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徐亞堂警官在一棟待拆遷的房子前執勤時,一名衣衫襤褸、正在撿垃圾的女子引起了他的注意 。
本著職業素養,徐警官叫住了這名女子:“你是誰,在這里做什么?”
女子見到警察有些畏懼,緊張地語無倫次:“我叫小娟(化名)......沒干什么,就是在這收垃圾。”
拾荒者其實并不少見,但這片區域老早就沒人居住了,女子見到人又有些躲閃,明顯不太正常。
徐警官繼續追問,詢問了女子的相關信息,并請女子出示身份證。
失蹤12年的女大學生
這下女子徹底慌了神:“我身份證不在身上,丟了好久了。”
女子出沒無人居住的待拆遷房,也沒有能證明個人身份的有效證件,顯然十分可疑,出于責任和義務,徐警官將女子帶回了警局詳細詢問女子的情況。
不問不要緊,仔細詢問后徐警官才發現,這名女子居然是12年前失蹤的一位大學生。
曾今的女大學生為何會流落街頭,十多年不回家?她的家人又究竟在何處?
一念之差鑄大錯
一切還要從2007年的一天開始說起。
那時的小娟還是一名意氣風發的大學畢業生,對未來充滿向往,對生活也充滿期待。
像其他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一樣,小娟帶著簡歷四處求職。
初次踏入社會的小娟,興奮之余,心里更多的是緊張。
破舊民房
小娟來自湖北十堰,受家庭條件制約,她在上大學前從未離開過家鄉半步。
小娟的父母都是普通的打工仔,并沒有正式工作,辛苦了大半輩子,才將小娟拉扯長大。
看著父母每日辛苦工作早出晚歸,小娟很是心疼,從小就立下志向,長大以后一定賺好多錢孝敬父母。
出身寒門,小娟并沒有太多的選擇,唯有成為一名小鎮做題家,用功讀書開創美好的未來。
身邊的兄弟姐妹都是坐不住的性子,每天就想著瘋玩瘋跑。
只有小娟每天都穩穩當當坐在書桌前一遍遍地算題、背書。
時光荏苒,小娟在18歲那年考上了一所不錯的大學,成為了家里唯一一個大學生,更成為了父母的驕傲。
網絡圖片
進入大學校園,小娟發現一切都跟她想象的完全不同,一切都是那么陌生,同班同學也并不像高中時期那么團結友愛。
高中時期,小娟一直是班上的尖子生,總是受到老師的夸獎,同學的追捧。
可在大學校園,小娟身邊的同學水平都跟她相差無幾。
有些家庭條件優越的孩子,更是早早考取了一些小娟聽都沒聽過的證件,有些學生甚至高中時期就通過了雅思、托福的考試,大一開始就為出國留學做準備。
面對陌生的一切,小娟有些手足無措。
大學校園就是一個小社會,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小娟卻始終無法適應并融入其中。
她性格敏感多疑,跟舍友相處不太順利。
一開始舍友會邀請小娟一起出門,但小娟有些膽怯,總是拒絕舍友的好意。
網絡圖片
時間一長,同宿舍的人不再試著與小娟交好,而小娟也越發孤僻,到哪都是形單影只。
跟舍友關系一般,小娟跟同班同學也不算熟絡。
在大學,學生都是按照課表,到指定的教室上課,除此基本沒有太多交際。
小娟總是沉默寡言,同學們也不太愿意和她多交流。
小娟又性格內向,完全不參加任何班級活動以及各種社團活動。
諾大的校園,小娟一個朋友也沒有。
于是,小娟將自己完全封閉起來,不與人接觸,每天就泡在圖書館里,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中。
四年時間轉瞬即逝,小娟順利通過所有考試,拿到了畢業證。
小娟打電話告訴父母自己順利拿到畢業證的好消息,還向父母許諾,未來將在武漢找到一份收入不菲的工作,孝敬父母。
網絡圖片
父母見小娟又懂事又爭氣,很是欣喜,心心念念盼著小娟能出人頭地,可意外卻悄然而至。
