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美雞肉貿易制裁事件解讀1.我國制裁舉措詳情
2025年4月4日,我國海關總署做出一項重要決定,因在進口雞肉中檢出禁用獸藥呋喃西林,暫停了兩家美國禽肉企業——Mountaire Farms和Coastal Processing對華的雞肉出口。
這兩家企業在美國對華雞肉出口中占據著重要份額,它們的“出局”無疑給美國雞肉輸華帶來巨大沖擊。
在關稅方面,我國此前已對美國雞肉產品加征34%的關稅,4月12日進一步提高至49%。如此高的關稅,直接削弱了美國雞肉在我國市場的價格競爭力。
數據顯示,2025年前2個月,我國自美國進口雞肉僅占6.44%,國內企業如雙匯等迎來了替代美國雞肉的市場機遇,雞苗價格更是暴漲40%,白羽肉雞產業鏈呈現出全面回暖的態勢。
2.美國雞肉產業現狀
美國雞肉產業對我國市場依賴程度頗高,我國是美國雞肉的第二大買家。然而,當下美國雞肉產業卻面臨著諸多困境。
高關稅政策使得美國雞肉在我國市場的價格優勢不再,銷量大幅下滑。同時,飼料成本也因大豆等進口受限而上升,進一步壓縮了利潤空間。
2024年禽流感的爆發,更是讓美國雞肉供應鏈雪上加霜。禽流感不僅導致大量雞只死亡,影響了雞肉的產量,還使得消費者對美國雞肉的安全性產生擔憂,進一步抑制了市場需求。
從整體規模和發展趨勢來看,美國雞肉產業原本憑借先進的技術和龐大的養殖規模在全球占據重要地位,但如今受貿易摩擦和疫情影響,發展前景充滿了不確定性。
二、事件帶來的利弊影響1.我國農民的影響(1)機遇與好處
·市場機遇增加:隨著我國暫停美國雞肉進口,國內雞肉市場出現空缺,我國農民迎來了填補這一市場空白的絕佳機會。雞苗價格暴漲40%,意味著養殖利潤大幅增加,農民養殖積極性高漲。
·產業發展帶動:白羽肉雞產業鏈全面回暖,從雞苗養殖到雞肉加工等各個環節都將受益。農民不僅可以通過養殖獲得收益,還可能參與到產業鏈的其他環節,拓展增收渠道。
·政策支持可期:政府為了推動國內雞肉產業的發展,可能會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如提供養殖補貼、技術培訓等,幫助農民更好地適應市場變化,提高養殖效益。
(2)挑戰與壞處
貿易戰帶來的影響并非全是積極的,我國農民也面臨著一些挑戰。貿易戰可能導致農資價格上漲,如飼料、獸藥等,增加了養殖成本。
國際市場的不確定性增加,可能影響雞肉的出口,給農民帶來銷售壓力。此外,農民在調整種植結構和養殖方式時也面臨困難,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資金來學習新技術、適應新市場。
2.對美國農民的影響(3)損失與困境
美國農民因失去我國市場遭受了巨大損失。我國是美國雞肉的重要出口市場,失去我國市場后,大量雞肉產品滯銷,農民收入大幅減少。
飼料成本上升進一步壓縮了利潤空間,許多農民面臨著資金周轉困難的問題。美國政府雖然可能會采取農業補貼措施,但這些補貼往往難以彌補農民的實際損失,而且補貼政策的實施效果也存在不確定性。
(4)潛在轉機
盡管面臨困境,美國農民也并非毫無轉機。他們可以嘗試開拓其他市場,如東南亞、中東等地區,尋找新的銷售渠道。
此外,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其他農產品種植或養殖,也可能緩解貿易戰帶來的影響。但這些轉變需要時間和資金投入,而且市場競爭也十分激烈,美國農民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三、目前存在的問題和痛點1.國內產業問題(5)種源替代難題
國內種源自主化雖取得一定進展,如圣農發展的“圣澤 901”白羽雞品種市占率有所提升,但仍面臨諸多難題。
技術瓶頸是首要問題,國外在種源研發方面起步早、技術成熟,國內企業在基因選育、繁殖技術等方面與國外仍有差距,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進行科研攻關。
資金投入也是一大挑戰,種源研發周期長、成本高,從研發到推廣需要巨額資金支持,這對于許多企業來說是沉重的負擔。
在市場推廣上,國產種源的市場認可度有待提高,部分養殖企業習慣使用國外種源,對國產種源的性能和穩定性存在疑慮。
此外,國產種源在某些性能上與國外種源仍有差異,價格也相對較高,這都增加了市場推廣的難度。
(6)飼料成本壓力
關稅調整導致飼料原料價格上漲,給養殖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成本壓力。大豆是雞飼料的主要原料之一,中美貿易摩擦使得大豆進口受限,價格上升,直接增加了養殖成本。
為了應對成本壓力,養殖企業采取了多種措施,如優化飼料配方,減少對高價原料的依賴;與供應商協商價格,降低采購成本等。
然而,這些措施的效果有限。優化飼料配方需要專業的技術和大量的試驗,而且可能會影響雞肉的品質;與供應商協商價格也面臨著市場價格波動的不確定性。此外,養殖企業還面臨著環保要求提高、人工成本上升等問題,進一步壓縮了利潤空間。
2.國際市場風險(7)貿易政策不確定性
中美貿易關系的不確定性對雞肉產業進出口產生了重大影響。貿易政策的變化可能導致關稅調整、進口配額限制等,增加了企業的經營風險。
