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紅色慶陽丨八珠塬上的一個普通紅色家庭

0
分享至

位于甘肅省慶陽市環縣東南部的八珠塬是一塊南北寬約3公里、東西長約10公里的殘塬。這里北靠寧夏、南鄰關中、東接陜北、西進甘肅,曾是陜甘紅軍的重要活動地之一。20世紀30年代初,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共產黨人在陜甘邊界地區創建了以南梁為中心的革命根據地,其游擊活動經常深入環縣及其周邊一帶。八珠塬進步農民李鳳存因此結識并深受共產黨的影響,帶著兩個兒子和親屬、鄰居共10余人積極投身革命,成為當地最早的一批共產黨員。他們的家成了陜甘紅軍游擊隊、陜甘邊區蘇維埃政府的秘密活動地,又先后作為陜甘寧省、曲子縣(新中國成立后并入環縣)、環縣、八珠區黨政機關的秘密辦公地和西征紅軍指揮部、西方野戰軍解放隴東的后勤部駐地,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作出了貢獻。


環縣八珠革命紀念館。(資料圖)

陜甘紅軍游擊隊秘密聯絡站

1931年11月,時任陜甘紅軍游擊隊第一支隊隊長的閻紅彥帶領游擊隊來到八珠塬開展革命活動。不明真相的群眾以為來了土匪,四散奔逃,但東莊村的李鳳存沒有跑。李鳳存生于1887年,性情耿直,樂于助人又見多識廣,在本地較有威望。他看見游擊隊隊列整齊、紀律嚴明、說話和氣,就半信半疑地迎著紅軍走去。閻紅彥熱情地拉住他的手,向他說明游擊隊的性質和目的,并請他幫忙給隊伍做頓飯。李鳳存把游擊隊帶到家中,熱情招待游擊隊。

游擊隊稍事休息后便從八珠塬隱蔽下溝,分頭打擊環縣的反動民團,狠殺了反動氣焰。他們把打土豪拿到的衣物、糧食分給窮人,向群眾宣傳革命道理,群眾奔走相告、拍手稱快。從此,環縣揭開了人民革命斗爭的序幕。

閻紅彥回到駐地新堡后,向劉志丹、謝子長匯報了八珠塬革命工作開展的情況,特別提到李鳳存家為游擊隊做飯、縫衣、救護傷員的事。之后,劉志丹特別提醒經常出沒隴東的紅軍游擊隊,可把李鳳存家作為秘密聯絡站。

1934年11月,紅二十六軍騎兵團和慶陽游擊隊在團長趙國卿、政委高錦純帶領下,出其不意攻下了環縣曲子城,俘虜了國民黨正規軍一個連及環縣民團500多人,公審處決了環縣反動民團團總李恒泰、保安隊長崇敬義等貪官惡吏,為環縣人民除了大害,擴大了紅軍的影響。當晚,騎兵團來到八珠塬,在李鳳存家吃飯、住宿,翌日凌晨返回南梁。

1934年入冬,時任陜甘邊區蘇維埃政府主席的習仲勛到慶北蘇區檢查工作,經劉志丹介紹,第一次來到李鳳存家。他深感李鳳存是一位值得信賴的革命同志,從此經常往來,二人結下深厚情誼。在習仲勛的指點下,紅軍游擊隊出擊隴東,都在李鳳存家宿營。

西征紅軍指揮部駐地

1936年5月,中共中央決定發起西征戰役,并以紅一軍團、紅十五軍團及第八十一師和騎兵團組成西方野戰軍,從延長、延川地區出發西進,準備攻占隴東的環縣、曲子縣。5月28日,彭德懷率領西方野戰軍司令部及紅一軍團經華池元城秘密到達環縣八珠塬。

