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報道,俄羅斯外交部副部長魯堅科表示,美國可能發動的對伊朗的打擊將給地區局勢造成最嚴重后果。如果襲擊發生,俄方沒有義務向伊朗提供軍事援助,但將采取一切措施調解沖突。最近,特朗普多次聲稱,如果無法與伊朗就伊核問題達成協議,他將“轟炸”伊朗。4月7日和8日,美伊先后證實雙方將就伊核問題展開談判。只不過,特朗普聲稱是“直接”談,伊朗則再次拒絕,明確表示是“間接”。伊朗外交部長阿拉格齊8日凌晨發文稱,伊朗和美國將于12日在阿曼舉行“間接”高層談判。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今年1月就職后,重啟他在首個總統任期對伊朗的“極限施壓”政策,同時表明希望與伊朗“達成交易”。3月初,特朗普致信伊朗最高領袖大阿亞圖拉阿里·哈梅內伊,呼吁伊朗就核計劃談判,否則美方可能采取軍事行動。在美伊關系緊張的當下,俄羅斯多次表示愿在美伊之間斡旋。俄羅斯外交部副部長謝爾蓋·里亞布科夫早些時候說,特朗普威脅轟炸伊朗的言論只會“讓局勢更復雜”,美方對伊朗的軍事打擊可能給中東地區帶來“災難性”影響。
爆炸(資料圖)
俄方目前仍有兩手準備:一方面通過里海艦隊向伊朗輸送S-300防空系統零部件,另一方面則借上合組織框架推動伊核協議重啟。這種"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策略,既避免了與美直接對抗,又保留了戰略回旋空間。現在對伊朗來說,最致命的是"抵抗之弧"正在崩塌。黎巴嫩真主黨被以色列定點清除高層,也門胡塞武裝遭多國聯軍圍剿,伊拉克什葉派民兵更在美軍壓力下主動繳械。這個耗費20年打造的代理人網絡,如今就像多米諾骨牌般接連倒下。
美國對伊朗的軍事威脅,無疑加劇了中東地區的緊張局勢。一旦美國真的對伊朗發動軍事打擊,那么中東地區將再次陷入戰火之中。這對于中東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災難。然而,美國想要真正動手,也并非易事。把伊朗逼急了,那么中東地區的5萬美軍就要遭殃了。這些美軍就是活生生的人質,美國航母編隊、空軍可以迅速撤離中東,但是這些美軍地面部隊想要逃過伊朗導彈打擊就很難了。
哈梅內伊(資料圖)
特朗普多次表示,若伊核談判推進受阻,不排除伊朗將遭受軍事打擊的可能性,但鑒于美伊談判立場目前仍有巨大差距,很難預測舉行的阿曼談判將取得實質性進展。俄羅斯科學院中東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弗拉基米爾·薩仁表示,談判初期,美伊雙方很難就一些關鍵細節達成共識。薩仁分析說,特朗普對伊朗方面的要求有三點:一是徹底解決伊核問題直至廢除伊朗核計劃,二是伊朗必須限制自身導彈和進攻性武器研發潛力,三是伊朗必須放棄對中東地區親伊朗武裝力量的支持。
目前,伊朗政府面臨著巨大壓力,如果政府垮臺,不僅是該國將可能重回親美立場,甚至會對整個地區的地緣政治版圖帶來深遠影響。為了在這場即將到來的博弈中占據有利位置,伊朗已經亮出其底線:任何波斯灣國家若敢為美軍提供支持,包括開放空軍基地或空域,都將面對伊朗的雷霆報復。這無異于給周邊國家施加了巨大的戰略選擇壓力。為了爭取更多國際支持,尤其是俄羅斯這個重要盟友的進一步支持,伊朗正在努力證明自己的戰略價值。
俄羅斯外交副部長(資料圖)
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強硬回應:“不會在威脅下談判。 ”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更拒絕將核計劃與導彈研發納入討論,強調“美國必須解除制裁并停止威脅”。這場僵局中,伊朗唯一的底牌是覆蓋霍爾木茲海峽的導彈系統,以及中俄伊“安全紐帶-2025”軍演中展示的反潛與夜間作戰能力。魯堅科在俄國家杜馬的講話引發震動:“美伊沖突可能帶來災難性后果,但俄方無義務提供軍事援助。 ”俄伊合作聚焦于情報共享、反恐和能源安全,未包含自動軍事介入承諾。俄方的“劃清界限”實為戰略避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