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場即沸騰,永遠的常青樹。
孫燕姿 2025「就在日落以后」巡回演唱會在新加坡拉開帷幕,歌迷路人紛紛加入狂歡。
天后歸來即沸騰,還得是孫燕姿啊!
從墨爾本閃現新加坡,林俊杰瞞著孫燕姿做了「就在日落以后」第一場的尾場嘉賓,與她一起合唱了《我懷念的》。
他說:“我一定要回來,一定要來到這里。因為實在太想你。我跟臺下所有的歌迷都一樣,等舞臺上的燕姿等了11年,終于又可以感受到你在舞臺上的發光發亮,非常想念,所以選擇了《我懷念的》。”
一段發言一首歌,道出了所有歌迷對孫燕姿的情緒:思念。
孫燕姿是一款“任性”的“常青頂流”——總在人們的視野中消失,又在人們的耳機中長存,似乎消失了很久,又好像從未離開過,一出現就激起千層浪,掀起回憶殺。
時光大浪淘沙,老牌歌手的歌迷來來往往很正常,但我們驚奇地發現:紅極一時又動向極少的歌手中,孫燕姿的歌迷的忠誠度反而與日俱增。探求原因只有四個字——無法代替。
“沒有一個22歲的女生,像她這樣唱歌”,是孫燕姿首張專輯《YAN ZI 孫燕姿》封面上的一句話。
孫燕姿是如何唱歌的呢?她剪著利落的短發,穿著最簡單的背心、T恤、牛仔褲,干凈清爽又自然;她對鏡頭唱著“心在醉心在飛我敢追”,歌詞灑脫嗓音空靈,帶著新鮮的生命力唱出千禧年“獨立”“叛逆”“自由”的獨特味道。
她的音樂,總是彌漫著夏天的味道,是在蔥郁曠野奔跑流汗后,吃半個冰鎮西瓜的痛快清爽;也是趁著大人上班悄悄溜出去探索城市的鬼馬叛逆;是每個青春期少男少女率直勇敢的活力。
她崇尚自由和獨立,告訴你“感覺對了我要出發,用我自己的步伐,告別所有舊的想法。”她的歌聲里總有一點點沖動和倔強的力量,吸引著每一代的少女少男。
2000年,22歲剛剛大學畢業的孫燕姿在華納音樂的支持下出道,第一張專輯就擊敗了同期的周杰倫,一舉奪得臺灣金曲獎最佳新人獎,以及當年臺灣地區的年度專輯銷量冠軍。
近25年過去了,我們好像還是沒有找到第二個22歲女孩會像她一樣唱歌。她無法被替代,一直被思念。
在孫燕姿身上你會同時感受到兩種看似矛盾的情愫:平淡與生命力。
孫燕姿是一個很“淡”的人,說話輕聲細語的,發唱片頻率也慢吞吞的,更是很少看到她有什么驚天的八卦新聞,最叛逆的事情或許就是“三進三處”娛樂圈,而每次的原因都因堅持、尋找自我與生活。
同輩女歌手,在二十多年間一個比一個變化大,蔡依林從甜心辣妹變成敢于表達的先鋒icon,蕭亞軒變成了姐弟戀經驗足以出書的情感教主,張韶涵因為陷入家庭風波而浮浮沉沉好幾次,王心凌努力轉型證明自己不只有甜心這一面……
她的音樂卻總在唱生活唱成長,傳遞自己的思考與變化,在尋找生命最本真的樣態。《天黑黑》里外婆的童謠與都市迷惘交織,《我要的幸福》里講述青春期的躁動,到如今《日落》中坦然接納時光的饋贈,她的歌聲始終是生活的鏡面。
在本次演唱會上,孫燕姿分享“消失”的日子:“其實我沒有任何的心得,我每天都在操心小孩要吃什么,每天看新聞、Netflix,我發現自己很普通,沒有特別的天賦做這個,沒有驚為天人的事情,但我承認我有一點小任性,我都選擇想要過的生活,我覺得不管選擇最光鮮的、還是最平凡的,我們都在尋找更好的自己。”
她在社交賬號上分享生活日常,帶孩子升級打怪指南,炸廚房二三事,還因為孩子考試暫停演唱會上了一次熱搜。
她的歌聲是少年心性的純粹與倔強,撫慰正在面對迷茫、焦慮、失意的中年人、年輕人;她的生活是“歲月靜好”的具象化,平淡、樂觀,沒有矯揉造作的示好,也沒有太過負能量的宣泄,真誠地展示給世人。
一位不平凡的“平凡天后”,這樣的孫燕姿,怎么讓人不喜歡呢?
編輯:Nagasaki
排版:Yuri
設計:JiaNing
圖源:新浪微博、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