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玩過《盟軍敢死隊》嗎?
軍武菌小的時候,經常跑到鄰居家的大孩子們家里去圍觀他們玩游戲,除了《紅色警戒》、《星際爭霸》這些知名大作外,《盟軍敢死隊》也是當時十分流行的游戲。對于80、90年代出生的老游戲玩家來說,《盟軍敢死隊》系列是個不可能繞得開的作品,估計這篇文章的讀者,就有不少人玩過《盟軍敢死隊》系列。
但遺憾的是,和那個年代眾多知名游戲一樣,《盟軍敢死隊》錯誤的判斷了市場環境和玩家需求,在《盟軍敢死隊2》之后迅速走向了衰落。2006年的《盟軍敢死隊4》發布后,整個系列的口碑更是徹底崩盤,把發行商Eidos直接給干倒閉了。這個一度風靡世界的游戲IP也就此被終結。
如今,隨著游戲工業的發展,傳統的即時戰略/戰術游戲已經式微。雖然也有《影子戰術》等“精神續作”,但很少還有新玩家會去體驗這種被“淘汰”的游戲形式。也正因為如此,軍武菌從來沒有想過,《盟軍敢死隊》居然還有推出續作的一天。
01
談起即時戰術游戲,如今市面上的作品大多是一些小型工作室開發的小品級游戲。不論是以古代日本為背景的《影子戰術》還是描述蘇德戰爭題材的《蘇軍游擊隊1941》,這些游戲的身上都能夠看到當年《盟軍敢死隊》的影子。準確來說,《盟軍敢死隊》就是即時戰術游戲的開山之作。
《盟軍敢死隊》的首部作品《深入敵后》由西班牙Pyro工作室開發,1998年發售。這是Pyro的首部作品,而且直到今天,這可能也是西班牙歷史上最著名的電子游戲。
對于游戲行業,1998年是個相當重要的年份。這一年,各大游戲廠商接連推出了一系列新作——《星際爭霸》、《半條命》、《博德之門》、《輻射2》、《合金裝備》、《生化危機2》、《寄生前夜》……每一部都是重量級甚至跨時代的經典作品。而在這樣的“地獄開局”中,《盟軍敢死隊》能夠脫穎而出,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獨特的即時戰術模式。
和《命令與征服》等流行的即時戰略游戲不同,《盟軍敢死隊》將戰場集中在了小規模的小隊戰斗中,玩家指揮的不是一整支兵團,而是一支突擊隊中幾名身懷絕技的士兵。這樣的設計刪去了整個運營部分,簡化了游戲機制,但對戰斗系統進行了深度的開發,以當時的技術水平最大程度上還原了小股部隊滲透突襲敵軍的特種作戰形式。
在當時,市面上根本沒有這種類型的游戲,因此《盟軍敢死隊》的出現讓玩家們眼前一亮。再加上上世紀80年代正是各種“敢死隊”“突擊隊”題材動作電影、電視劇流行的年代,很多玩家從小就看過諸如《加里森敢死隊》等經典之作,如今能夠在游戲中親身體驗指揮突擊隊深入敵后,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了,因此游戲剛一發布就立刻大獲成功。
《盟軍敢死隊》成功之后,游戲的發行商和開發團隊又趁熱打鐵,推出了資料片《盟軍敢死隊:使命召喚》和續作《盟軍敢死隊2:勇者無畏》。前者在游戲本體的基礎上進行了進一步的拓展,質量不輸本體,后者則是對即時戰術玩法的全面升級,給了玩家更具深度的游戲內容,還加入了更多的角色、對日作戰的劇情,將這一系列的口碑推上了全新高度。
但遺憾的是,由于發行商和開發團的的意見出現了分歧,《盟軍敢死隊2》發售后,Pyro工作室的主創團隊離開了公司。失去了原班人馬后,Pyro工作室雖然又在2003年開發出了續作《盟軍敢死隊3》,但無論是游戲本身的玩法深度,還是畫質水平都和同時期的作品有很大差距,有些地方甚至不如前作,這也影響了本作的口碑。
但這還沒完,或許是看到了《使命召喚2》等游戲的成功,發行商Eidos做出了一個至今都讓人難以理解的舉動:2006年,《盟軍敢死隊4》正式發售,但這部作品在游戲方式上和此前的《盟軍敢死隊》完全沒有一丁點聯系——Eidos將《盟軍敢死隊》改成了一部FPS游戲!
