上了,迎風飄展著激動人心的紅旗。身穿灰色軍服的男女國民革命軍戰士,英姿颯爽地行進在寬闊的馬路上。
“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國民革命成功,國民革命成功,救中國,救中國……”
雄壯的歌聲,此起彼伏,響徹江城,這一切都使宋綺云熱血沸騰,振奮不已。
郭子化在鐵軍(葉挺部)24師政治部任總務科長。宋綺云根據來信地址,很快便找到了郭子化的住所。深夜兩人同榻而眠,宋綺云便談起自己“讀書救國”“教育救國”的理想幾年來不僅見效甚微,甚至無望,郭子化向他介紹了蘇聯“十月革命”的成功,以及中國共產黨的當前奮斗目標和目前國共合作的形勢。雙方認為掌握軍權最為重要。翌日,郭子化便介紹宋綺云去投考中央軍事政治學校。
在發榜的那一天,宋綺云來到布告欄前,這次看錄取名單比之6年前在清江時的心情平靜多了,他無比自信。果然榜上有名,在錄取名單上,他還看見了邳縣同鄉李先春(后改名李覺民)、宋學珍,李超時,許季諾、曹桂峰、索廷珍、徐林俠(麗芳)等,更使他欣慰和鼓舞。
這批錄取的學生兵為黃埔六期,共錄取了1萬余人,根據考試成績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武漢分校,即校本部,地址在武昌兩湖書院,約3000余人;第二部分為南湖學生兵團,約2000余人;第三部分即在此同一時期舉辦的中央農民講習所和江蘇省黨務訓練班,約5000人。
宋綺云同曹桂峰、索廷珍、冷啟英、宋學珍等都分配在校本部同一個營,而他又和小學同學曹桂峰編在一個班。李覺民分配在南湖學生兵團。徐林俠(麗芳)分配在江蘇省黨務訓練班。從此,他們開始了新的戰斗生活。
對一個軍校的學生兵來說,學習生活是非常緊張而艱苦的,每天課程從早到晚排得很滿,步兵操練、野外勤務、射擊教練、夜間演習等。在學習見隙,還有一些體育文娛活動,生活緊張而又豐富多彩。宋綺云在學習中認真鉆研,不畏艱苦。因此,他在步兵操練、戰術訓練、政治理論學習各方面,成績都非常優秀。半年后,他被分配到政治科。
這時,郭子化已被調任江蘇省黨務訓練班任教務主任,每當假日,宋綺云在收拾好內務之后,便從武昌過江到漢口去會老大哥郭子化。在那里,他認識了徐林俠(麗芳),也認識了共產黨人24師政治部主任陳子堅、軍校黨務股長靖任秋等人,并常和他們暢談時局。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宋綺云在這里開始接觸了馬克思主義,了解了“迄今存在的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
為什么邳縣40%的土地,都集中在莊、馬、竇、戴四大地主手里?他開始理解了。宋綺云從小生活在農村,過著受剝削的饑寒交迫生活,對階級斗爭理論最容易接受。在馬克思主義原理的指引下,他豁然開朗了。
宋綺云成熟了,1927年3月,由郭子化介紹,他在紅色的有著鐮刀斧頭圖案的黨旗前,宣讀了自己的入黨誓詞:“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和章程,遵守黨的紀律,努力為黨工作,為了無產階級的最后勝利,不惜犧牲個人利益,在任何情況下,不動搖、不叛變,永遠服從組織,時刻準備著,為了黨和中華民族的利益,必要時,不惜獻出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誓為共產主義理想奮斗終身。”
宋綺云入黨不久,蔣介石便在上海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竊取了北伐的勝利成果,叛變了革命。形勢急轉直下,革命遭到了局部失敗,但以武漢為中心的湘、鄂、贛3省的廣大地區,革命仍然得到廣大工農群眾的全力支持。國民黨的左派領袖為了打破反革命的軍事包圍,在武昌舉行了第二次北伐誓師大會。由于北代軍中的共產黨員發揚了英勇頑強和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豫南一戰,使奉軍喪膽,軍威大振。
