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小腦萎縮共濟失調,在咱們中醫看來,多與臟腑失調密切相關,主要是由于肝腎虧虛、氣血不足、髓海失養所致,這也是小腦萎縮共濟失調好發于中老年人以及部分體質虛弱人群的主要原因。中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肝腎漸虧,而體質虛弱者先天不足或后天失養,都容易出現這類問題。
一旦肝腎虧虛,精血不能上充于腦,就會導致髓海空虛;氣血不足,不能濡養腦竅及肢體經絡,影響到身體的正常功能。由于髓海失養,氣血運行不暢,經絡阻滯,就會引發小腦萎縮共濟失調。
對于小腦萎縮共濟失調的治療,中醫上有不少妙方。其中依據患者的體質、癥狀,方子據實辨證加減,使得用藥更為精確和對癥,這也是治療小腦萎縮共濟失調的 “立足之本”。
之前有位 58 歲的患者,自述近一年來逐漸出現走路不穩,搖搖晃晃,像是醉酒步態,而且雙手拿東西時開始不自覺顫抖,說話也變得含糊不清。家人帶他到醫院檢查,被診斷為小腦萎縮共濟失調。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后,病情雖有一定控制,但癥狀依舊明顯。
刻診:患者走路時身體搖晃,步態不穩,雙手精細動作難以完成,比如扣紐扣、拿筷子都很困難,言語含混不清,難以表達完整意思,面色萎黃,自覺腰膝酸軟,頭暈耳鳴,記憶力減退,舌淡苔少,脈沉細。
仔細了解完患者的情況后,盛勁強大夫開方:熟地黃、山茱萸、枸杞、黃芪、黨參、當歸、川芎、茯苓、白術、遠志、石菖蒲、杜仲、桑寄生、甘草 。
結果呢?患者服用2周,頭暈耳鳴、腰膝酸軟等癥狀減輕,雙手顫抖的頻率降低,走路時搖晃的程度有所緩解,語言表達稍微清晰了一些。
調整方子繼續服用一個月,患者肢體的平衡能力明顯增強,能獨自緩慢行走一段距離,雖然仍不太穩,但比之前進步不少,說話也能讓家人更容易理解,記憶力也有所改善。之后又鞏固調理了一段時間,各種不適的癥狀進一步減輕,肢體和語言能力顯著恢復。隨訪半年,病情穩定,未出現明顯加重的情況。
這里頭究竟暗藏什么道理呢?
其實,理解起來很簡單,關鍵就在于肝腎虧虛、氣血不足。
患者年齡較大,肝腎本就有自然衰退的趨勢,而其腰膝酸軟、面色萎黃、脈沉細,這些都是典型的肝腎虧虛、氣血不足之象。肝腎虧虛,髓海失養,氣血不足,不能濡養肢體經絡。你看這個患者舌淡苔少,正是精血不足之象。
肝腎虧虛、氣血不足,經絡阻滯正是患者的病機所在,所以在治療上,就要以滋補肝腎、益氣養血為主,同時還要兼顧填精補髓、疏通經絡。
這個方子中,熟地黃、山茱萸、枸杞用量較大,重在滋補肝腎,填精益髓,充實髓海,為腦部提供充足的滋養;黃芪、黨參、當歸、川芎能夠起到益氣養血的作用,推動氣血運行,濡養腦竅和肢體;茯苓、白術、遠志、石菖蒲祛濕化痰、開竅醒神,改善因痰濁阻滯引起的言語不清、記憶力減退等癥狀;杜仲、桑寄生強筋健骨,改善肢體無力、走路不穩的情況;最后再用甘草調和藥性。
如果您或家人正在經歷類似困擾,不妨給中醫一次機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