顯然,《盟軍敢死隊4》沒有取得發行商預想中的成功,而是當場暴死,游戲不僅沒賣出去,還得罪了《盟軍敢死隊》系列的老玩家。2009年,Eidos由于經營不善,被史克威爾-艾尼克斯收購,成了SE的歐洲分部。Pyro工作室也在2017年徹底停運,也幾乎給這個系列徹底釘上了棺材板。
不過在2018年,開發了《海島大亨》系列的德國Kalypso Media收購了《盟軍敢死隊》系列的IP,并專門為這一系列成立了全新的Claymore游戲工作室。2020年,Kalypso發行了《盟軍敢死隊2》的高清重置版,又在2022年發行了《盟軍敢死隊3》的高清重置版。而在2025年4月9日——系列的最新作品《盟軍敢死隊:起源》也終于正式發售了。
02
和很多時隔多年才重啟的IP一樣,《盟軍敢死隊:起源》采取了“前傳”的形式來創作劇情。這樣的好處在于不需要繼承前作的劇情,而是可以“從頭開始”,防止新玩家既不認識角色,也看不懂劇情,是一個相當“討巧”的手段。
和標題一樣,《盟軍敢死隊:起源》講述了這支突擊隊從無到有組建起來的全過程。在游戲中,前作的多名經典角色,例如“綠色貝雷帽”、“工兵”、“司機”等角色都會按順序逐一出場。這樣的設計一方面是劇情需要,另一方面也讓玩家有時間熟悉新角色的功能和適合的場景,降低了游戲的上手難度。
在游戲的流程中,玩家將會體驗到一系列二戰期間的作戰任務,涵蓋了西線、東線、北非戰場甚至北極地區,破壞納粹德國的邪惡計劃。這些任務的難度相當高,需要玩家深思熟慮,仔細規劃路線和計劃,充分利用手中突擊隊員的能量,才能完成目標。
在游戲玩法方面,本作延續了《盟軍敢死隊》系列的主要內容,包括經典的敵人“錐形視野”設計和巡邏路線,不同角色功能各異的技能和裝備等等。但在一些設計上,本作也做出了一定的簡化,例如取消了背包系統,玩家無法再通過搜索敵人的尸體獲取物資。總體來說,游戲的設計更接近于較為簡單的初代《盟軍敢死隊》,而不是后來更受好評的二代。
而對于二代的玩家來說,《盟軍敢死隊:起源》在其他方面的內容也有所“縮水”,二代中的新角色、新系統和亞洲戰場在本作中也都沒有出現,這一點還是非常讓人遺憾的。
當然,這一點軍武菌也非常理解——這不僅是《盟軍敢死隊》這個經典IP的重啟制作,也是Claymore游戲工作室的首部作品,還是如今極為小眾的即時戰術題材,游戲的開發團隊或許是想將風險降低到最小,避免因為內容過于復雜出現大量BUG,或是因為難度和學習成本太高“勸退”玩家。
03
總體來說,《盟軍敢死隊:起源》的質量只能說是“中規中矩”。游戲本身的優化一般,人物動畫僵硬,操作邏輯也存在一定的問題,相比其他一些新型的即時戰術游戲很難拉得開差距,這也難免讓很多期待本作的老玩家有些失望。結合游戲249元的定價,著實讓人感覺不是很值得。
不過,作為《盟軍敢死隊》系列的重啟之作,軍武菌還是很期待游戲后續的更新,以及未來更多續作的。畢竟,在《影子戰術》的開發商mimimi解散之后,這年頭還愿意繼續開發即時戰術游戲的常識已經鳳毛麟角了。如果你也是《盟軍敢死隊》系列的老玩家,想要重新回味一下自己的“童年回憶”,還是可以考慮入手體驗一下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