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o筆記本電腦來了。4月10日,91Mobile公布了一組相信是聯想Moto新筆記本、平板電腦的產品渲染圖。其中平板電腦酷似已經在國內上架的聯想小新Pad Pro 12.7,而筆記本電腦看起來也和今年新款的聯想小新Pro 14高度相似。
圖片來源:91Mobile
對聯想這種「品牌多不壓身」的企業來說,在不同市場給產品換上當地消費者熟悉的品牌,并不是什么值得驚訝的操作。但出人意料的是,聯想這次給這兩款產品套的品牌既不是聯想也不是ThinkBook或NEC,而是11年前從Google手里收購的、從未生產過筆記本電腦的Moto(摩托羅拉移動)。
圖片來源:91Mobile
2025年4月8日,IDC公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PC出貨量數據:25年Q1全球出貨量達6320萬臺,出貨量同比上升4.9%。聯想仍然是全球市場份額第一,以1520萬臺的出貨量占據了24.1%的市場份額,同比增長高達10.8%;第二則是惠普,以20.2%的市場份額出貨1280萬臺PC,同比增長僅為6.1%。可以說,聯想已經成為了AI PC時代PC品類的王者。
而從最新曝光的圖片上看,聯想似乎還想在其PC AI的攻勢上再「加一把火」。
聯想和Moto,互相成就
2014年1月,聯想以29億美元的價格從Google手中接過了Moto品牌(摩托羅拉移動)。當時手機行業對于聯想這次收購普遍不太看好。
一方面,盡管聯想「家大業大」,在手機領域也有著超前布局,但無論是「中華酷聯」時代的樂Phone,還是后來的K系列都表現平平,其中K800還因為X86架構兼容性問題獲得了較差的市場評價。另一方面,Moto深厚的移動通訊家底在品牌拆分、Google收購時也流失了不少,收購Moto對聯想重振手機業務的推動作用「極為有限」。
但就像聯想讓ThinkPad起死回生,成為頂級商務筆記本的標志一樣;在2019年,聯想調整了Moto的產品策略,暫停了「沖高失敗」的Moto Z系列,將手機業務的重點放回品牌過去積累的品牌價值和口碑上,強調產品設計和軟硬件差異化路線,開啟了屬于聯想moto手機的又一段高光時刻:
圖片來源:聯想
Moto Edge以干凈的原生安卓系統重回了海外高端手機市場;經典的moto Razr折疊屏手機一經上市便成為全球爆款。時至今日,聯想moto仍是全球折疊屏市場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根據IDC公布的數據,2024Q4聯想moto以44.5%的市場占有率再次成為全球豎折(小折疊)市場第一位,甩開第二名一倍以上。
順帶一提,其實在聯想moto于國內外市場奮起直追時,聯想其實也保留「多線發展」的后手:2014年聯想收購Moto,但年底還推出了「樂檬」品牌K3;2015年聯想推出自有手機品牌ZUK,發布了ZUK Z1;甚至在2020年,聯想還推出了其首款電競手機——聯想拯救者電競手機Pro。
只不過主打低價(樂檬)、性價比(ZUK)和電競(拯救者)的手機最后都停產了,反而是moto還在手機市場發光發熱。從這點來看,moto和聯想的手機業務,確實也是一對互相成就的手機佳話。
Moto Book能為聯想帶來什么?
