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微塑料”被媒體 cue 得越來越多,相信你也知道了,微塑料會通過海鮮、外賣盒、瓶裝水進到你的肚子里,但你大概難以想象:吃菜也能吃進去微塑料吧?
在過往的研究中,大多數研究方向都指向了土壤和水資源——認為它們是微塑料進入食物鏈的主要途徑。然而,最新一項研究表明,大氣中的微塑料同樣不容忽視,空氣中的微塑料可以通過植物的葉子吸收,并最終進入我們的廚房與餐桌。
新聞詳情
該項研究于 4 月 9 日發表在知名期刊《自然(Nature)》上,由來自中國南開大學的研究團隊主導。在該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結合野外調查與實驗室模擬實驗,系統分析了植物葉片中兩種常見塑料——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苯乙烯(PS)的含量及其吸收行為。
研究結果顯示,在高污染區域(如滌綸廠周邊和垃圾填埋場附近),植物葉片中的 PET 和 PS 聚合物濃度可高達104 納克/克干重;而在露天種植的葉菜中,也可檢測到 102 至 103 納克/克干重的 PET 和 PS。此外,其含量隨大氣濃度的升高以及葉片生長時間的延長而增加。
最終,研究團隊證實,植物葉片確實可以吸收大氣中的微塑料
微塑料會通過葉片氣孔進入植物體內,經質外體途徑到達維管束,并在毛狀體中積累——這是微塑料進入食物鏈和人體的重要途徑之一。
背后故事
在進入人體后,微塑料可能會在人體各個器官內富集,甚至可能突破血腦屏障,進入大腦。2 月 3 日發表于《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的一項研究,在分析了收集于 2016 至 2024 年間 91 份已故人類的肝臟、腎臟和大腦樣本后發現:
在 2016 年至 2024 年間,大腦和肝臟中的微塑料濃度顯著增加。某些樣本中大腦的微塑料濃度甚至顯著高于肝臟和腎臟。
研究團隊還進一步發現,癡呆癥患者的大腦樣本中微塑料濃度顯著高于正常樣本,尤其是在腦血管壁和免疫細胞中可以觀察到明顯的微塑料沉積。
此外,2023 年的一項研究顯示,微塑料進入大腦后還會與神經元中的 α-突觸核蛋白(α-syn)相互作用,促進后者形成原纖維并復制,從而增加帕金森病的患病風險。
可能在將來,“你腦子里有塑料”不再是一句玩笑話,而是真實的體檢報告。
參考材料
1.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5-08831-4
2.https://news.bioon.com/article/f3968e143709.html
3.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4-03453-1
4.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i871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