西征紅軍指揮部就設在李鳳存家。李鳳存騰出3孔窯洞作為指揮部辦公駐地。各部隊首長在塬畔搭起帳篷,戰馬就拴在李鳳存家的桃樹林里。吃的糧是他家的,戰馬草料也是他家的,飲水是牲口從溝底山泉馱上來的。李鳳存生前回憶,彭德懷司令員住在他家最寬敞的一孔窯洞,屋里擺放一張八仙桌,上面是兩個文件箱,還有一部電話機,邊上放著幾個條凳,墻上掛有軍事地圖。在這孔窯洞里,彭德懷主持召開了西征紅軍干部第一次會議,進行了戰斗部署,紅一軍團領導左權、聶榮臻、朱瑞、鄧小平和紅一師師長陳賡、政委楊勇,紅二師師長楊得志、政委蕭華,紅四師師長李天佑、政委黃克誠等20多位紅軍將領和習仲勛等隨軍地方干部參加了會議。

西征紅軍指揮部為什么設在李鳳存家?一是由于李鳳存家長期是陜甘紅軍游擊隊和蘇維埃干部的秘密據點。東莊村只有李鳳存本家6戶人家,住的是塬畔臨溝的窯洞,出門就是梢林茂密的深溝,遇到緊急情況可以迅速撤離。為保障紅軍干部和游擊隊的安全,李鳳存帶著家人在幾孔窯洞里都挖了暗窯,相互串起來,靠近溝邊的一孔窯洞又挖了通向半溝的暗道,貓著腰能在暗道里快速穿行,出口是一片密林,平時用枯樹枝隱蔽,至今保存完好。二是八珠塬離西征紅軍攻取的目標環縣、曲子近,既能與前線部隊及時聯系,又能保障西征紅軍總指揮部的安全。

彭德懷在這里部署指揮了曲子戰斗,一舉解放了曲子、環縣。在戰斗中,李鳳存領著五弟李鳳貴和兩個兒子及當地村民30多人組成擔架隊,踴躍支前。這一時期在環縣的西征紅軍達1萬多人,征糧任務十分艱巨。李鳳存帶頭把家里的存糧捐出來,還號召村民踴躍獻糧。那些天,李鳳存家的院子里人來人往,溝畔邊、碾場上擠滿了馱著糧草的牲口。彭德懷曾在李鳳存家召開曲子戰役總結大會和進攻環縣動員會議,稱贊李鳳存是“合格的籌糧官”,李鳳貴是“稱職的擔架隊長”。

同年6月底,西征紅軍司令部離開八珠塬,轉移到寧夏預旺堡。7月17日,左右兩路紅軍于寧夏預旺、同心等地會師。西征戰役歷時兩個多月,解放城鎮10余座,開辟的新蘇區縱橫各200多公里,形成了陜甘寧革命根據地,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為迎接紅二、四方面軍北上會師創造了條件。

中共陜甘寧省委辦公駐地

隨著西征紅軍的快速推進,為鞏固新開辟的陜甘寧蘇區,中央決定陜甘寧省委、省蘇維埃政府從陜北吳起劉家渠遷到環縣洪德河連灣辦公。1936年6月,省委書記李富春和蕭勁光、蔡暢、馬錫五、朱開銓等同志騎著馬,帶著20多頭騾子,馱著電臺、印刷機、紙張、糧食等物資,遷往河連灣辦公。隊伍第四天到達八珠塬,宿營在李鳳存家中。李鳳存做了一大鍋羊肉燉土豆、燜黃米飯招待。20世紀80年代,原八珠區青年團書記、新中國成立后任教育部副部長的馬兆祥在北京見到蕭勁光,蕭勁光還稱贊說:“那頓羊肉的美味忘不了啊!”

環縣境內土匪勢力龐大,經常對分散的紅軍部隊和蘇維埃政府發動偷襲破壞活動,迫使陜甘寧省委、省蘇維埃政府經常搬遷辦公駐地。1936年11月山城堡戰役后,中共陜甘寧省委由河連灣先后遷到環縣四合塬、華池元城和八珠塬、曲子等地。時任曲子縣蘇維埃政府主席的李培福回憶:“1936年11月,東北軍進攻曲子,還有飛機配合作戰。當時曲子沒有主力紅軍,我們便有計劃地撤退。縣政府搬到八珠塬。一起撤到八珠塬的還有省委統戰部和東北軍工作委員會。”“西安事變”后,陜甘寧省委和曲子縣黨政機關又遷到曲子鎮。實際上,更多時間是在八珠塬辦公。李鳳存多次對彭德懷、李富春說:“我家就是你們吃住的據點,我用這把糧食為革命作貢獻。”