當貿易摩擦加劇時,我國可能會進一步提高對美國雞肉的關稅或限制進口,而美國也可能采取反制措施,影響我國雞肉的出口。
企業應對貿易政策變化的策略有限,一方面要密切關注政策動態,及時調整生產和銷售計劃;另一方面要拓展多元化市場,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
然而,拓展新市場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資金,而且面臨著市場競爭激烈、文化差異等問題,企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8)禽流感疫情威脅
禽流感疫情在全球范圍內時有爆發,給雞肉產業帶來了嚴重的影響。疫情導致大量雞只死亡,影響了雞肉的產量和供應。消費者對禽流感的擔憂也會降低對雞肉的需求,導致市場價格下跌。
疫情還可能導致各國加強進口管制,限制雞肉的進出口,進一步影響產業的供應鏈和市場格局。盡管各國都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但禽流感疫情的爆發仍然具有不確定性,給雞肉產業帶來了潛在的風險。
四、個人看法與思考1.貿易戰的本質與影響
中美雞肉貿易戰本質上是兩國在貿易領域的利益博弈。美國在貿易中常采取保護主義措施,試圖維護自身產業優勢,而我國為保障國內消費者健康和產業安全,不得不采取反制措施。
這場貿易戰對兩國經濟、產業和民生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對美國而言,雞肉產業受損,農民收入減少,相關產業鏈上的企業也面臨困境,經濟增長受到一定阻礙。
對我國來說,雖然短期內國內雞肉產業迎來發展機遇,但也面臨種源替代難題和飼料成本上升等挑戰。
在民生方面,美國消費者可能因雞肉供應減少而面臨價格上漲,我國消費者則需關注國產雞肉品質能否持續提升。
貿易戰沒有贏家,只會破壞全球產業鏈的穩定,阻礙經濟的健康發展。
2.產業發展的方向與建議
我國雞肉產業未來應朝著多元化、自主化和國際化方向發展。
首先,要加強種源研發,加大科研投入,突破技術瓶頸,提高國產種源的性能和市場認可度,擺脫對國外種源的依賴。
其次,積極拓展國際市場,在保證國內市場供應的同時,將優質的國產雞肉推向全球,提高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此外,還應注重產業升級,提高養殖和加工的科技含量,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產品質量。
政府應發揮引導作用,出臺相關政策支持種源研發和產業升級,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企業要加強自身創新能力,加強合作,共同應對市場挑戰,推動我國雞肉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五、我國農民的應對準備1.調整種植養殖結構
我國農民應緊跟市場需求和政策導向,靈活調整種植養殖結構。鑒于當前雞肉市場的變化,可適當增加雞苗養殖數量,尤其是選擇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品種,如國產的“圣澤 901”白羽雞。
同時,考慮增加高附加值農產品的種植和養殖,比如發展有機蔬菜種植、特色家禽養殖等,以提高經濟效益。
不過,在調整過程中,農民需注意技術和市場風險。新技術的應用需要一定的學習成本和實踐經驗,若操作不當可能影響產量和質量。
市場需求也存在不確定性,盲目跟風可能導致產品滯銷。因此,農民要做好充分的市場調研和技術儲備,謹慎做出調整決策。
2.提升自身能力素質
在產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我國農民提升自身能力素質迫在眉睫。農民應積極參加各類學習和培訓活動,提高科技素養,掌握先進的養殖技術和種植方法,如科學的飼料配方、疾病防控技術等。
同時,也要提升經營管理能力,學會合理規劃生產規模、控制成本、拓展銷售渠道。
政府和社會在農民培訓方面肩負著重要責任。政府可以組織專業的技術人員深入農村開展培訓課程,提供免費的學習資源。社會機構也可以通過舉辦講座、研討會等形式,為農民提供交流和學習的平臺,幫助農民更好地適應產業發展的需求。
3.關注市場動態和政策變化
我國農民要密切關注國內外市場動態和政策變化,這是降低市場風險的關鍵。市場價格波動、供求關系變化等都會直接影響農民的收益,而政策的調整也可能帶來新的機遇或挑戰。
農民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獲取市場信息和政策解讀,如關注農業部門的官方網站、訂閱農業資訊刊物、參加行業交流活動等。及時了解市場動態和政策變化后,農民要迅速調整生產經營策略,合理安排生產規模和銷售計劃,避免因市場變化和政策調整而遭受損失。
對此,大家怎么看?歡迎留言交流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