說完聯想和Moto在手機領域的成就,我們再來談談兩者在PC、平板領域合作的意義。開頭已經說過,即將發布的兩款新品(Moto Book 60、Moto Pad 60 Pro),極有可能會是聯想小新Pro 14(2025)和聯想小新Pad Pro 12.7的「換殼版」,而這兩款聯想小新產品在國內已經開售。這意味著Moto這兩款產品面向的不會是國內市場,也不太可能會在國內發售。
再比對聯想在國內和海外市場的品牌系列(不包含日本NEC),我們也不難看出,聯想在國內擁有完整「3+1結構」(小新、聯想、ThinkPad+拯救者),在海外卻唯獨少了負責擴大品牌接觸面,用高性價比「走量」的聯想小新——在過去,小新在海外市場一般以聯想IdeaPad品牌出現。
圖片來源:聯想
很顯然,聯想在海外將小新并入IdeaPad的做法,無法體現出其在性價比方面的獨特優勢,模糊了其以年輕人為目標客戶的品牌定位。在這種情況下,用聯想moto助力聯想小新的「出海」,也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Moto品牌在全球知名度極高。這種知名度不單單是中年群體對Motorola時期的品牌認知,同時還包含著年輕群體對Moto品牌的認知。
以上個月才結束的F1中國大獎賽為例,聯想在圍場外FanZone和圍場內均有極其醒目的曝光位;去年,聯想還和FIFA世界杯達成合作。再加上更早之前與MotoGP車隊(杜卡迪聯想車隊、Lenovo Ducati MotoGP)的合作,聯想正不斷用體育賽事強化其品牌在年輕消費群體中的認知。
圖片來源:雷科技
而在TikTok、instagram、X等海外社交媒體平臺上,Moto更是有著聯想旗下其他品牌難以匹敵的活躍度。憑借對時尚設計的精確把控和覆蓋全球用戶的軟件優化,Moto已經積累了龐大的年輕粉絲群體。而這種強大的品牌號召力,正是聯想小新目前最需要的「出海助力」。
聯想出海的風險與機遇
只不過,就目前的國際貿易環境來說,即便以聯想小新的性價比和Moto的全球知名度,Moto Book、Moto Pad在海外也不敢說一帆風順。
風險方面,近期熱議的關稅問題已經成為Moto Book海外推廣的最大障礙。根據市場調查機構IndesBox的數據,2024年全球筆記本電腦和平板電腦消費量最高的國家、地區依次為中國、美國、波蘭,三國加在一起占全球消費的51%。
其中聯想小新在中國市場已經非常成熟,不需要再套一層聯想moto的殼。但在美國堪稱「過家家」的關稅威脅下,產自安徽聯寶工廠、深圳南方基地的Moto Book、Moto Pad即便再怎么「高性價比」,也只能戰略放棄美國市場。
再加上我國將對在美國流片的芯片收取對等關稅,即使Moto Book優先供應非美國市場(歐洲、亞太),上漲的成本也會一定程度上影響其終端售價,降低產品競爭力。
圖片來源:聯想
機會方面,關稅問題雖然帶來了更高的成本壓力,但卻也給Moto Book創造了一個新的機會窗口:
首先,成本上漲影響的并不僅僅是聯想這一家企業,惠普、戴爾、華碩等傳統PC品牌也同樣需要面對。而當大家都漲價時,消費者必然會選擇更具性價比的品牌,比如Moto Book(聯想小新—)。
其次,聯想集團在全球PC產業布局的經驗也能幫助Moto Book減輕關稅政策的負面影響。除了安徽聯寶工廠、深圳南方基地(武漢基地主要用于生產手機)外,聯想在墨西哥(輻射美洲)、匈牙利(輻射歐洲)均設有工廠。基于USMCA協議和歐盟內部零關稅協議,Moto Book、Moto Pad仍有機會繞開部分關稅壁壘,維持海外價格優勢。
順帶一提,作為合作伙伴權益,2025年聯想還冠名了F1聯想匈牙利大獎賽。在IFA(德國柏林國際消費電子和家電產品展覽會)、MWC等面向歐洲市場的大型科技展會上,聯想的存在感同樣十分強烈。顯然,歐洲也是聯想正在發力的市場。“多點開花”的布局,讓聯想不用擔心被單一市場的不確定性政策環境沖擊。
總的來說,Moto Book、Moto Pad看似「新瓶裝舊酒」,但仍是聯想在全球品牌運營策略的優秀展示。聯想這種「左右開弓」的打法,確實也是如今關稅波動、行業競爭加劇的大環境下的最優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