鉆石,曾經是愛情與財富象征,如今卻成了許多人的“燙手貨”?
去年,西方巨頭戴比爾斯還在大量囤積鉆石,寄希望升值賺錢。然而,短短一年過去,其庫存已積壓高達2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6億),市場價格一路暴跌至低谷。
在這場“鉆石寒冬”背后,業內專家稱,中國或是其中關鍵推手。
2023年,歐美鉆石市場還算穩定。戴比爾斯首席執行官阿爾·庫克信心十足地宣稱,公司正大量囤積原鉆,坐等市場復蘇。
然而,現實給了他沉重一擊。僅過了一年,全球鉆石市場價格暴跌超40%,庫存堆積如山。到了2024年底,戴比爾斯的庫存直接達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高記錄!
西方鉆石陷入困境的同時,中國鉆石卻在快速崛起。2024年,中國鉆石在鉆石市場份額已達56.8%,且還在持續增長。
相比之下,中國鉆石和西方鉆石在外觀上難以用肉眼或儀器區分,在化學、光學等屬性上完全一致,但中國鉆石成本更低,自然價格也占據優勢。
這讓不少昔日買不起鉆石的愛好者,選擇中國市場。據河南頭部鉆石品牌柘光透露,咨詢后的訂購需求已從8%-9%飆升至80%-90%。
一、西方鉆石崩盤?
過去,西方鉆石動輒能夠叫出天價,其實主要得益于營銷與炒作手段。
上世紀,戴比爾斯憑借武裝和壟斷手段,成為全球最大鉆石供應商,但其嚴格控制每年鉆石供應量,營造出“物以稀為貴”假象,并借助“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等營銷手段,讓鉆石逐漸被貼上了“奢侈”“天價”標簽。
然而,這種需求刺激策略存在一個嚴重弊端:在經濟不景氣時期,人們錢包干癟,即便非常想購買鉆石,也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疫情之后正是如此,而這一時期,中國鉆石產能實現重大突破,進一步加劇消費者對西方鉆石的觀望態度,戴比爾斯庫存積壓也就不足為奇了。
二、中國鉆石迎來春天?
2018年,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正式認可中國鉆石的真鉆地位,中國迅速把握這一機遇。短短幾年間,中國鉆石產能迅速攀升至全球首位,市場份額占比超75%,成為全球鉆石供應的絕對主力。
此外,中國工廠在鉆石制造技術上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已能夠滿足市場對高端鉆石定制需求。例如,國內品牌柘光以VVS凈度、D級顏色、3EX切工為標準,加上18k金托,一克拉價格僅在8000元。
截至2024年末數據顯示,其在淘寶、官網、京東等多個平臺累計吸引了40萬關注用戶,日均咨詢量接近千人,總成交額已突破千萬元。
據京東商智數據,實時成交額在珠寶行業已經排至第二位,僅次于某海外大牌,主要消費群體集中在32至65歲之間,以一線城市高凈值人群為主。
據其官網專屬顧問介紹,由于國際通訊不暢,不少來自美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消費者,通過國內親友進行個性化定制。
廣東許先生最近在柘光京東店給妻子定了一顆9克拉鉆飾,“老婆一直想要那種像電影明星戴的鴿子蛋”,他說,“是朋友推薦過來的,說柘光在一對一復刻上技術特別好。我本來還有點半信半疑,但全程服務很周到,收到貨后鉆石也很漂亮,我老婆挺滿意的。”
三、西方巨頭的掙扎與失策
面對中國鉆石來勢洶洶,西方企業也在絞盡腦汁,但對策似乎都收效甚微。2021年,潘多拉宣布全面引入培育鉆石,然而轉型并非一蹴而就,市場不會像“過家家”一樣等待。
戴比爾斯則選擇通過降價來清理庫存,2024年兩次降價25%,但效果并不理想。而且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即便西方鉆石降價,仍在努力維持其昂貴的標簽,與中國鉆石相比,毫無性價比優勢,反而讓消費者對天然鉆石的價值穩定性產生了懷疑。
與此同時,美國鉆石制造商WD Lab Grown Diamonds在2023年申請破產,這進一步凸顯了西方市場的競爭壓力。而中國鉆石卻穩穩地將市場份額牢牢掌握在手中。
西方鉆石衰落與中國鉆石崛起,不僅是市場選擇結果,更是傳統觀念與新興技術的較量。西方企業曾通過廣告將天然鉆石打造成愛情的象征,但如今,性價比已成為消費者更關注的因素。
對中國企業來說,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盡管在產能和價格上占據優勢,但要在國際市場上站穩腳跟,仍需加強品牌建設和技術創新。
畢竟,國際市場的競爭從來都不是一場輕松的游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