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日本,多數人腦海中會浮現出“科技強國”的標簽,索尼的電子產品、任天堂的游戲機、豐田的汽車,這些工業時代的標桿,曾讓日本在全球科技領域獨領風騷。
可當全球邁入AI與數字化的快車道時,這個昔日的科技巨頭卻顯得步履蹣跚。傳真機的吱吱聲、軟盤的復古存儲、傳呼機的倔強存活,勾勒出一個與高科技形象格格不入的日本社會。
為何在AI浪潮席卷世界的今天,日本反而在信息化時代掉隊?
AI競賽中的“隱形人”
全球AI競賽如火如荼,中國憑借DeepSeek等大模型快速崛起,美國依托巨頭企業持續領跑,可曾經在科技行業傲視群雄的日本,在這場技術革命中近乎“隱身”。
數據顯示,日本如今使用生成式AI的人群僅占9%,遠低于中國的60%和美國的40%。更尷尬的是,截至至今,日本本土仍未能推出一款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語言模型。
日本在AI領域的這種斷層并非偶然,日本企業對AI的態度普遍冷淡,經產省調查顯示,超半數企業“從未考慮用AI提升效率”。許多公司仍依賴上世紀開發的封閉系統,例如金融行業沿用COBOL語言編寫的程序,制造業核心系統甚至停留在Windows 7時代。
要知道,中國就連小學生使用的都是Windows 11了,日本這些“古董級”架構維護成本高昂,導致企業將90%的IT預算用于修修補補,而非技術創新。
諷刺的是,日本并非毫無AI人才。在AI繪圖領域,開發者kohya為開源工具Stable Diffusion貢獻了關鍵代碼,讓全球用戶在使用時都能看到日文界面。
但是,這類個人成就難以彌補企業層面的集體缺席。當中國科技公司以“快速迭代”搶占市場時,日本仍困在維護老舊系統的泥潭中,與時代漸行漸遠。
傳真機與軟盤
若你走進日本辦公室,最顯眼的設備不是電腦或打印機,而是傳真機。很難想象,時至今日日本傳真機的保有率接近100%。從企業文件到外賣訂單,甚至東京統計新冠病例,都離不開這臺“過時神器”。
2020年疫情爆發時,東京都政府僅靠兩臺傳真機匯總數據,效率之低引發輿論嘩然,最終被迫升級電子系統。
民間對“古董科技”的執著更令人咋舌,截至2022年,日本仍有1900項政府流程要求使用軟盤提交數據,而民營企業中軟盤的使用更是司空見慣。
1.44MB的存儲容量,連一首MP3歌曲都裝不下,卻承載著日本社會的運轉邏輯。直到2024年7月份,日本政府部門在努力之下才算是正式告別了軟盤,但這僅僅是政府方面,民間企業依然有不少公司還在使用軟盤。
更荒誕的是,在中國如今只能在電視劇中看的的BB機,直到2019年才在日本正式“退休”,此前全國仍有1500名用戶堅持使用,甚至有人為其舉辦葬禮,哀悼“一個時代的終結”。
可即便通訊公司停止了傳呼機,但依然有一些老人們不愿舍棄傳呼機,即便是把它作為裝飾掛在腰間。
這種技術懷舊背后,是民眾對隱私的極端敏感與社會慣性。日本律師協會曾以“侵犯隱私”為由,迫使谷歌街景模糊處理人臉和車牌。而老年人抗拒電子支付,擔心留下“數字指紋”。
企業更是寧可用傳真機傳遞機密文件,也不愿承擔云端泄露的風險。很顯然,日本信息化滯后的根源,或許藏在人口結構與社會文化中。
當傳統成為創新的枷鎖
2020年,日本老年勞動者人數突破906萬,其中過半連Excel表格都未掌握,更遑論擁抱AI。許多企業高管認為“手寫記錄更可靠”,政府官員中甚至有人以“從未用過電腦”為榮,2020年東京奧運會網絡安全部長櫻田佳孝便因此辭職,成為國際笑談。
日本職場文化同樣拖累技術革新,在這里用郵件請示上級被視為“不禮貌”,電話或面對面匯報才是“尊重”。企業內部更是層級森嚴,新技術推廣需層層審批,往往錯過最佳窗口期。
與此同時,日本社會對“完美主義”的執念,讓企業沉迷于維護舊系統的穩定性,而非探索新技術的可能性。這種保守心態,與中美的試錯迭代模式形成鮮明對比。
政策層面,日本并非毫無行動。早在2001年,政府就提出“電子化日本”計劃,意圖推動數字化轉型。然而二十年過去,軟盤和傳真機仍是許多機構的“標配”。當其他國家用政策強行扭轉社會習慣時,日本卻選擇向傳統妥協,畢竟,讓老人放棄傳真機,比說服他們使用智能手機更難。
盡管困境重重,日本并非毫無轉機。在AI領域,個人開發者的努力逐漸顯現價值。AI繪圖工具Stable Diffusion的日文社區活躍度全球領先,許多獨立開發者通過開源項目推動技術落地。
同時日本政府近年嘗試“軟盤淘汰計劃”,2024年后停用軟盤提交政府文件,雖然進展緩慢,但至少釋放了變革信號。
在企業層面,部分初創公司開始打破傳統束縛。金融科技公司Money Forward利用AI優化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用戶數突破500萬。日本物流企業ZMP也開始研發自動駕駛貨車,試圖緩解司機短缺問題。
但這些案例仍屬鳳毛麟角,且面臨傳統行業的強烈抵觸。出租車行業多次抗議網約車合法化,擔心沖擊現有利益鏈。軟銀集團孫正義當年在日本推廣Uber和滴滴打車時,就遭到了難以預想的困境,對此他直言:“我難以想象居然還有這么愚蠢的國家!”
日本教育系統也在嘗試改變,日本文部科學省將編程納入小學必修課,并鼓勵高校增設AI相關專業。但師資短缺和教材滯后,讓許多學校只能教授基礎內容。
日本的困境,揭示了一個殘酷的現實,曾經的科技優勢,也可能成為轉型的包袱。當全社會對“穩定”與“隱私”的追求壓倒創新時,技術革命便成了無源之水。
傳真機的存活、軟盤的堅守、AI的缺席,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一場傳統與現代的對抗。
但我們需要注意的是,日本并非沒有破局的可能。或許當年輕一代逐漸掌握話語權,當企業不得不直面全球化競爭,這個“科技強國”終將找到傳統與創新的平衡點。只是,留給日本的時間,恐怕不多了。
參考資料
停滯的日本,還在用傳真機訂外賣2022-10-20澎湃新聞
月詠幻:當中國已大量使用AI時,日本還在努力淘汰軟盤和傳真...... 觀察者網2025-04-13
日本最后一家傳呼機公司停止服務:50年歷史正式落幕 2019-10-01環球網
日本官方終于決定淘汰軟盤!你沒看錯 是軟盤 2024-01-29快科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