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隊伍不斷壯大,相關糾紛數量上升。以往,偶有勞動者由于不明糾紛類型,在多部門間輾轉,耗時又費力。如今,上海全力打造的新就業形態勞動糾紛一站式調解中心,實現全區級覆蓋,40多家調解中心為新就業群體提供糾紛“就地化解”。
多方合力,問題只進一門
2024年6月,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糾紛一站式調解工作的實施意見》,并在半年內迅速完成本市首批新就業形態勞動糾紛一站式調解中心的建設布局。據統計,至去年年底,已建成40余家調解中心,實現區級全覆蓋,妥善處理新就業形態勞動糾紛1000余件。
近年來,包括網約車司機、外賣騎手、快遞小哥等在內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隊伍日益壯大,由于用工模式、獲取勞動報酬方式等明顯區別于傳統方式,權益保障渠道及內容亦有所不同。
市人社局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為了解決過去維權多部門、跨部門奔波的問題,人社部門牽頭成立了新就業形態勞動糾紛一站式調解中心,在人民法院、司法局、工會、企聯、工商聯等多方力量的聯合介入下,勞動者只要現場反饋自己遇到的問題,調解中心將“就地”負責后續一系列工作。“實現‘問題只進一門’,不需要再讓勞動者自行尋找其他渠道求助。”
多元模式助力高效解紛
記者了解到,一站式調解中心主要受理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與平臺企業和用工合作企業之間,因勞動報酬、獎懲、休息、職業傷害等勞動糾紛提出的調解申請。調解中心實行線上線下全融合的調解流程,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提供更加優質、低成本的多元解紛服務。其中,各區結合自身轄域特點,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具體工作,形成獨特經驗。
例如,作為普陀區的知名頭部企業,“餓了么”平臺企業很早就在企業內開展“藍騎士”爭議調解委員會試點工作,頗有成效。自2024年10月起,區人社局與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積極聯動、密切配合,聯合區人民法院、區司法局、區總工會及區工商聯等單位和部門,與“餓了么”共同成立“新就業形態勞動糾紛一站式市區聯合調解中心”,依托“藍騎士”爭議調解委員會現有調解員隊伍力量,負責處理配送員與平臺之間的糾紛協商調解工作。
另外,松江區也“走”出了自己的模式。從松江區人社局掛牌“新就業形態勞動糾紛一站式調解中心”以來,在轄區18個街鎮勞動關系矛盾預防協調中心都建設了“新就業形態勞動糾紛調解工作站”,充分發揮街鎮司法所、工會等部門工作力量,協同解決新業態勞動者的各類爭議。“近期,泗涇鎮新就業形態調解工作站就成功處理了一起糾紛,涉及17名直播帶貨員工的勞動報酬。”區人社局相關人員介紹。
從“多頭跑”到“一門辦”,一站式調解中心不僅提升了新就業形態勞動糾紛的解決效率,更彰顯了多方協同治理的智慧。未來,這一創新實踐或將為全國新業態勞動者權益保護提供可復制的“上海樣本”,讓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真正感受到“勞動有保障、糾紛有依靠”。
(勞動報 朱蘭英)
來源:中工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