正當奉系軍閥行將崩潰之際,武漢國民黨內的假左派,也暴露了反革命的真面目。“工農運動過火”“痞子運動”等詆毀共產黨的流言蜚語鼓噪一時。政治上的反動,必定助長軍事上的判亂。,原駐武漢西面的宜昌,用以防衛四川軍閥的獨立14師師長夏斗寅,在蔣介石的策動下,乘武漢空虛之際,與四川軍閥24軍楊森,第15軍劉佐龍相勾結,發動叛亂。秘密地由鄂西向武昌進軍,企圖推翻武漢合作政府。叛軍一直推進到距武昌僅的紙坊,一時人心浮動,武漢危急。
1927年5月17日
20公里
當時武漢合作政府的軍隊,都已進軍河南,只有葉挺的24師留駐武昌。合作政府在腹背受敵,危在旦夕的情況下,令命葉挺率部迎擊。,但顧慮葉部兵力單薄,便把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的學員,編為中央獨立師,由軍校教育長侯連瀛任師長,劃歸葉挺指揮。宋綺云被編在該師第一團。在戰斗中,他和曹桂峰在同一個班,并肩戰斗。他們懷著對共產主義的信仰和對叛軍的仇恨,沖鋒在前,勇敢殺敵。在子彈紛飛的戰場上,宋綺云進一步看到槍桿子的作用,他高興地對曹桂峰說:“現在我明白了,只有拿起槍桿子,窮人才能得天下。”
由于這支部隊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部隊,又是在北方名將葉挺將軍的直接指揮下,士氣特別高漲,黨團員發揮了先鋒模范作用,一舉擊潰了的夏斗寅的叛軍。然后又追擊楊森部隊150余公里,直達新堤,使武漢轉危為安。宋綺云也在這次戰斗中,經受了第一次戰火的洗禮
與軍隊叛變的同時,武漢的汪精衛反革命集團的反動面目也公開化了。,他召開了秘密會議,確定了“分共”和大屠殺計劃。15日他宣布正式和共產黨決裂。在“寧可枉殺一千,不使一人漏網”的瘋狂鎮壓下,無數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慘遭殺害,白色恐怖籠罩著武漢三鎮,中華民族的千萬優秀兒女,慘死在反動派的屠刀之下。
7月14日
宋綺云所在的軍校學生兵,更被蔣、汪和唐生智等人視為眼中釘。正當他們虎視眈眈,準備吃掉這支武裝時,在軍校政委惲代英的領導下,以野外演習為名,避開敵人耳目,把部隊帶到南湖堤劍泉山區。因為事發倉促,急行軍時曹桂峰背包遺失,宋綺云便將自己的軍毯,用刺刀一分為二,贈與戰友。
幾天來,宋綺云懷著悲憤的心情,隨著我黨領導的這支學生隊伍,向國民黨反動軍隊兵力比較薄弱的南昌方向集中。武漢反動政府,命令唐生智在江北,張發奎在江南,沿江而下進行追擊。,在克服了重重困難之后,宋綺云所在部隊趕到九江。這時消息傳來,周恩來、朱德、賀龍等所領導的起義部隊,已經撤離南昌。部隊一時無法前進,遂被張發奎繳械,改編為第四軍教導團。
8月3日
為了保存革命力量,黨組織動員一批黨員去地方開展地下斗爭,一部分黨員隨軍南下。在邳縣同鄉中,南下的黨員有徐懷云、曹桂峰、索廷珍3人。當宋綺云趕到部隊集合點時,先頭部隊已經開拔,曹桂峰也背起了背包。他急忙跑過去,握住桂峰的手說:“桂峰,我已被通知留下,你怎么辦?”
曹桂峰冷靜地說:“索廷珍已經出發。我們是邳縣特支派來的,在邳縣我向特支表過態,照顧廷珍,永不分離,請你給我家捎個信,革命成功我就回家。”
曹桂峰追上自己的部隊,急匆匆地走了。組織上發給宋綺云等每人10元大洋,他與石玉如,張鳳石、孟慶鑒等10余人沿江而下,東去金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