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們說到,關稅風波擾動后,玉米開始回歸國內供需市場,盡管玉米依然在上漲,但是這時候的上漲已不再是關稅擾動下的情緒層面的助推了,而是回歸到了國內市場。
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近期的大風天氣影響了玉米的上量,所以在山東華北玉米上量低迷的情況下,玉米自然上漲。
但是我們昨天也分析過,這種上漲大概率不會持久,因為現在無論是深加工還是飼料企業都不具備持續提價的條件。
一是庫存高企。
無論是深加工還是飼料企業,玉米庫存均處于高位。
數據顯示,深加工目前企業庫存近600萬噸,高于去年同期。而飼料企業庫存也約為35天左右,同樣也高于去年同期。
二是需求不旺。
由于下游產品需求不旺,走貨較慢,且玉米價格上漲以后拉升了成本,于是深加工利潤虧損,開機率降低,自然也沒有動力提價再收玉米。
而飼料企業也由于養殖業不景氣,以及小麥即將收獲,采購玉米的意愿也不強。
這是現階段玉米的現狀,但我們今天要說的是雖然關稅對玉米的實質影響不大,但是玉米依然要面臨兩個調整:
第一個調整是進口玉米減少后,國內玉米市場的重新平衡。
這個平衡包括兩個方面:
一個是供需。
雖然說進口玉米對國內玉米市場影響不大,但長期來看也存在一定影響,主要是南方銷區進口玉米減少后,需求將轉向國產玉米,而由于我國玉米是北糧南運,所以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玉米的流向。
過去幾年,在進口玉米持續超過配額的狀態下,國內玉米貿易流向形成了一種平衡,但現在這個平衡要被打破,進口玉米大幅回落以后,局部地區玉米貿易將重新尋找新的平衡。
另一個則是政策。
農業是政策性行情,玉米更離不開政策的主導。
而今年來看,政策端對于玉米的利好十分明確,并且預計不止今年,在國際市場風云變幻的大背景下,政策端挺糧的決心大增。
一個需求增加,一個政策力挺,這也是玉米價格重心上移的底氣。
第二個調整就是心態及情緒的調整。
近幾年,情緒對行情的影響明顯放大。
一方面是近兩年國際市場并不穩定,先是疫情,然后是俄烏沖突,現在又是關稅戰,使得市場情緒波動較大。
另一方面,也是互聯網普及以后,各種消息亂飛,也不乏各種炒作看漲看空,也影響了正常的行情判斷。
包括比如這次,受關稅影響,玉米看漲情緒再次大增。
但也要看到,這種情緒影響正在減弱,或者說隨著玉米市場逐漸回歸平穩,情緒擾動也變得有限。
一是玉米行情變得越來越可控。
無論是疫情還是俄烏沖突等,都是突然性事件,所以往往給糧食市場造成了突然性的沖擊,但關稅戰并不是。
因為在2018年我們就經歷過,而且隨著這次特朗普再次勝選以后,這個關稅戰可以說是早有預料的。
而這次中國打得是有把握之戰,所以關稅對于玉米的擾動一定是有限的,情緒層面不宜過分放大。
二是玉米的頂底越來越明晰。
今年玉米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筑底清晰,同時頂部也比較明確,即玉米難大跌,但同樣也不會像前兩年那樣大漲,更多是一個動態小幅上移的趨勢。
所以在看玉米的漲跌的時候,也要在這個大背景下去看,才不會偏離。
本文完,歡迎關注并點贊,給個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