1936年6月,時任紅一軍團第二師少年先鋒連指導員的馬兆祥在解放曲子戰斗中身負重傷,被當地干部轉移到李鳳存家養傷。后來,槍傷愈合回到隊伍的馬兆祥在華池縣執行冬季征糧、征棉工作途中,又遭遇100多名反動民團的包圍,被押解到慶陽縣(現慶城縣)三十里鋪東北軍營地。馬兆祥千方百計逃出敵營后,翻山越嶺來到八珠塬李鳳存家里,見到了在李鳳存家辦公的曲子縣委書記陳時夫和青年團書記惠云武,大家正在為營救被捕人員焦急,見到馬兆祥逃了回來,喜出望外。

馬兆祥晚年曾多次給環縣委、八珠鄉和李鳳存家寫信,信中說:“1936年紅軍西征時,我和白鶴桐同志首先留在八珠區,在這里開展了建立黨政軍群(組織)的工作,當時成立了八珠區,群眾以及地方干部和我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感情,對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和父老兄弟,我永遠忘不了……”

環縣最早的農民黨員和區蘇維埃政府主席

1936年6月1日,西征紅軍解放了曲子縣。為了在新解放區迅速開展工作,在隨軍地方干部幫助下,首先在八珠塬發動群眾,開展打土豪、分田地斗爭。6月9日,中共曲環工委書記習仲勛和紅軍地方工作團干部劉昌漢、白鶴桐等在李鳳存家召開群眾大會,宣布成立中共八珠區委和八珠區蘇維埃政府,任命白鶴桐為八珠區委書記,民主推選李鳳存為八珠區蘇維埃政府主席,區委、區政府機關設在李鳳存家中。會議根據李鳳存的一貫表現和積極申請,由習仲勛、白鶴桐、馬兆祥介紹,批準李鳳存父子3人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們成為曲子縣最早的農民黨員。

之后,李鳳存又動員李萬林、李振林、曹國軍、慕守忠、慕元秀、慕元善、慕元祿、劉富成、吳占文、董蘭英、谷滿德等多人入黨。不久,中共八珠區委成立了東莊村黨支部,李鳳存任黨支部書記。這也是曲子縣(環縣)第一個農村黨支部。到1949年9月環縣全境解放時,八珠區共有黨員213人,其中李鳳存本家的黨員就有30多名。

在李鳳存的影響下,他的兩個兒子積極為黨工作。長子李萬財主要參與區委、區政府的工作,先后任中共曲子、環縣委下轄八珠、曲子、合道、馬嶺、木缽、耿灣區委書記和武威新區區委書記。次子李萬義是陜甘寧省和曲子縣、環縣黨的秘密交通員,經常冒著生命危險往來于陜北保安、瓦窯堡和隴東的曲子、環縣、河連灣等地。

1936年7月的一天,爭取東北軍工作委員會主任張浩和秘書長左覺農、中共陜甘寧省委的領導,以及環縣、曲子縣的領導在李鳳存家召開一個重要會議。由于叛徒出賣,環縣反動民團頭子、土匪趙老五帶領人馬趕往八珠塬,企圖偷襲會議。李鳳存的小兒子李萬義外出送信,得知敵人偷襲的消息后,一路飛跑,抄近道從陳旗塬翻溝爬坡趕回家,趕在敵人之前通知轉移了會場。馬兆祥后來就此事多次感激地說:“李家為中共高層領導人張浩、彭德懷、李富春、鄧小平、羅榮桓、蕭勁光、陳賡、習仲勛、耿飚、蔡暢等重要人士流血流汗、無償服務,提供住宿之便,時間之久、功績之大,在曲、環二縣是絕無僅有的。”

陜甘寧邊區著名的勞動英雄

1937年9月6日,陜甘寧邊區政府在延安成立。這一時期,國共統一戰線已經確立,慶環分區社會環境較為平穩,除了動員征糧、分配土地和領導抗戰外,主要精力放在建立模范抗日民主根據地上。

