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治療領域正在經歷
前所未有的技術革命
在這個充滿希望的時代
化療、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
構成了現代腫瘤治療的三大支柱
本文就來講講這三種治療方式的
具體作用原理及區(qū)別
讓患者朋友知己知彼
消除對這些治療的恐懼
積極的去面對這些治療
最終都能成功的消滅腫瘤
一、化療:抗癌戰(zhàn)場的"常規(guī)武器"
化療藥物的起源可追溯至二戰(zhàn)時期的芥子氣研究。科學家意外發(fā)現這類化學武器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進而開發(fā)出首個化療藥物氮芥。這種"以毒攻毒"的治療思路開創(chuàng)了癌癥藥物治療的先河。
化療藥物通過干擾DNA復制、阻斷細胞分裂等方式殺滅快速增殖的癌細胞。這種作用機制如同戰(zhàn)場上的地毯式轟炸,在殺滅腫瘤細胞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損傷正常組織。毛囊細胞、消化道黏膜等快速更新組織的受損,導致脫發(fā)、惡心等典型副作用。
現代腫瘤治療中,化療依然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輔助化療可使腫瘤縮小到可手術范圍,術后輔助化療能清除微轉移灶。統計顯示,早期腫瘤患者接受標準化療方案,5年生存率可提升15%-20%。
二、靶向治療:精準醫(yī)療的"制導導彈"
2001年格列衛(wèi)的上市標志著靶向治療時代的開啟。這種ABL激酶抑制劑對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治愈率超過90%,印證了"基因決定治療"的理念。靶向藥物通過識別腫瘤特有的驅動基因變異,像精確制導導彈般定點打擊癌細胞。
目前臨床應用的靶向藥物主要分為兩類:小分子抑制劑(如EGFR-TKI)和單克隆抗體(如曲妥珠單抗)。它們通過阻斷異常信號通路、抑制腫瘤血管生成等機制發(fā)揮作用。以晚期結腸癌為例,靶向治療可以使晚期患者總生存期得到大大的延長。
三、免疫治療:喚醒人體的"自衛(wèi)軍團"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問世徹底改寫了晚期腫瘤的治療格局。PD-1/PD-L1抑制劑通過解除腫瘤對T細胞的抑制作用,讓人體免疫系統重新識別并攻擊癌細胞。這種"松剎車"療法在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結腸癌等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例如對于MSI-H/dMMR的結腸癌患者,使用免疫治療可以使遠處轉移的腫瘤縮小甚至消失,極大的改善患者的總生存期及生活質量。
CAR-T細胞治療將基因工程推向新高度。通過基因改造T細胞表達特異性嵌合抗原受體,這種"活體藥物"在血液腫瘤治療中展現驚人療效。2022年《新英格蘭醫(yī)學雜志》報告顯示,CAR-T治療復發(fā)/難治性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的完全緩解率達58%。
免疫治療正在突破實體瘤的治療瓶頸。腫瘤疫苗、TIL療法等新技術不斷涌現。2023年ASCO年會公布的數據表明,個體化新抗原疫苗聯合PD-1抑制劑,使晚期肝癌客觀緩解率提升至35%。
站在精準醫(yī)學與人工智能融合的時代路口,癌癥治療正向著更智能、更個性化的方向發(fā)展。化療、靶向治療與免疫治療已從單一應用走向協同作戰(zhàn),免疫化療方案、雙特異性抗體等聯合策略不斷刷新生存紀錄。未來,隨著空間組學、類器官模型等技術的突破,人類終將實現對癌癥的精準控制與徹底治愈。這場持續(xù)百年的抗癌之戰(zhàn),正在迎來曙光初現的時刻。深圳市羅湖區(qū)人民醫(yī)院普外科專注于肝膽胰及消化道惡性腫瘤的綜合治療及全層管理,為您的健康保駕護航。
作者:洪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