小娟輾轉武漢大街小巷,尋找適合又可心的工作,可現實卻非常殘酷。
小娟本科讀的專業不算熱門,她本人大學四年也一直深居學校沒有任何實習經歷。
面試時,小娟一看面試官就緊張,原本知道的問題都說的結結巴巴。
社會大環境和校園完全不同,小娟不能再像上學時那樣縮在舒適區內安逸度日,只能咬著牙不停尋找適合的工作。
可是花費了一個多月時間,小娟依然沒能找到滿意的工作。
眼見口袋越來越空,小娟的內心也也越來越恐慌,但打電話向家里報平安時候,她又不愿向父母開口說自己沒能找到好的工作,只能報喜不報憂,獨自承擔一切壓力。
網絡圖片
想象中回饋父母這一美好愿景并不能實現,更糟糕的是,在一次面試失敗之后,小娟發現自己的錢包不翼而飛了。
里面裝著她的身份證和所剩無幾的鈔票,是小娟目前最為重視的東西。
小娟找不到錢包,急得滿頭大汗,順著街道往回走,不敢錯過每一寸土地。
十二年后再相見
她一路走回剛剛面試的公司,就連路過的垃圾桶都沒有放過。
循環一天以來走過的每個地方,小娟還是沒能找到錢包。
一般人遇到類似的情況會有些慌張,但冷靜下來后,也會積極面對,盡快補辦身份證,找朋友接濟,先度過眼下的危機。
可當時的小娟卻完全慌了手腳。
獨在異鄉,又在短時間內接連被多家公司拒絕,小娟的精神已經到了崩潰邊緣。
如今證件遺失,支撐她精神的最后一根稻草也被壓倒了。
網絡圖片
她還曾向父母許下承諾要成為家庭支柱,如今缺連身份證都保不住,何談孝敬父母?
一切美好的愿景都在一瞬間化為泡影。
失魂落魄的小娟頹廢又茫然,不知該如何應對這一切,也不知到該向誰求助。
小娟漫無目的在街頭游蕩,被路人撞到也表情麻木,沒有絲毫反應。
走啊走,小娟有些體力不支,坐在公園的長椅上思考起未來將何去何從。
回老家嗎?肯定不行。
當初信誓旦旦立下誓言,如今丟了身份證,工作也完全沒有著落,根本無顏面對父母。
再者,一回家全是壞消息,父母肯定要說教一番,兄弟姐妹們也會奚落自己,說類似讀書無用的話。
小娟越想越難過,忍不住哭出了聲。
網絡圖片
過了幾個小時,她情緒稍稍穩定了一些,但在內心深處,小娟還是拒絕回家,不想在父母面前丟了面子。
思考再三,小娟決定先在武漢闖蕩一陣子,等情況有所好轉之后再談回家也不遲。
可缺少身份證,又沒有固定的工作崗位的小娟屬于三無人士(無身份證、無暫住證以及無用工證明的外來人員),哪怕應聘最基礎的崗位也是困難重重。
在武漢,小娟也沒有關系好的同學,可謂是無依無靠。
萬般無奈下,小娟流落街頭,每天靠著翻垃圾桶中的殘羹冷炙勉強度日,還學會了在垃圾堆里淘廢品,再到垃圾回收廠轉賣,換取微薄的收入。
日子一長,小娟將對家人的思念和對未來的期許完全封禁在內心之處。
每天只是渾渾噩噩輾轉大街小巷,光顧每一個垃圾桶。
拾荒者
小娟徹底變成了一個拾荒者,像一具行尸走肉一般,過著過一天算一天的日子,一晃就過了十二年,直到被徐警官撞見后帶回警局。
聽完小娟的經歷,徐警官和警局的其他工作人員都陷入了沉默。
沉吟半晌,徐警官開口詢問了小娟的家庭住址和相關信息,想幫助小娟找到家人。
根據小娟提供的信息,徐警官查找到了小娟家里人的電話號碼。
接電話的是一位女性,徐警官話才說到一半,對方就以為遇到了騙子,掛斷了電話。
徐警官耐著性子再一次撥通了電話,接電話的是一位男子。
“您好,是小娟的家人嗎?”
對方有些懷疑和顧慮,但總算耐心地聽完了徐警官的話。
尋人啟事
接聽電話的男子是小娟姐姐的丈夫,對小娟家的事情了解的不算太多,只是偶爾聽妻子提起過,家里有個人間蒸發十多年的妹妹,至今下落不明。
小娟的姐夫聽完徐警官的話有些震驚,恰巧他今天陪著妻子回娘家,順手就將電話交到了岳父手里,并告訴岳父,警察找到了失蹤多年的小姨子小娟。
小娟的父親顫抖著拿過電話,帶著哭腔問道:“警察同志,你真的找到了我女兒了?我們整整找了她十二年啊!”