1937年10月,曲子縣第一屆參議會在紙坊溝召開,李鳳存當選為參議會議員。之后,他滿腔熱情地投入縣、區、鄉的各項工作中。由于他為人忠厚,處事公道,大家都信任他,有他在前面領路,八珠區的各項工作都走在全縣的前頭。

李鳳存還是一位勤勞致富的能手。為了多交公糧支援革命,他帶領全家起早貪黑,精耕細作,努力生產。在國民黨對邊區實行嚴密的經濟封鎖,揚言“不讓一粒米、一尺布進入邊區”,陜甘寧邊區經濟陷入極端困境的時期,李鳳存帶領全家響應毛主席“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號召,積極參加大生產運動,年年獲得好收成。《解放日報》以《曲子李鳳存:耕作細法莊稼少蟲害 用好農具工作效率高》為題進行報道:“曲子改良農作法英雄李鳳存的一畝麥地可打三斗麥子,谷地一畝收二斗五升,黑豆一畝收二斗六升,這種收獲是能夠經常保持的。去年他家共種糧一百零三畝,收獲三十石。”“很會利用牲畜糞,他家有百多只羊,還有豬、牛和驢,他們每天挑兩擔土到牲口圈里泡肥,四五天清理出來漚,這樣大量糞肥就有保證了。”

1943年11月,李鳳存被隴東分區推薦為邊區政府表彰的勞動英雄,出席了陜甘寧邊區勞動英雄、勞動模范表彰大會,在延安受到毛主席、朱德等領導人的接見和獎勵。《解放日報》報道:“邊區群英會模范工作者74名、甲等200名、乙等189名。特等每人得獎8萬元(邊幣)、甲等5萬元、乙等3萬元”。隴東分區受表彰的特等勞動英雄模范工作者有3人,甲等有安兆甲、李湖、李鳳存等10人。

永葆傳統的紅色家庭

全國解放后,李鳳存繼續保持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無私奉獻的精神。1950年9月25日至10月2日,新中國召開全國工農兵勞動模范代表會議,李鳳存作為中共中央西北局選送的16名農業勞動模范代表之一,被評為“全國工農兵勞動模范”,受到了毛主席等中央領導人的接見。大會對李鳳存的評價是:“李鳳存,農業勞動模范,64歲,甘肅省環縣東莊村人。他熱心地方公益事業,善于領導農村工作及組織互助。他種的莊稼做到精耕細作,每畝產量較當地一般的多收20余斤。今年,他帶頭借出種子3石6斗和農具給貧農使用,解決了部分貧農的春耕困難。”

1951年7月,環縣成立了抗美援朝優撫委員會,李鳳存被選為副主任委員。他積極響應黨中央支援朝鮮戰爭的號召,帶頭在“和平宣言”上簽字,并捐款150萬元(舊幣)、銀元5塊,還把家里貯藏的120石糧食獻給了政府,只留了接夏的口糧。

黨和政府沒有忘記這個紅色家庭的特殊貢獻。2008年3月,中共環縣委命名李鳳存家庭為“曾為中國革命作出突出貢獻的革命家庭”。2009年7月,中共環縣委又命名“曾為中國革命作出突出貢獻的革命家庭”為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年9月,中共慶陽市委宣傳部、慶陽軍分區政治部、慶陽市民政局授予李鳳存“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慶陽籍英雄模范人物”稱號。

李鳳存的后輩沒有忘記先輩的初心和追求,曾孫李鴻章在自己家里建起了“八珠革命紀念館”,他說,不僅要向曾爺爺學習,還要把曾爺爺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國日報網 incentive-icons
中國日報網
網站及本賬號運營主體為中報國際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
329451文章數 388996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專題推薦

強軍之路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度市| 伊吾县| 米林县| 额尔古纳市| 晋中市| 青川县| 阿勒泰市| 南乐县| 吴桥县| 思南县| 剑川县| 唐海县| 浮山县| 扬中市| 永新县| 蕲春县| 揭西县| 邛崃市| 成都市| 津南区| 香河县| 墨脱县| 庆阳市| 大姚县| 普格县| 子洲县| 永平县| 博兴县| 望奎县| 长治市| 长宁县| 雷波县| 梁山县| 普兰店市| 昌黎县| 四会市| 荥阳市| 宝清县| 手游| 平塘县| 抚州市|