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廣軍事
23900型兩棲攻擊艦是蘇聯解體后俄羅斯建造的最大噸位水面艦艇。最新衛星圖像顯示,該型艦首艦“伊萬·羅戈夫”號正在克里米亞半島的扎利夫造船廠加快建造進度。俄羅斯方面曾表示,該艦將于2027年試航。
不過,扎利夫造船廠此前多次遭到烏克蘭的襲擊,在俄烏沖突背景下,俄羅斯這艘巨艦能否順利交付?
加速推進建造進度是何緣故?
資料圖:俄羅斯23900型兩棲攻擊艦效果圖
衛星圖像顯示,“伊萬·羅戈夫”號兩棲攻擊艦仍在建造中,其艦體的完成度較2023年及2024年中期有明顯提升。對于俄羅斯加速推進23900型兩棲攻擊艦建造進度的原因,軍事觀察員曹衛東進行了以下分析。
曹衛東:
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無力建造大型水面艦艇,曾計劃購買法國“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但受美西方制裁影響,法國無法提供,所以俄羅斯不得不自己建造。
兩棲攻擊艦可以增強俄羅斯兵力投送與兩棲作戰能力。以俄烏沖突為例,俄羅斯可以通過兩棲攻擊艦從黑海方向進行海上登陸作戰,威懾烏克蘭。
因此,俄羅斯加快23900型兩棲攻擊艦的建造進度,根本目的在于增加其未來作戰能力。
為何選擇扎利夫造船廠?
資料圖:被烏軍導彈命中后起火爆炸的俄羅斯渡輪
俄羅斯海軍目前共訂購了2艘23900型兩棲攻擊艦,分別命名為“伊萬·羅戈夫”號和“米特羅凡·莫斯卡連科”號,兩艦已于2020年在扎利夫造船廠舉行龍骨鋪設儀式。不過,該造船廠曾多次遭受烏克蘭的襲擊。在曹衛東看來,俄羅斯目前處于兩難困境:即使存在被襲擊的風險,也不得不繼續加快建造進度。
曹衛東:
扎利夫造船廠具有建造大型水面艦艇的經驗,所以在這里建造23900型兩棲攻擊艦對俄羅斯而言是一個多快好省的辦法,但同時也面臨困境:
一方面,該造船廠位置靠近烏克蘭,很難保證其不受烏克蘭的攻擊;
另一方面,如果搬到更遠或更安全的地方,則沒有建造的條件。
因此,俄羅斯只能硬著頭皮在這里建造這兩艘兩棲攻擊艦,同時加強此區域的防空反導能力。
這艘巨艦能否順利交付?
資料圖:當地時間2019年12月12日,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維修時起火(來源:央視新聞)
曹衛東進一步分析,即便俄烏沖突不會對建造工作造成任何影響,“伊萬·羅戈夫”號能否按期交付也是未知數。
曹衛東:
首先,建造23900型兩棲攻擊艦對俄羅斯而言是全新的探索;
其次,建造完成后艦艇能否達到預期目標尚不確定;
再者,俄羅斯在維修、升級“庫茲涅佐夫”號航母時曾出現過重大事故,因此不能排除在建造23900型兩棲攻擊艦時發生事故的可能性。
這些因素都會嚴重影響“伊萬·羅戈夫”號的建造進度,所以按期交付存在較大困難。
記者:贠瑞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