剛說完這句話,小娟父親竟哭得完全說不出話來,緩了好一會,心情才平復下來。
徐警官安慰了小娟父親一番,約了時間,請小娟家人來派出所認人。
到了約定時間,警局內來了一對頭發花白的夫妻,一開口就說是來領女兒回家的。
拾荒者
徐警察帶著小娟來到兩位老人面前,雖然小娟做了十二年的拾荒者,早已不是當年的模樣,但血濃于水,兩位老人一眼就認出了女兒。
小娟的父母一把抱住小娟,抑制不住情緒大哭了起來:“娟啊,這些年你都去哪了啊?”
無心插柳柳成蔭
當年,小娟忽然和家里失去了聯系。
一開始小娟的父母只以為小娟初入社會,工作過于繁忙,因此顧不上給家里打電話。
可是足足一個多月過去了,小娟依然沒有動靜,既沒有打電話,也沒有寄哪怕一封書信回家。
老兩口感覺有些不對勁,試著給小娟打電話,可前前后后打了十幾個電話,始終無人接聽。
小娟的父母又給小娟的大學老師撥打了電話,對方也不清楚小娟的近況。
畢竟大家已經大學畢業各奔東西,學校也不會追在學生屁股后面問東問西。
網絡圖片
而小娟的室友這邊,也沒有小娟的其他聯系方式,不清楚小娟的現居地和生活狀態。
多方打聽,沒有女兒的消息,小娟父母這才后知后覺,小娟可能是失蹤了。
兩老口急得團團轉,小娟姐姐趕緊帶著父母去警察局報了人口失蹤,希望能借助警察的力量尋回小娟。
警察接到小娟家人報案之后,迅速展開了調查,發現小娟這個身份已經一個多月沒有社會活動痕跡了,也沒有任何消費記錄。
好好一個大活人,怎么突然就消失了呢?
警察沒有任何線索,失去了尋人的方向,近期警局沒有接到武漢附近有傳銷窩點誘騙大學生的舉報,也沒有遇到任何無名女尸無人認領的情況。
沒人知道小娟是生還是死,而小娟父母也只知道,失蹤前,小娟在武漢找工作。
小娟一家團聚
警方無法繼續提供幫助,小娟父母只得從十堰老家跑到武漢尋找小娟。
武漢是湖北的省會城市,也是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交通四通八達,人員密集,流動人口數量龐大。
在這樣一座城市尋找一個人,無疑是大海撈針。
人生地不熟,小娟父母只能照著地圖一寸一寸地搜尋小娟的下落。
小娟的父母帶著小娟的照片,又打印了不少尋人啟事貼遍了大街小巷,只要見到一個路人就拉著不放,拿著小娟的照片,追問對方是否見過照片上的女孩。
火車站、汽車站到處貼滿了小娟的尋人啟事,可所有過路人的回答都是“不知道”或“沒見過”。
微博報到小娟失蹤的新聞
一開始,小娟父母還信心十足,想著女兒可能只是遇到了些困難,很快就會聯系他們,還會自我安慰,翻遍武漢,總會在某個角落找到心心念念的小棉襖。
畢竟,小娟一直是所有子女里最懂事最乖巧最爭氣的那一個,是家里唯一的大學生。
小娟的父母不斷給自己打氣,繼續尋找著小娟,可日子越長,老兩口心里越是沒底。
但小娟只是失蹤,小娟父母也一直沒有收到死亡通知,因此老兩口即使不如一開始那樣希望滿滿,也依然認為,只要沒有壞消息傳來,女兒就一定還活在人世。
花費了幾個月時間,小娟的父母在武漢一無所獲,就將搜索面擴大,并花大價錢登報,只求能得到一點點有用的信息。
拾荒者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小娟的父母花光了所有的積蓄,期間也有不少所謂可靠的消息,可每次去證實,都只換來失望。
手上沒錢,小娟的父母就變賣了房產,拼盡最后一絲力氣來尋找愛女,幾年下來,小娟的父母幾乎花光了所有的積蓄。
就這樣十二年過去了,小娟父母從未停止尋找小娟。
時間來到2019年,武漢政府推出新政策,要進行“一標三實”的基礎信息采集。
響應上級號召的片警們頂著烈日,到各個社區和街道,挨家挨戶搜集居民的信息。
這一天,徐亞堂警官和同事們來到一所高校內的待拆遷居民樓內執行公務。
寒門的悲劇
因為待拆居民樓早就無人居住,其他同事并不想在廢棄樓里浪費時間,只有愛崗敬業的徐警官提出要再詳查一下附近的情況。
民警按政策搜集居民的信息
同事們到下一處指定地點繼續采集信息,徐警官則對拆遷居民樓進行檢查。
徐警官查看了一圈并沒有發現異樣,正打算離去,忽然,墻角傳來“嘶嘶嘶”的塑料袋響聲。
徐警官一回頭就看到一個蓬頭垢面的女子拖著塑料袋,下意識詢問了對方的名字,提出檢查相關證件的要求。
這個叫小娟的姑娘是個生面孔,拿不出身份證,說話又吞吞吐吐,明顯不太對勁,徐警官就將小娟帶回了警局。
一開始小娟對警察的問話很是排斥,直到徐警官安排了一名女警察對小娟進行了心理疏導,小娟才說出自己流浪十二年的經歷,并最終才換來和家人的團圓。
小娟和家人抱在一起痛哭了許久,十二年闊別重逢,場面又感人又心酸,不少警察也跟著紅起了眼眶。
徐警官勘察的廢舊老樓
這次,小娟能夠回到父母身邊,全靠徐警官的幫助。
為了表達謝意,小娟父母拉著小娟的手,雙膝下跪向徐警官表示感激,驚得徐警官趕忙扶起三人。
徐警官微笑著說:“為人民服務是我的職責。”
小娟的父母感激地點點頭,事后,專門寫了一封感謝信交給徐警官。
而小娟,則隨著父母回到了老家。
父母了解小娟的脾氣性格,也知道女兒是不想讓他們失望才故意消失不與家人聯系。
小娟父母并沒有斥責小娟,只是將小娟接回家,耐心地安慰小娟,告訴小娟不必急于重新開始,多給自己一些時間休息。
有了父母愛的鼓勵和滋養,小娟很快重拾起對生活的信心,補辦了身份證,展開新的生活。
僅僅因為丟失了身份證、找工作不順就失蹤十二年,乍一看有些離譜。
寫給徐警官的感謝信
但站在小娟的角度看,當時的她確實是陷入了某種困境,也不具備自洽的能力。
小娟的性格內向,家庭條件也很一般,父母平時都是忙于工作,根本沒有太多時間教導她。
家庭的局限性,導致小娟缺乏應變能力,學校教育也沒有告訴過學生們應該如何應對危機,如何在關鍵時刻求助他人。
其實,特別困難的情況下,求助警察是最好的選擇。
退一萬步來講,有些人比較好面子,不愿意在意外發生時聯系家人,也可以找學校和同學尋求幫助,畢竟同窗四年,人的心都不是冷的。
當然,最困難的情況下,家庭永遠是堅實的后盾,能為我們提供精神和物質上的助力,每個人都應該堅信,家是避風港,會帶來安逸和舒適。
網絡圖片
人總會長大,理應學會獨立自主,可一個人的力量總歸是有限的,也會有孤獨無助的時候。
陷入困境時,千萬不要逞強,更不能吝嗇于向他人求助。
小娟天真地認為,自己讓父母失望了,不應該再出現在父母面前,可她卻從沒考慮過,她的消失,會給家人帶來怎樣深重的傷害。
顛沛流離12年,小娟吃的苦和她內心的煎熬不是一般人能夠想象的。
12年來,無法和親人團聚的痛苦不斷蠶食著小娟的內心,讓她倍感煎熬。
可找不到工作和丟失身份證的恥辱感,卻讓她越發怯懦,不敢面對家人。
反觀小娟父母這邊,也同樣飽受折磨,每天都沉浸在失去女兒的悲傷之中,熬白了頭發,熬空了心靈。
印在撲克上的尋人啟事
好在熱心又負責的徐警官沒有忽視小娟,又耐心地打電話聯系了小娟的家人,才讓這一家人有機會重逢。
小娟足夠幸運,遇到熱心的徐警官,但并不是每個人都有小娟那份運氣能夠碰到生命中的貴人。
人生在世,不如意十之八九,誰都不可能預測到未來將會如何。
我們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把握現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一味地逃避,反而會讓原本糟糕的情況越變越差,最終到無法收拾的程度。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只要堅持不懈,一定能有所收獲。
觀眾朋友們如何看待小娟鬧失蹤這件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